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瑤
?
《聚焦》為什么獲奧斯卡兩項大獎?這事還得從14年前說起……
文/程瑤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比拼雖不能說激烈,然而無論是探討人工智能和人類之間永恒的倫理問題的《機械姬》,抑或聚焦著名政治事件的大師作品《間諜之橋》,還是憑借嶄新視角討論種族文化而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沖出康普頓》,都是在敘事結構和人物塑造上有著巧思及野心的?!毒劢埂愤@樣一部以平淡的敘事風格講述宗教丑聞的電影,是如何勝出的?
2002年,《波士頓環(huán)球報》的“聚焦新聞小組”第一次報道了有關波士頓教父性侵犯未成年人的報道,引發(fā)全國轟動,無數(shù)曾經(jīng)的受害者開始聯(lián)系報社,直接導致紅衣主教辭職。次年,《波士頓環(huán)球報》因系列報道此事件榮獲普利策獎,而故事,才剛剛開始。
兩名電影制片人尼克·洛克林(Nicole Rocklin)和布萊·巴貢·浮士德(BlyePagon Faust)看到它被改編成電影的潛力。拿到改編權后,他們找到文藝愛情片《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的制作公司Anonymous Content,而消息也不脛而走,吸引來另一家專做社會性紀錄片的制作公司Participant Media的加盟。
下一個目標就是合適的導演,湯姆·麥卡錫(Tom McCarthy),這個《飛屋環(huán)游記》的編劇、《心靈驛站》的導演、《可愛的骨頭》的演員,聽說這個故事的時候,他第一時間接下了項目。“一個從邁阿密來的外來客馬蒂·巴龍,剛剛抵達波士頓辦公室的第一天,就遇上了想要追查教會性侵丑聞這種離經(jīng)叛道的提案,一個多么大膽的故事。”當然,彼時的麥卡錫并沒有想到自己會執(zhí)筆劇本,他和制片人一起開始尋找編劇,“因為要做的調研太龐大冗繁,我必須要找一個編劇和我一起梳理”。
畢業(yè)于哈佛法學院、《維基解碼》的編劇喬?!ば粮瘢↗osh Singer)是個不錯的人選,麥卡錫對他在《維基解碼》中對新聞行業(yè)的詮釋和理解很是認同,而辛格對于新聞學兩年的研究和他對于過去十幾年中新聞行業(yè)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與麥卡錫觀點相似。兩人約了一次網(wǎng)絡會議,就決定了影片的走向——辛格說,“對于《聚焦》可以有兩種方向的寫法,第一種,像我在《維基解碼》所做的那樣,討論新聞行業(yè)這些年所發(fā)生的事情;另一種,直接寫新聞人的工作,展現(xiàn)他們做了什么,以此來突顯新聞人的重要性和他們的力量。”
辛格獨自開始了海量調研工作,正巧“聚焦小組”的組員麥克·雷澤恩德斯在洛杉磯,辛格請足了雷澤恩德斯一星期的午飯,獲得了滿滿54頁的第一手資料。而這54頁采訪記錄,就成為了《聚焦》最初的雛形。期間,麥卡錫和辛格去了無數(shù)次波士頓,親自搜集所有資料,因為之前關于事件被報道的過程并沒有任何資料,“真不敢相信那些記者居然沒有把這件事撰寫成書!所以我們不得不從零開始,我們真的是像做深度新聞調查一樣去調查這個案件,翻閱了無數(shù)視頻片段、紙媒資料。我們查閱了天主教堂發(fā)布的指南,逐一查證那些性侵未成年人的神父”。麥卡錫在一次采訪中談到,“這些新聞人所做的工作真的非常繁瑣非常艱苦而又不得不做,但是成果卻非常驚人,這就是扎扎實實做新聞的力量!”
調研中,麥卡錫和辛格一起采訪了當年被神父猥褻的喬·克勞利,“我在下樓的時候其實很緊張,因為我不知道我要面臨一個什么樣的真相”。麥卡錫盡量使克勞利放松下來,就像他第一次同“聚焦小組”的薩查·佩弗講述他的經(jīng)歷時一樣——和一個從未謀面的人談起那些經(jīng)歷。麥卡錫和辛格同“聚焦小組”每位成員都進行了深入交流,走訪當年那些受害者、律師、受害者家庭成員、編輯等等。獲取的資料越多,每個人物的性格就越突出。麥卡錫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打算打破常規(guī)敘事手法,把講述一個主角的慣用敘事方式,變成講述“一群主角”的方式。這個想法,從編劇的角度而言,辛格先是吃驚,因為這樣會讓故事十分松散,矛盾不集中。
然而麥卡錫顯然不只是想要呈現(xiàn)一個教會丑聞,他的野心更大?!斑@個故事并不是關于痛擊教會,是關于體制的問題。這樣的事件,是怎么發(fā)生的,這樣有組織的丑惡行徑和有組織的掩蓋工作,是怎樣發(fā)生了這么多年,卻沒有人站出來說一句話?!丙溈ㄥa同時希望,這個故事講述的是“聚焦”這個團隊,《波士頓環(huán)球報》這家報社的故事,講述這樣一群新聞人如何讓一個地方性新聞變成全國甚至國際新聞的歷程,以及為什么在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達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這樣的新聞團隊。
這樣的野心顯然給執(zhí)筆者辛格巨大的挑戰(zhàn),“從寫作角度講,我們做的所有調研工作都是最珍貴和權威的資料,但這同時也是最大的挑戰(zhàn)”。對于多如牛毛的資料,辛格寫了一版大綱,卻對如何將所有資料融入劇本力不從心。于是,麥卡錫正式介入編劇工作,開始共同創(chuàng)作。“如何從大量信息中篩選出我們的故事,并且讓故事帶觀眾進入一個他們還不知道這個丑聞的時間點,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放不同的信息給他們,節(jié)奏的掌控是個挑戰(zhàn)?!?/p>
羅比Robbie
薩查·佩弗Sacha Pfeiffer
麥克·雷澤恩德斯Mike Rezendes
《聚焦》有六個主人公:深藏不露的完美領導羅比;熱情堅毅的新聞記者麥克;情感細膩心思敏銳的女記者薩查和團隊最放心的“管家”馬特;新任主編、新聞界知名人物馬蒂以及報社“聚焦”的負責人本。麥克在對于掌握大量資料的律師米切爾的不懈跟進,終于換得了他所需要的重要證據(jù)和受害人的證詞;薩查日以繼夜進行不計其數(shù)的采訪讓整個故事有了更多人文色彩;羅比在關鍵時刻找來關鍵人脈資源幫助團隊查找證據(jù),盡到了一個領導的責任;而馬特則奔波于各種可查詢的資料所在,為團隊查閱到大量重要信息。另一方面,報社的兩個負責人馬蒂和本一直關注著整個調查的進展,并在背后默默給予幫助。編劇沒有過分探究人物的復雜性,所寫的無非是一群有良知的新聞人。
“他們(教會)早就知道發(fā)生的一切,但是他們還是讓這一切對那些孩子發(fā)生了!你和我曾經(jīng)就可能是這些孩子之中的一個!我不管是神父、主教還是教皇,我們要讓大家知道,誰都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
這是影片為數(shù)不多的幾場表現(xiàn)人物思考和沖突而非投入工作的戲份,麥克當攜著剛剛獲得的證據(jù)趕回辦公室,因羅比認為證據(jù)不足,拒絕報道而生氣地喊叫。麥克郁悶地找薩查喝酒,他們討論著宗教、童年、信仰;另一邊,教會找到說客來說服羅比放棄追蹤案件,羅比卻打趣地說:“這就是私下交易吧!”看似淺嘗輒止的人物白描戲,卻如一幅名畫,只寥寥幾筆,卻成經(jīng)典。
《聚焦》是關于正在沒落的本地新聞行業(yè)中的一群記者,挑戰(zhàn)在當?shù)馗畹俟痰淖诮虣C構——天主教會,揭露他們不為人知的丑聞的故事。然而,故事中并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訴歷史”或者“受害者同害人者狹路相逢”的情節(jié),也沒有對新聞記者的過分謳歌,甚至都缺少對他們個人生活的過多描述和行業(yè)危機的表現(xiàn),顯然編劇的注意力并不在此。“我對故事整體風格的界定就是,簡潔?!丙溈ㄥa在一次采訪中如是說,“我們可以編造創(chuàng)作一些情節(jié),但我們掌握的信息才更有力量。”“聚焦”的記者們走訪受害人,受害人樸素地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記者們奔走于各種資料庫圖書館之間,或聚集于辦公室中開會討論一天的外出調查所得。聽上去平淡而無聊的劇情,但只要你靜靜地看著受害者一字一句地詳細說出了當年所發(fā)生的一切,足夠觸目驚心。
麥卡錫和辛格甚至沒有把記者們塑造成美國主旋律英雄,反而更強調調查中他們個人的對錯判斷和觀點。比如薩查登門采訪的一位神父,大方地承認了自己猥褻男童的事實,而神父自己居然也曾是一名“受害人”,這樣簡單的一場由采訪對話構成的戲份,足夠引發(fā)更深的思考。一直為被教會猥褻的未成年人討回公道的律師米切爾,一開始卻拒絕采訪和一切溝通。另一方面,已經(jīng)成為大律師行高級律師的艾里克也對曾接手的這些教會猥褻案三緘其口,當人們都以為他是一個怕事小人的時候,他卻回過頭對羅比說:“我二十年前就給你們寄過這個案子的材料,可你們親手埋葬了這個故事?!爆F(xiàn)實中,在麥卡錫對艾里克的采訪中,他也是這樣說的。顯然,還原真實采訪這樣簡單的表現(xiàn)形式,卻更容易留給觀眾足夠的空間去思考每一次采訪背后隱藏的社會問題。
影片點映后,法伊弗,一位曾經(jīng)就職于《波士頓環(huán)球報》,后就職于美國國家公共電臺,而后再次回到報社的記者這樣說:“我們的生活在這部電影里并沒有被杜撰,我們的工作也沒有被杜撰,他們呈現(xiàn)了我們工作中最真實的一面?!?/p>
影片中馬蒂的原型,馬蒂·巴龍,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華盛頓郵報》的主編,看后說:“這部電影是對深度新聞調查和地方新聞的一封情書。它表明了如果我們投入了努力和資源去做那些最難做的工作,那么我們就會看到效果。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我們最崇高也是最重要的使命。”
而從未相信這個故事能夠被搬上大熒幕的薩查原型薩查·佩弗,在看完全片之后說:“這部電影就是展現(xiàn)了我們繁重、痛苦的報告工作,但同時也進一步證明了新聞調查的重要性。”
馬特Mitchell Garabedian
本Ben Bradlee, Jr.
馬蒂·巴龍Marty B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