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嶄
臺灣經濟長期低迷,蔡英文與林全急需用經濟成績來顯示
“新人新氣象”,但這不是“經驗”能解決的
“只要我們相信,新時代就會來臨,新時代一定會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誕生……我會讓大家看見改變?!迸_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信誓旦旦的承諾聲中,民進黨開始了第三個四年執(zhí)政期。
但剛上路,蔡英文和她團隊身上的“勝選光環(huán)”,就已經消減甚多。
蔡英文在競選期間曾經宣稱,如果執(zhí)政,她自己會是“團隊中最老的”,當選后,她又一再宣稱,將會打造一個有效能的、最會溝通的當局,“一定會比馬‘內閣更好”。
然而,自從蔡英文宣布林全“組閣”到新“內閣”人事全部到位,其標榜的“協調性、超黨派、年輕化”已經大打折扣,甚至相反。
“5·20后,蔡英文不會有蜜月期?!庇督洕鷮W人》雜志寫道。
“老男人‘內閣”
八年前,馬英九初上任,首任“閣揆”劉兆玄的“閣員”平均57.3歲,被民進黨譏為“千歲內閣”,諷其“閣員”多是前朝老臣,年資與年紀都長。
而八年后,由蔡英文心腹林全領導的新任“內閣”,“閣員”平均年齡62歲,女“閣員”只有四位——其中“文化部長”鄭麗君是唯一一位五十歲以下的女性。這樣的年齡與性別結構,是陳水扁、馬英九以來,最“資深”、“陽剛”的一屆,更與蔡英文在四年前大選宣示的“女‘閣員比例達三分之一”相去甚遠。
這一次,蔡英文以及民進黨給出的說法是,“執(zhí)政需經驗,希望這個團隊團結穩(wěn)健,未來要處理很多危機管控及風險管理。”
“行政院院長”林全,某種程度上,應該是“綠營中最具產業(yè)經驗的人”。
今年65歲的林全,人稱“男版蔡英文”,臺灣知名財經學者、無黨籍政治人物。出身深藍家庭的他,卻在陳水扁任臺北市長時,就任臺北市財政局局長——1998年陳水扁落選臺北市長時,勝選的馬英九兩次找林全留任財政局長,但仍未留人成功。
2002年因為《財政收支劃分法》,馬英九以臺北市長身份,率領藍營縣市首長對林全開炮,搬出陳水扁競選的“政策白皮書”,質疑撰寫白皮書的林全立場改變,“‘中央集權又集錢”。林全則反駁馬英九“根本沒看懂白皮書”。
此后二人還有諸多恩怨,以至于臺灣媒體都寫道:“交手20年,馬英九對他又愛又恨?!?/p>
陳水扁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后,林全出任“財政部部長”,主持“二次金改”。民進黨前立委簡錫階一語概括:林全是“唯一成功加稅而沒下臺的‘財政部長”。
2006年“財政部長”卸任后,林全除了曾擔任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董事長一職外,自2010年起,又陸續(xù)擔任3家上市公司和碩、鎧勝控股,及華亞科技的獨董,及另外3家企業(yè)董事。以近1年多來揭露的財報數字來看,林全的董事薪酬逾2000萬元(新臺幣,下同)。
事實上,林全的心力更多放在另兩個職位:新境界基金會執(zhí)行長、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
從小英基金會到新境界智庫,這些部門不僅僅是蔡英文政策的儲備庫,其下的17個小組,300位顧問更是龐大的人才庫。如果說智庫和基金會是蔡英文的影子內閣的話,林全已經操盤很久了。
林全多年來始終伴隨蔡英文身旁提供各種建議、擬定包括兩岸公共政策方針,彼此的信任程度無人能及,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形容,“蔡英文一眨眼,林全大概就能心領神會?!?/p>
2014年1月,林全以“小英教育基金會”執(zhí)行長的身份奉派率團密訪大陸,“和大陸官方進行非正式接觸”,彰顯了林全與蔡英文的關系密切。
林全“內閣”的技術官僚性很強?!敖洕块L”是具有科技背景的臺灣大學教授李世光,熟悉科技產業(yè)的他,原本是蔡英文科技產業(yè)幕僚;“教育部次長”陳良基擔任臺大副校長時,致力于把學院研究成果轉移到民間商業(yè)化;而負責科技政策的“政務委員”(類似大陸的國務委員)吳政忠,原本是蔡英文競選團隊能源政策幕僚。此外,至少有七位“閣員”當過獨立董事,相對了解產業(yè)。
這些都表明,林全“內閣”的重要財經目標,就是要推動蔡英文競選政見——“五大產業(yè)創(chuàng)新研發(fā)”:強調產業(yè)創(chuàng)新,“告別以往過于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在能源政策與產業(yè)政策上尋找創(chuàng)新出路。
但也有分析認為,“蔡英文核心產業(yè)政策中的能源和生物科技創(chuàng)新,聽起來就不太靠譜。民進黨反核立場不能動搖,未來能源短缺怎么解決?生技產業(yè)需要高投入,藥品上市才能盈利,但漫長的制藥過程卻是個無底洞,更是非常精英的產業(yè),分擔不了任何勞動市場的壓力,最后受益的依然是大企業(yè)。”——而曾經,民進黨不斷攻擊馬英九執(zhí)政的其中一點即是:政策過于偏向大企業(yè),人民無法獲益。
臺灣經濟長期低迷,蔡英文與林全急需用經濟成績來顯示“新人新氣象”,但這不是“經驗”能解決的。
只會新瓶裝舊酒?
六成以上“部會首長”曾在扁“政府”任職,是蔡英文和林全為島內詬病的另一點。陳水扁之子陳致中也適時在網絡上秀存在感:稱“新內閣”人事為阿扁8年“執(zhí)政”作了很好的平反,“用過的都說贊”。
林全的解釋是,民進黨過去執(zhí)政經驗也只有陳水扁在任時,而民進黨執(zhí)政時,確實培養(yǎng)很多不錯的政務官,“不需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某種意義上講,林全手中能選擇的,著實有限,而造成這個現象的部分原因是制度。
2004年,臺灣“立法院”修訂通過《政務人員退職撫恤條例》,把政務官與事務官年資分開計算(編者按:按西方體系的公務員分類,政務官有固定任期職,事務官任期不受選舉或政黨轉換影響)。事務官如轉任政務官,其事務官年資即會中斷,于政務官任上離職后,回任與之前相關職務的可能性極低。這就影響到了官員退休待遇,進而阻礙了有經驗的事務官轉任政務官。
當年,國民黨掌控的“立法院”通過此法,目的之一就是要阻止綠營從現有事務官中吸納人才任政務官——其后,政黨輪替,馬英九也只能再找八年前的官員回任——如今,民進黨不得不再次中招。
蔡英文在“國安”相關的外事與大陸事務部門,起用藍營人馬,與其說是她“用人唯才、不分黨派”,不如說是民進黨內缺乏足夠分量與完整歷練,更沒有能夠讓外界充分信任的人才所致。
當然,更重要的是,由資深外事官員張小月出任“陸委會主委”,可以延續(xù)其前任主委夏立言也是外事官員轉任的傳統,發(fā)揮外事官員交涉能力較強的優(yōu)勢。此外,蔡英文與張小月頗有淵源:2011年,蔡英文訪問歐洲,時任“駐英代表”張小月幾乎全程陪同,據說她當時就給蔡英文留下相當好的印象。
臺灣政治評論員鄭又平稱,張小月為人謹小慎微,非常樸實,只要長官有交代,她都全力以赴,這樣的個性,剛好適合做一個忠實的執(zhí)行者。而對本就自詡深諳談判之道,并且又做過“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來說,她要親自抓兩岸關系、兩岸政策,當然不需要一個意見太多的人。
名單中最令外界意外的,其實是“國發(fā)會主委”,陳添枝不僅是馬英九當局首任“經建會主委”,更是推動與大陸簽訂服貿協議的重要角色。這位蔡英文競選期間要聲討打擊的對象,剛剛對外表示,“腦袋壞掉才會入閣”,現在卻被委以建設規(guī)劃大任,讓島內眼鏡跌碎一地。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這也恰恰說明,蔡英文在下一盤人事大棋。鑒于新“政府”上臺初期會被“放大鏡觀察”,當前推出的“部會首長”只是蔡英文推出的“炮灰”,真正的重點在“次長”。
可以佐證的是,如“勞動部次長”廖蕙芳、郭國文,以及“農委會副主委”翁章梁,他們共同特點是:50歲左右,來自基層、有地方執(zhí)政經驗;出身社運,與民間運動團體有長期交情;是民進黨長期積極栽培、扶植的中生代精英。再如“國發(fā)會副主委”龔明鑫,更是蔡英文選舉時產業(yè)政策小組的召集人。
在民進黨失去政權的8年期間,這些“根正苗綠”的小將,長期在產業(yè)、地方蹲點耕耘,待“執(zhí)政”后,再一一拉回臺當局歷練。
由他們擔任副首長,即可爭取時間歷練實務,也可隨時補位。而且“綠衛(wèi)兵”擔任“監(jiān)軍”,讓居主位的國民黨老臣不致偏離民進黨路線,掌實權又免于承擔一線責任。
智囊團照搬進“總統府”
在兩岸議題上,一如之前,在自己的就職演說中,蔡英文將兩岸關系以及未來的兩岸政策進行了模糊處理。據新華社5月20日電,國臺辦稱,“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而就在5月23日,新“內閣”在第一個正式上班日,做出的第一個政治決策,就引發(fā)了島內爭議——“行政院”發(fā)言人童振源表示,“行政院長”林全20日已批出公文,對“太陽花學運”中的126名被告撤回刑事起訴。對于新當局的做法,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王鴻薇稱,“行政院”將司法案件以政治考量撤告,未經法律層面的廣泛討論就草率決定,國民黨深感遺憾。
另外,雖然屬藍營的張小月做了“陸委會主委”,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關乎島內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部長”和“教育部長”,由“臺獨”意識濃厚的鄭麗君與潘文忠執(zhí)掌。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直指,“文化臺獨”將是未來蔡英文、林全“內閣”的主旋律。蔡英文當局的文化教育政策必然將以“去中國化”為主軸。這樣的政策走向,必然將更進一步造成兩岸的認同斷裂。
或者說,蔡英文會放手讓林全主導經濟政策,但在其他領域,蔡英文則會發(fā)揮她的影響力。
“總統府”秘書長,她選擇了林碧照。學者出身的林碧照,曾在李登輝執(zhí)政時任“總統府”與“國安會”副秘書長,更重要的是,“兩國論”是他與蔡英文共擬。
正是共同研擬“兩國論”的“默契”,蔡英文2004年辭去“陸委會主委”后,在陳水扁征詢下,她曾推薦林碧照接任。當年林碧照沒有得到扁任命,相隔十二年,卻成了蔡英文“總統府”內的“幕僚長”。
而當年被陳水扁選做蔡英文繼任者的吳釗燮,這一次被蔡英文征召為“國安會”秘書長。
今年2月,臺政權交接小組成立時,蔡英文任命吳釗燮、林全、林錫耀三人為政權交接小組共同召集人。當時即有分析稱,此三人將是蔡執(zhí)政團隊核心人物。果不其然,雙林執(zhí)掌“行政院”,而吳更成了蔡英文左右手。
在臺灣,“國安會”是“總統”的最高幕僚機構,除了預算須通過立法院審查外,實際上并不受立法院監(jiān)督,因此在外界有“太上行政院”的稱號。熟悉蔡英文的人認為,能夠勝任“國安會”秘書長的人選,條件必定是熟悉“國安”體系運作,又能夠得到她充分信任的人。
吳釗燮正是這樣的角色。吳釗燮的爺爺是反日殖民斗士;他的叔叔吳澧培與“獨派”關系密切,但二叔吳澍培卻是著名的統派人物。這樣的家庭塑造了其鮮明的從政風格,“能言敢沖、能文能武,堪稱政壇異數”。
這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在陳水扁時代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陸委會主委”及“駐美代表”,熟悉美國與兩岸事務。同時,他長期擔任民進黨秘書長——此職相當于民進黨大管家——頗得蔡英文信任。
蔡英文去年赴美“面試”,吳釗燮準備頗為積極,卻也出現了不少狀況。
根據香港中評社報道,去年3月,準備去美國打前站的吳釗燮與美國學者發(fā)生了爭執(zhí),蔡英文只好出面重申自己的友好立場。
而在華盛頓的僑宴上,他一開始就高喊此行“成功”,可是不想給外界得意忘形印象的蔡英文一上臺就說,她要澄清一下秘書長的發(fā)言,此行只能說是“順利”。
即便如此,蔡英文宣布吳釗燮任“國安會”秘書長時,給出的評價是“專業(yè)沉穩(wěn)”,信任度可見一斑。
而多年來她信任、倚重的愛將,陳俊麟、姚人多、傅棟成、劉建忻等人,也都被蔡英文任命為“國安會”副秘書長——也就是說,她過去8年的智囊團,直接從北平東路黨部(民進黨黨部所在地),原封不動搬入了凱達格蘭大道(臺灣“總統府”所在地)。
從陳水扁和馬英九過去的經驗來看,新領導人如若不能在“百日維新”中讓民眾耳目一新,就可能難樹威望。
蔡英文一再以最會溝通自詡,又多次抨擊馬英九行政部門之間的溝通流于形式。可是還沒正式就職,內定“閣員”的表現,不只媒體撻伐不斷,就連民進黨內部都看不下去,認為當前“內閣”只是“階段性任務、短期功能”:
“政務委員”張景森要求電價暫緩調降,要將人字拖、短褲定為正式服裝,對核廢料的處理以及對文林苑事件的發(fā)言,都曾引起軒然大波;“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有關開放美國豬肉進口的言論,使得民進黨被罵得滿頭包;“交通部長”賀陳旦“不該做的建設不要做”,被解讀為北宜直鐵停建,激起地方強烈反彈;甚至林全都在就職典禮前半個月預告稱,今年臺灣的GDP成長率將不到1%,還沒有上臺就先告訴人民執(zhí)政成績不行……
而在卸任前宴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時,馬英九略帶酒意地表示,人民會拿蔡英文政績來對照他的施政,“民眾將來會開始懷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