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娜
游走在瓦萊塔的巷子,每一個轉(zhuǎn)角似乎都在講述一個故事;站在Vittoriosa城的海灘,陽光下金色的瓦萊塔炫彩多姿;爬上藍窗、走入藍湖、探秘藍洞,美到窒息的“三藍”不愧是馬耳他的名片……
如果你想感受圣騎士的過往輝煌,如果你喜歡穿梭在靜謐的小巷,如果你享受艷陽與海風(fēng),如果你想體會走入小眾城市的別樣精彩,那么,來馬耳他吧,“地中海的心臟”會滿足你對旅行的一切期待。
袖珍首都瓦萊塔
馬耳他是歐洲最著名的度假勝地,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由于它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在歷史上曾被多個民族所占領(lǐng)。你可能很難想象,在公元前5000年,馬耳他這個島國就存在大規(guī)模的人類活動。巨石廟是世界上最早運用拼接技術(shù)建成的建筑,也是歐洲最大的石器時代廟宇的遺跡之一,它的歷史甚至比埃及金字塔還悠久。
它的國土面積僅有316平方公里,甚至還不如北京海淀區(qū)大,首都瓦萊塔更是小而精致的典范。別看它面積不大,但城內(nèi)四處皆是寶藏,游走在城中自然是驚喜不斷、收獲滿滿。原為意大利騎士的私人花園的上巴拉卡花園,曾是瓦萊塔防御體系的重要部分,如今,這里尋不到一絲廝殺戰(zhàn)斗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浪漫柔情。這里是馬耳他人休閑度假的好地方,亦是遠望三姐妹城的最佳位置。古老的金色磚瓦,在陽光下照耀下顯得魅力無窮。我靜靜地坐在長椅上,暖暖的陽光灑在身上,任憑海風(fēng)拂面,不舍離去。正午時分,11門禮炮齊聲響起,仿佛把人帶回那個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畫面中,眾人歡欣鼓舞,喜迎圣騎士們的勝利凱旋。
天主教是馬耳他的國教,信奉比例高達98%,位于瓦萊塔的圣約翰大教堂是馬耳他300多座教堂中最為金碧輝煌的一座。作為天主教在馬耳他的主教堂之一,它是瓦萊塔的重要地標。
于1573年至1578年由馬耳他騎士團修建的它,在19世紀初獲得與姆迪娜總主教堂同等地位。單純從外觀上看,相比歐洲諸多知名教堂,它并不占任何優(yōu)勢,甚至略顯平庸無奇。黃色的墻面甚是低調(diào),樸素、平實的外表也談不上吸引人。兩座鐘樓之間的“馬耳他十字”象征著騎士“忠心、虔誠、誠實、勇敢,榮耀及榮譽、無懼于死亡、對窮人及病人伸出援手、尊敬教會”八項美德。但它的內(nèi)廷,卻是無比的華美,精致程度不亞于任何一座教堂。我緩緩走入內(nèi)廷,駐足良久,交錯的金色墻面配以巴洛克風(fēng)格的華美裝飾,金碧輝煌的內(nèi)堂內(nèi)部盡顯高貴與神圣。極盡奢華的內(nèi)廷裝飾,令我在驚嘆之余,更樂于仔細品味每一處雕刻的含義。站在大理石地面上,我發(fā)現(xiàn)整個教堂原來建在墓地之上,精美別致的地面亦是騎士團的圣陵。
瓦萊塔的街頭巷尾,則是另一處讓人欲罷不能的地方。無論是印到明信片上的舊薄荷街,還是同樣坡度巨大的Old Bakery Street,都是拍照的好地方。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轉(zhuǎn)角,仿佛都是電影場景的外景地;每一次駐足,每一次回眸,每一次仰望,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風(fēng)景。尋一處漂亮靜謐的巷子,坐在街角的咖啡店,看人來人往,甚是享受。這里唯一的問題是部分街道太過狹窄,一些石板路因年久失修變得凹凸不平,在這兒開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隨便一個拐彎,對駕駛技術(shù)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而當(dāng)?shù)厝嗽缫蚜?xí)慣行駛在如此崎嶇的街區(qū),他們駕駛著汽車靈活地穿梭在袖珍首都中,繪制著一幅充滿歷史感的新時代都市畫卷。
“三藍”,馬耳他的名片
提起馬耳他,最為出名的莫過于由“藍洞”、“藍窗”、“藍湖”組成的“三藍”。分別位于主島、戈佐島、科米諾島的它們是馬耳他人最引以為豪的名片,也是世界各地游客競相追逐的目標。千里迢迢來到馬耳他,自然不能錯過這3塊金字招牌。
乘坐小船探秘“藍洞”
馬耳他主島西南部的海岸,擁有大量天然形成的斷崖奇峰、水下巖洞,“藍洞”正是其中最為著名的洞穴。從岸邊延伸至猶如藍寶石般的海中的它,以驚濤駭浪聞名天下,吸引著眾多旅行者們前往探秘。因藍洞身處斷崖且石柱眾多,大型船只無法駛?cè)搿3俗蝗~小舟,歷經(jīng)顛簸、海浪拍打的考驗,終于駛?cè)攵粗?。我享受著探秘藍洞的興奮與愉悅,融入自然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古老的巖洞仿佛在講述大自然變遷的故事,海浪沖刷著巖壁似乎在展現(xiàn)自然的力量。
藍窗,還記得《權(quán)力的游戲》么?
千年前,由于兩大石灰?guī)r的崩塌而形成的天然大拱門,如今仍傲然矗立在地中海之中,它就是另一處馬耳他人引以為傲的天然恩賜——“藍窗”。隨著拱門內(nèi)側(cè)的石灰?guī)r接二連三地掉落,石拱變得越來越薄、越來越脆弱。未來的某一天,它可能會斷裂,“藍窗”也終將成為逝去的風(fēng)景。
從主島的斯利馬碼頭乘船,1.5小時方能抵達“藍窗”所在的戈佐島。碧藍的海水,輕柔的海風(fēng),時不時躍出海面的可愛海豚,盡顯大自然雕刻功底的海礁,讓悠長的船程充滿歡樂。眼看著距離戈佐島的碼頭越來越近,我的心也隨之激動起來,終于要踏上曾經(jīng)遙不可及的“藍窗”。
轉(zhuǎn)乘巴士,穿過維多利亞古城,突然,延伸至蔚藍的海中的巨大灰白色窗體躍入眼簾。我抄起相機,興奮的跳下車子,快步跑到礁石上,腦海中不停地閃現(xiàn)出熱門美劇《權(quán)力的游戲》丹妮莉絲的婚禮場景。我在不同角度欣賞著“藍窗”,生怕錯過了它任何美好的一面。
走到藍窗之上,海風(fēng)呼嘯,吹得我有些站不穩(wěn)腳步。巨大的巖石平臺凹凸不平,有的地方甚至已生出雜草。我遙望地中海,風(fēng)浪中星星點點的船只隨波逐流,在陽光照耀下的主島顯得韻味十足。
“藍湖”之藍,科米諾之美
科米諾登島的地方,是個挺小的碼頭,我感覺這里的吞吐能力甚為有限??赡芨居嘘P(guān),當(dāng)天,只有我們和另一艘船停靠。與戈佐島的繁榮不同,科米諾島更為原生態(tài),這里甚至只有一家酒店,不到10個居民。
為了更加接近地中海,我一直沿著海岸線行走。直到有個地方,海礁被海水間隔開,無法前行。我只好爬到坡上,誰知,在高處行走反而更容易欣賞到海之藍、島之美。藍湖最美的地方是科米諾島的標志性建筑圣瑪麗塔的附近。藍湖之藍,由多種深淺不一的藍組成,陽光之下,呈現(xiàn)出更燦爛、更絢麗、更豐富的色彩。我停下腳步,坐在礁石上,吹著海風(fēng),靜靜欣賞“藍湖”之藍,感受科米諾之美。
“靜城”姆迪納
興建于羅馬時期的姆迪納(Mdina),在圣約翰騎士團接管馬耳他之前,一直作為馬耳他的都城。歷經(jīng)幾百年風(fēng)雨,小城依舊保留著中世紀文藝復(fù)興時期的風(fēng)貌。為保護古跡,城內(nèi)禁止外來車輛通行。正是因為如此,它的氛圍讓人感受別樣的寧靜、清新。
圣保羅大教堂是小鎮(zhèn)中心的地標建筑,據(jù)說這里是圣徒保羅遭遇海難時,與島長會面的地方。在騎士團興建起的圣約翰大教堂之前,這座教堂承載著不可替代的主教堂地位。
臨近黃昏,穿過城門,我走入姆迪納城。沒有喧囂的集市,亦沒有叫賣的攤鋪,被譽為“靜城”的它顯得尤為安靜。此時此刻,我才是城中的主角。漫無目的地穿梭在狹長的小巷中,高聳的磚石房屋,彩色的門窗,迷人的花朵伴隨著我。置身于如此美妙的中世紀古城,感受靜謐的美好,浪漫的風(fēng)情,我不禁放慢腳步。
來到城墻之上的咖啡店,覓得一處靠窗的位置,香醇的咖啡、甜美的乳酪蛋糕,俯瞰馬耳他主島風(fēng)貌,再沒有比這更愜意的時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