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
我的大舅小名叫“花跳仔”,這個名字是東洲村人給起的外號。
東洲村是九龍江邊上的一個小村莊,三面環(huán)水,有大片的灘涂。九龍江退潮的時候,那些裸露的灘涂上,有很多的小泥蟹、跳跳魚爬出洞來覓食。
小泥蟹和跳跳魚是東洲村人飯桌上的美食。村里的孩子們經(jīng)常下灘涂去挖泥蟹,洗凈后用鹽巴腌制,待泥蟹變成褐紅色的時候,就倒出來下飯吃。跳跳魚是與小泥蟹一起生活在灘涂上的一種魚類,閩南人有叫花闌,有叫彈涂魚,有叫跳仔,東洲村人都叫它“花跳仔”。這種魚身上有松花模樣的條紋,經(jīng)常在灘涂上跳來跳去,叫花跳仔倒很貼切。
小時候聽東洲村老人說,灘涂上的花跳仔有兩個品種,那種頭大眼睛突出、身子烏黑的叫“空腔魚”,吃了會“大小疝”,閩南話意思是睪丸一邊大一邊小,不大能生育。眼睛較小、有花紋的叫花跳仔,肉嫩味美,煮面線、燉菜脯清爽可口,是傳統(tǒng)的農(nóng)家菜。
據(jù)說大舅七八歲就跟著小伙伴學(xué)會了抓花跳仔。九龍江退潮的時候,花跳仔躲進泥洞里,他便約上兩三個小孩,光著屁股在灘涂上尋找花跳仔棲息的泥洞。當(dāng)發(fā)現(xiàn)有冒小氣泡的洞口,他就知道里面有花跳仔,馬上用雙手開始挖泥??斓蕉吹椎臅r候,一手堵住泥洞口,一手繼續(xù)掏泥,待花跳仔慌張地逃出來時,就敏捷的抓住它,用小鐵絲穿起來,或裝進小魚籮里。一直抓到漲潮的時候,大舅洗完澡,穿上衣褲,提著一大串花跳仔回家去。曾經(jīng)聽過和大舅掏過花跳仔的村民講,大舅看洞口和氣泡就知道里面花跳仔的個頭大小,個頭小的他就放過,說等大了再來收拾它。隨著經(jīng)驗老到,大舅甚至只用一腳踩進泥洞,一手就能把跑出來的花跳仔扣住,旁人自嘆不如,“花跳仔”的外號就在村里叫開了。
大舅十二歲的時候,家里又添了幾口人,日子過得很拮據(jù),經(jīng)常餓肚子。大舅有個小姑姑嫁到滸茅島,眼瞅著大舅正在長身體,怕餓壞了發(fā)育不良,長成個“半丁”。大舅的小姑姑就替他在夫家的村子里物色了個較富裕的人家,因為那戶人家需要個打雜、放牛的長工,她認為大舅去那兒準(zhǔn)能吃飽肚子。那戶人家生的全是女孩,聽說大舅長得周正,又會干活,就有招贅大舅當(dāng)女婿的意思。解放前,閩南地區(qū)農(nóng)村有養(yǎng)童養(yǎng)媳,或者男孩從小入贅女方家的風(fēng)俗,叫“頂對”。那戶人家有個小女兒八歲,長得很可愛,叫玉蓮,大舅正是去和她“頂對”的。
大舅到了滸茅島的茅草村那戶人家,手腳很勤快,人又機靈,和玉蓮也處得像兄妹,因此很得主人的歡心。他們要大舅的小姑姑趕緊回娘家說定大舅“頂對”玉蓮的事。
入贅的事很快就定下來了。大舅是外婆和前夫的兒子,嫁給外公時帶過來的,村里人說是個“拖油瓶子”。這件事花跳仔和村里小孩之間挑事打架的時候,經(jīng)常被人拿出來奚落。雖然外公待他如親生,但大舅潛意識里有點自卑,自小骨子里就很倔強,很自立。雖然對與玉蓮將來要做夫妻的事懵懵懂懂,但心里是很樂意的。
大舅到十七八歲的時候,長得高高大大,四方臉,兩道濃眉英氣逼人。解放后的第五年,他應(yīng)征入伍,在上海某海軍基地當(dāng)了一名艦艇輪機兵。聽說當(dāng)年一位海軍部隊首長的女兒喜歡上了大舅,節(jié)假日約著大舅逛上海灘,向大舅發(fā)起愛情攻勢。那首長家也很中意這位忠厚樸實而又上進的小水兵,默認了他們的關(guān)系。大舅心里惦記著家鄉(xiāng)的玉蓮,和首長女兒戀愛的事一直沒發(fā)展下去,后來也就好聚好散。首長覺得這位農(nóng)村來的小兵居然重情重義,不攀高枝,不貪圖富貴,心里很感動,很贊賞這位年輕人。盡管沒做成自己的乘龍快婿,首長還是在背地里交代下屬不要難為他,甚至給他提了個輪機班長。服完兵役轉(zhuǎn)業(yè)時,特地囑咐安排他回到福建馬尾造船廠。后來大舅正式和玉蓮?fù)昊橹?,小夫妻如膠似漆,他又打報告申請調(diào)到離家鄉(xiāng)更近的廈門造船廠。
“瓜菜代”的時候鬧饑荒,為了玉蓮和全家不餓肚子,大舅居然辭去船廠的工作,回到玉蓮身邊。
在九龍江上,大舅再次討起了小海。除了抓花跳仔之外,大舅用積攢的錢釘制了一只小木船,夫妻倆又打了幾條漁網(wǎng),在九龍江“圍魚”討海鮮,過著“水上吉普賽人”的生活。日子艱難而幸福著。
轉(zhuǎn)眼幾年過去,大舅媽玉蓮的肚子總沒動靜。東洲村的婆姨們偷偷議論說,大舅可能小時候吃了太多的“空腔魚”,才導(dǎo)致生不出孩子來。又有親戚支招,說趕緊找一個男孩子做“契子”,說不定就能“契”出兒女來。閩南人有個習(xí)俗,多年不育的夫妻要是找個干兒子,說不定很快就能有喜的。玉蓮媽說我給他們當(dāng)干兒子最合適,自家外甥,又長得有福氣相。我也真是“不辱使命”,當(dāng)了大舅的“契子”后,第二年大舅媽玉蓮肚子就大了,生了個表弟。自此,大舅和大舅媽對我疼愛有加,大舅媽看我的眼神總是溫柔而親切,他們經(jīng)常帶我在漁船上玩耍。有時住在大舅的船上過夜,半夜時分船搖晃得厲害,醒過來要尿尿,發(fā)現(xiàn)本來睡在大舅和大舅媽中間的我,怎么就被挪到船邊去了。成年后回憶此事,才明白原來半夜里小船晃來晃去是大舅和大舅媽在玩“船震”,后果是他們接二連三的又整出三個表弟!
年復(fù)一年,大舅在九龍江上過著平靜的漁人生活。后來,九龍江淤泥越積越多,魚兒越來越少,他年紀(jì)也大了,就上岸干起了修理自行車的行當(dāng)。
去年冬天,八十歲的大舅去世了。我趕去奔喪的時候,沒有看見大舅媽哭哭啼啼,只是一身素衣,神情淡定。大舅媽在大舅的靈前,擺了一碗米飯和一碗鹽焗跳跳魚。她對我說:你大舅走了,你披上麻衣給他拜一下吧。我接過大舅媽遞過來的一炷香,雙膝跪下,流著淚向我大舅作了最后的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