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寅
在楊慶2016年的新片《火鍋英雄》中,秦昊扮演的許東開著一輛車門上貼著兩行英文“PTU/Police Tactical Unit”的白色轎車游走在霧氣繚繞的山城重慶。熟悉香港電影的影迷都知道,《PTU》是杜琪峰2003年的黑色警匪片名作?!痘疱佊⑿邸纷鳛橐徊繋в泻谏矂∩实姆缸镫娪案抢^承了《PTU》的基本結構。這其實也直接體現(xiàn)了曾經(jīng)輝煌的香港電影對于大陸商業(yè)電影延續(xù)至今的影響力。
當我們回看華語電影史,會發(fā)現(xiàn)香港和大陸兩地電影之間的互相影響源遠流長,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的“粵語電影清潔運動”:當年抗戰(zhàn)爆發(fā),蔡楚生和司徒惠敏等上海電影人南下香港,將左翼思想帶給了彼時充斥著陳舊封建觀念和各種怪力亂神內(nèi)容的香港銀幕。
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隨著巨大的移民潮而來港的大陸影人開辦了為數(shù)眾多的電影制片公司。有意思的是,在這一時期制作的影片(尤其是對白為普通話的國語電影)中,香港本土特色并不突出,而是更多地讓位于帶有普遍中國色彩的內(nèi)容呈現(xiàn):銀幕上的城市街景寬敞洋氣酷似上海,主要角色幾乎全部操著帶有北方口音的國語……這些元素讓影院中的觀眾幾乎辨不清故事的實質發(fā)生地,似乎觀看這些影片依然是一種上?;闹挟a(chǎn)階級和小資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的延續(xù)。
在冷戰(zhàn)政治對立的年代,盡管大陸與香港在政治上隔絕對立,但是電影卻成為了維系兩地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許多香港老一輩居民對大陸所懷有的揮之不去的歸屬感,都深深得益于這些戲曲電影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力。
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香港商業(yè)電影逐漸進入了黃金時代。由張澈和胡金銓等人發(fā)展出的武俠片和李小龍、劉家良和成龍等人發(fā)展出的功夫片逐漸成為商業(yè)電影類型片的主流,并以其獨特的形式在國際影壇占有了一席之地。而此時的大陸電影則因為十年“文革”動亂而陷入低谷。當極左時代結束,大陸電影業(yè)重新發(fā)展起來的時候,香港類型電影的模式便反過來成為前者效仿的重要模式之一。80年代初,由數(shù)個左翼公司重組而成的電影實體“銀都機構”將香港動作電影模式移植到大陸,拍攝了功夫片《少林寺》,成為轟動一時的名作,更為大陸類型電影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可供學習的樣板,一系列由此模式而發(fā)展出的大陸風格武打片登上銀幕。
與此同時,隨著改革開放和兩地溝通交流的頻繁,大陸元素也在時隔多年后重新出現(xiàn)在香港電影中。不過由于多年的政治隔膜和誤解,大陸更多地在香港電影中扮演了一種來自于底層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公安警察的形象也頻繁地出現(xiàn)在港片中,它代表了一種不可抗拒的權力意志符號,其中可圈可點之作如《警察故事Ⅲ》或名噪一時的喜劇《表姐,你好嚼!》系列。
進入新世紀以后,由于香港回歸、大陸政治經(jīng)濟地位的飛升以及陸港電影合作制片的逐漸普及,大陸元素和香港元素在電影中的位置也產(chǎn)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正面大陸人形象在香港電影中開始比較頻繁地出現(xiàn),其中尤以女性為突出,而更多出現(xiàn)的情況是,影片中的正負角色不再以地域劃分,而演變?yōu)閬碜詢傻氐恼娼巧珜雇瑯映鲎詢傻氐呢撁嫒宋?,正如《無間道三》和《毒戰(zhàn)》。
2016年的金像獎因為對陸港兩地政治議題的“炒作”而變得特別有爭議。金像獎主席爾冬升甚至預言,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以這樣的方式隱喻兩地政治生態(tài)的香港電影會層出不窮。他的話音未落,便有《選老頂》和《樹大招風》于4月上映,在不同程度上以小見大透視了陸港關系的嶄新演變。不過港片如此頻繁地涉足這樣的題材,與其說是對熱點問題的“電影化”關注,倒不如說是有借政治議題而“消費”民眾情緒的潛在意圖。它們在香港和大陸電影之間的交流溝通上會留下何種影響,現(xiàn)在看來還是未見明朗的未知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