1
“我總想,再忍一下吧,等我到更年期,這些全能還給你?!?/p>
我們是在一次茶道課上認識的,聊到她理想的伴侶狀態(tài),她說,希望雙方的壞情緒有個“時間差”,因為她父母就是這樣的人。
“時間差”這個概念立刻吸引我與她深聊下去。
她父母什么樣呢?從她的敘述里,我知道他們在同一家企業(yè)上班。母親是會計,父親是行政管理人員,普通的一對男女,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他們留給女兒的印象是,吵不起架來。不是誰的脾氣特別好,總是可以忍,而是雙方像商量好了一樣,有一個壞脾氣的時間差。
她小時候印象特別深的是,當母親暴躁的時候,父親就會特別溫柔,反之亦然。六歲的時候,她有一次因為不小心撕破了繪本,引起媽媽的怒吼,爸爸正好坐在她身邊,趕緊拿過來膠帶,幫她修書。
“我發(fā)現(xiàn)媽媽很兇的時候,你就很溫柔,你很兇的時候,媽媽就很溫柔。”她得意地對爸爸說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爸爸笑笑,用很輕的聲音回答:“當然了,如果媽媽兇,爸爸也兇,你心里該多難過?!?/p>
這個情景,永遠刻在了她的腦海里。她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不僅對她,父母之間也是如此。
媽媽在單位跟同事鬧了別扭,陰著臉回家,父親無論多么累,都會打起精神逗母親開心。而有時候,母親原本不開心,發(fā)現(xiàn)父親比她更火大,也會立刻露出笑臉,說:“來來來,我今天下廚做你最喜歡的糖醋帶魚?!?/p>
青春期的時候,她經(jīng)常覺得很煩。父母就像說好了似的,齊齊地收斂自己的壞情緒,每天見面笑瞇瞇,在飯桌上談?wù)摰囊捕际菃挝蝗な?、歷史笑話,不讓她感覺有學業(yè)的壓力。讀高中以后,她變得懂事,問媽媽,那段時間你們是怎么忍我的。媽媽笑著回答:“我總想,再忍一下吧,等我到更年期,這些全能還給你?!?/p>
我被逗笑了,很想結(jié)識一下這個既智慧又幽默的母親,她一定很美。
2
經(jīng)常同時失控的伴侶,不是情緒本身不可控,而是不想控。
說我愛你是很容易的,怎么愛卻是一門學問。我們經(jīng)常碰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明明曾經(jīng)很愛,或者現(xiàn)在依然相愛,可就是沒有辦法很好地相處。
不能很好相處的人,通常是喜歡較真的,總想拼個“為什么”、“憑什么”。
幾個朋友同時向我訴苦,與伴侶經(jīng)常吵架,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知道如何相處,總覺得要在一起生活一輩子好可怕。我向他們講述“壞情緒時間差”的概念,有人會立刻反駁,他情緒不好,我還不是情緒不好,憑什么我就要跟他打時間差?如果我跟他打時間差,他不跟我打怎么辦,那不是我永遠要讓著他?
“如果我愛他,他一定能感覺到”,“如果我調(diào)整了相處方式,一定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他”,這是伴侶之間基本的信任,甚至是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如果連這樣的信任都沒有,想要處理好伴侶關(guān)系,就只能硬碰硬了,看誰打得過誰,看誰賺錢比誰多,看誰狠。
這種不是處理關(guān)系,而是怎樣力壓對方,力壓的方式很多,參見女明星走紅毯。不過,女明星無論是走紅毯還是在劇組,都是暫時行為,無論力壓的一方,還是被壓的一方,都不可能長期處于戰(zhàn)斗狀態(tài),“幸虧我不用每天面對你那張臭臉”是支撐她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然而,你是需要每天面對伴侶的,沒有辦法騙自己:力壓一勞永逸,今生再不相見。
伴侶之間,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相處方式,一定是需要雙方共同改進、共同努力。如果你們經(jīng)常吵架,不妨在能夠平等交流的時候,提出壞情緒時間差的概念。雖然人生漫長,但兩人同時情緒失控的時候并不多,經(jīng)常同時失控的伴侶,不是情緒本身不可控,而是不想控,還是憑什么“你硬我要軟”的觀念作祟。
3
就像學生時代,你幫助了你的小同桌我們對伴侶,有時候還真不如對小同桌好。
我自己也一直是“壞情緒時間差”的堅定擁護者。
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個承諾其實是一份責任,如果你身上有了這份責任,正向情緒能力會被激發(fā)。
叔本華說,人生不過是在幸福與痛苦之間做擺錘運動,絕大多數(shù)時候是無聊。這句話在好情緒與壞情緒中同樣適用,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不好不壞,生命沒有激情,如果一定要說出自己的感受,三個字:就那樣吧。
一天,我正在“就那樣吧”的狀態(tài)里無所事事,先生推門而入,腦袋上面頂著一團烏云。鞋子扔得左一只右一只,就去洗手間沖涼。如果放在平時,我早發(fā)獅吼功了,這次不能。我默默把他的鞋收好,翻翻冰箱,沒有排骨了(這位長得像排骨,還愛吃排骨),還好柜子里有花生米。我就開始興致勃勃地做油炸花生米了,油炸花生米也是他的心頭好。
哎喲,這感覺真不錯。本來沒什么動力做飯的,如今要為了他頭頂?shù)臑踉?,露一手了?/p>
那天的花生米,炸得火候剛好,松脆可口。幾粒下肚,陰轉(zhuǎn)多云,他的話匣子也打開了,講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可氣的事兒?!班培牛婵蓺?,太可氣了……”這件可氣的事兒,其實在我看來有點好笑呢,但我不能說。
我必須是他近旁邊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與他站在一起,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作為成年人,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就像學生時代,你幫助了你的小同桌。
是啊,有時候,我們對伴侶還真不如對小同桌好呢。
4
你拿出壞情緒的劍,我就拿出好情緒的盾,你煩惱你的,我開心我的,我不問你,我就默默對你好。
同樣,我發(fā)獅吼功的時候,他也會做小綿羊。
一晚上靠在床上看手機,聽到我對小孩不耐煩,他小馬似地奔跑出來,先是把洗手間里孩子的澡盆收拾好,地拖干凈,然后拿出故事書跟孩子商量,今天媽媽累了,爸爸給你講故事。
我的氣整個順了,怎么好意思還在一個如此和諧的氛圍里張牙舞爪?如果他沖出來,說的是一句:你好端端的怎么總發(fā)脾氣,我就能把陳芝麻爛谷子都翻出來,大干一仗。
壞情緒不必問理由的,一問就容易擦槍走火。我們經(jīng)常為之煩惱的事,說起來也都不叫什么事,但那一刻,就是覺得比天大、過不去。你過不去的時候,我不給你添亂,但也不必給你搭橋,我只是快快樂樂地做我自己的事,讓你看到生活陽光美好的一面
想搭橋卻變成了拆橋,這樣的故事太多了。人家不想說的時候,你拼命問,等人家說了,你又說這算什么啊,也值得你這樣。抱著安慰的名,卻行著冷嘲熱諷的實,伴侶之間最容易干這種事,因為過于熟悉,往往失去分寸。
你是覺得沒什么事,事實可能也確實沒什么,但那一刻,他就是那么不爽,那么低落,那么憤怒……其實他也沒錯。誰規(guī)定我們發(fā)脾氣、鬧情緒,都必須有一個正當無比的理由?
你拿出壞情緒的劍,我就拿出好情緒的盾,你煩惱你的,我開心我的,我不問你,我就默默對你好,默默偷著樂,看你還好意思壞情緒多久。是啊,一個溫暖的家,一個懂你的伴侶,還有什么情緒是不能化解
5
這時候你的好,是以一當十,讓他銘記在心,并必當涌泉相報的好。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所謂“懂”,就是當對方表露不那么積極、光明的一面時,你知道人性原本如此,沒有永遠的正能量;而慈悲,即不問、不急、不惱。
一對男女,一直平安無事地走下去,說難是真的難,一年365個日夜,每一天都可能覺得過不下去了;說容易,也不過就是不與你一般見識。壓抑出不了好感情,我們誰都不必壓抑自己,打好“壞情緒”的時間差,是懂得與心疼,而不是壓抑。
聰明人知道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道理,你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他人,他人定會還以什么樣的方式給你。即使伴侶也不例外,不要因此對愛情失望,愛情不是讓你為所欲為,婚姻更是考驗大家的情商。
和諧、不累的伴侶關(guān)系就像兩個人拉彈簧,你拉得緊,我就松一點,你拉得松,我就緊一點,這是一場游戲,彈簧的感受最重要。如果你永遠不松,我也永遠緊繃,最終不會有勝負,只有崩盤。
人生那么長,我們都很累,用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去相處吧。平日對他千般好,他情緒不好的時候,你跑去點火,大吵一架,什么好都沒了。你不知道人在最脆弱的時候,對溫暖最敏感嗎?而終究,我們一切的壞情緒,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壞情緒時刻,就是伴侶脆弱的時候,這時候你的好,是以一當十,讓他銘記在心,并必當涌泉相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