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磊
摘 要: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包括人體快速完成動作的能力和對外界信號刺激快速反應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F代中職院校學生身體速度素質和十年前相比明顯不足,學校體育教師、教練員可結合實際提高以下幾個方面認識,加強對學生速度素質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速度素質從而帶動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
關鍵詞:運動素質 速度素質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43-01
一、速度素質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移動速度
反應速度是指人體對各種信號刺激快速應答的能力。動作速度是指人體或人體魔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個動作的能力。移動速度是指人體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單位時間內機體移動的距離為評定指標。一位具有良好移動素質的運動員,不一定也具有良好的反應速度。
二、各項速度素質的訓練應明確的問題
1.反應速度訓練應明確的問題。首先,反應速度由神經反射通路的傳導速度所決定,基本屬于純生理過程,不受其他因素影響。純生理過程的提高是相當困難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傳因素,通過訓練可使學生運動員潛在的反應速度能力表現出來并穩(wěn)定下來。其次,在訓練中學生運動員注意力集中與不集中大不一樣,運動員注意力集中,可使神經系統(tǒng)處于適宜的興奮狀態(tài),使肌肉處于緊張待發(fā)狀態(tài),此時,肌肉的反應速度比處于松弛狀態(tài)時可提高60%左右。這種狀態(tài)有時間限制,一般適宜時間為1.5秒左右,最多8秒。因此,短跑運動員在預備起跑時,要緊緊的壓住起跑器,把思想集中于準備迅速邁出第一步。第三,反應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動員對信號應答反應的動作熟練程度。在進行反應速度地訓練時,還要經常改變刺激因素的強度和信號發(fā)出的時間。
2.動作速度訓練應明確的問題。提高應與掌握和保持正確的技術動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專門性的動作速度訓練與專項比賽動作要求相一致。在使用反復做某一個規(guī)定動作為手段發(fā)展動作速度時,應合理的變換練習的速度。練習的持續(xù)時間一般不宜過長,動作速度的訓練強度較大,運動員的興奮性要求高,一般講不應超過20秒。練習與練習之間的間歇是由練習的強度所決定的,練習強度大,需要的間歇時間就應長些。但也不要忘記,間歇時間過長導致興奮性下降,不利于用剩余興奮去指揮后邊的練習,如持續(xù)時間5秒、強度達到95%以上的練習,間歇時間以30~90秒為宜。
3.移動速度訓練應明確的問題。首先,測定移動素質的手段常用短距離跑;距離不要過長,可用30~60米的距離;最好不從起跑計時,而測定其全速跑通過某段距離的能力;在運動員不疲勞、神經興奮性高的狀態(tài)下測驗;可測定2~3次,取最佳成績。其次,最大步頻和快速跑中的支撐時間對運動員的快速移動能力有著重要影響,優(yōu)秀運動員單腳撐地時間為0.08~0.13秒,普通人為0.14~0.15秒。第三,提高移動速度有兩個基本途徑:一是力量訓練,使運動員力量增長,進而提高速度;另一個是反復進行專項練習。無論通過哪個途徑提高移動速度,訓練中都必須重視確定適宜的訓練負荷。第四,在訓練實踐中運動員力量得到提高,并不意味著移動速度馬上可以提高,也有時當力量訓練負荷減小以后,才有提高,這種現象叫“延遲性轉化”。
三、提高各項速度素質的常用手段
1.反應速度訓練常用的手段。信號刺激法,利用突然發(fā)出的信號提高其對簡單信號的反應能力。運動感覺法,需要經過三階段。一是讓運動員快速的對某一信號做出應答反應,然后教練員把時間結果告知,二是先讓運動員估計時間,通過測定進行比較,提高運動員對時間的準確感覺。三是要求運動員按事先所規(guī)定的時間去完成練習,這樣可以提高對時間的判斷能力,促進反應速度提高。選擇性練習。具體做法是,隨著各信號復雜程度的變化,讓運動員做出相反的應答動作。
2.提高動作速度常用的方法手段。利用外界助力控制運動員的動作速度,在使用時必須掌握好助力的時機及用力的大下,同時還應讓運動員很好地感覺助力的時間及大下,以便使他們能獨立及早地達到動作速度的要求。減少外界自然條件的阻力,如順風跑等。利用動作加速或利用器械重量變化而獲得的后效作用發(fā)展動作速度。借助信號刺激提高動作速度。縮小完成練習的空間和時間界限,如球類利用小場地練習。
3.提高移動速度常用的手段。首先,發(fā)展最高移動速度每次練習的持續(xù)時間不能過長,應以使每次練習均以高能磷酸原代謝為主要供能途徑,一般地講,應保持在20秒以內。多采用85%~95%負荷強度,練習的重復次數不應過多,以免訓練強度下降。確定確定間歇時間的長短,應能使運動員機體得到相對充分的恢復,以保證下一次練習的進行。休息時,可采用放松慢跑,做伸展練習。其次,是各種爆發(fā)力的練習和高頻率的專門性練習,如田徑短跑做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車輪跑等。也可利用特定的場地器材進行加速練習,如斜坡跑和騎固定自行車等。
四、速度訓練的基本要求
1.速度素質訓練應結合運動員所從事的專項運動進行,如在短跑項目中應著重提高他們聽覺的反應能力,在球類運動中應著重提高視覺反應能力。
2.速度素質訓練應在學生興奮性高、情緒飽滿、運動欲望強的情況下進行,一般應安排在訓練課的前半部。
3.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常會出現進展停滯、難以提高的現象,稱為“速度障礙”。出現速度障礙時,可采用牽引跑、變速跑、下坡跑、帶領跑、順風跑等手段予以克服。
4.掌握學生的實際身體情況,科學地安排速度訓練。由于移動速度具有多素質綜合利用的特點,移動素質的發(fā)展與力量、耐力等其他身體素質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學生進行速度訓練的同時,要十分重視全面身體素質的訓練。
參考文獻
[1]田麥久主編《運動訓練學》,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年。
[2]《田徑》2004年01期,影響速度素質的因素分析。
[3]姚家興主編《競賽心理咨詢與心理訓練》,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