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琛
【摘 要】鋼琴課是高校音樂教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隨著高校的擴招,鋼琴專業(yè)的學生人數(shù)日漸增多,傳統(tǒng)的鋼琴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新時期人才的發(fā)展要求。鋼琴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對鋼琴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本文就從當前高校鋼琴教學的現(xiàn)狀出發(f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校鋼琴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100-02
高校鋼琴教學對于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講,是最為基礎但難度卻較高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必修的課程。鋼琴教學最主要的價值就是培養(yǎng)、開發(fā)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及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但鋼琴教學在實踐中由于教學方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因素,阻礙了鋼琴教育巨大作用的發(fā)揮,影響了鋼琴教育的更好發(fā)展。鋼琴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也是實現(xiàn)音樂教育價值的內(nèi)在要求。高校鋼琴教學應該不斷地創(chuàng)新改革,以高質(zhì)量的教學迎接音樂教育不斷發(fā)展的挑戰(zhàn)。
一、高校鋼琴教學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
目前高校的鋼琴教學在形式上比較古板,拘泥于一種固定的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學生的綜合能力很難得到提升,對人才的培養(yǎng)也會有一定影響。目前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鋼琴教學中理論教學不足
當前很多高校的鋼琴教學中存在大量重實踐輕理論的做法。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覺得實踐才是最重要的,鋼琴教學大都停留在了大篇幅的演奏作品之中,并片面地認為只要演奏好了音樂作品就可以提升鋼琴的學習能力。鋼琴的理論知識是在無數(shù)的實踐中總結升華出來的,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思維、對鋼琴作品的認知、情感的體會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有著巨大的作用。而在目前高校的鋼琴教學中,對理論知識的傳授是不足的,學生往往也容易忽視對理論的學習,如此一來,其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思想,學生對于音樂作品中所表達出的豐富情感就缺乏必要的體會,在練習時容易出現(xiàn)呆板和表現(xiàn)力不足等問題,不利于學生在對鋼琴作品深刻認知的基礎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二)鋼琴教學的評判標準存在偏差,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音樂教學長期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其評判標準也存在較大程度的偏差。學校對鋼琴水平的檢驗主要也是通過階段性的考核,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扭曲了鋼琴學習本身的目的和意義,片面地認為只有考取了鋼琴等級證書,才能證明自己的鋼琴水平。這種認知對于鋼琴初學者來說,會使他們慢慢失去對鋼琴學習的興趣,他們也難以沉浸于美好的鋼琴音樂之中,對鋼琴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與體會。
(三)高校鋼琴教學方式單一
鋼琴是一門對演奏技能要求極高的課程,其不僅需要熟練掌握演奏技巧,還需要對演奏的曲目有深刻的理解。在目前的鋼琴教學實踐中,先是由老師對音階和樂曲進行一句句講解,再讓學生練習,周而復始,這種方式會對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也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并且,教學過程中,標準主要是定在演奏正確的層次上,對于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體會、作者對于音樂形象的塑造、渲染等氛圍的營造則難以體現(xiàn)。如此一來,對學生鋼琴理論、作品賞析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則相對缺乏,也容易忽視鋼琴教學更深層次的價值,這些都給高校鋼琴教學帶來諸多的困擾。
(四)高校鋼琴教學中師生缺乏有效的溝通
提高鋼琴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在于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目前在我國高校的鋼琴教學中,師生互動不足。老師很少就音樂知識和作品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導致學生無法深層次地理解作品的韻味和包含的情感,這樣在彈奏過程中即便演奏技巧再好,也無法演奏出曲目的內(nèi)涵,也會由于情感表達不充分而難以引發(fā)聽眾的共鳴。
二、高校鋼琴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措施
(一)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的改革
高校鋼琴專業(y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直是以常規(guī)教學為主,這種模式雖然有著較強的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喪失學習興趣,不符合高校對鋼琴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的目標。因此,高校鋼琴教師需要改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1.明確高校鋼琴教學的目標
高校建立明確的鋼琴教學目標有利于深入開展音樂教學。一方面,在鋼琴教學中應該建立情感目標,其可以促使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進而達到喜愛音樂的目的,建立起對鋼琴學習的穩(wěn)固情感,激發(fā)學生對鋼琴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高校鋼琴教學應該建立文化目標,通過學習鋼琴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時,更應該突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灌輸,教師在選擇作品時應多選一些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作品作為鋼琴教學和練習的曲目,這樣學生就可以切實地體驗民族的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
一些高校鋼琴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音樂情感的培養(yǎng),因此在演奏曲目時,學生對鋼琴作品的表現(xiàn)空洞無力,缺乏真實情感的投入。這就要求教師要以不同風格音樂作為載體,對各類音樂進行合理分類,針對這些作品的異同點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準確把握音樂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和創(chuàng)作背景,保證學生演奏出的作品充滿生命力和渲染力。
(二)因材施教,加強教學溝通
高校為了擴招不斷增加生源,因此也導致了學生對鋼琴的掌握和理解存在較大差異。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分層次教學,根據(jù)不同程度的學生實行目標定位,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使之符合不同情況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循序漸進地完善和提高整體學生鋼琴綜合水平;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提高鋼琴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大對鋼琴和琴房設施的質(zhì)量建設;最后,為了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曲目,在教學時可以以鋼琴曲目為主題,讓學生進行自由溝通與討論,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
(三)合理設置課程,加強鋼琴理論教學
鋼琴教材的選擇也是影響鋼琴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當加大鋼琴教材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完善教材體系,選擇適合高校鋼琴教學的教材。在選擇合適教材的基礎上,要加強學生鋼琴理論的教學。通過學習鋼琴理論知識,讓學生對鋼琴、音樂有更深刻的認識,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出鋼琴曲目中所蘊含的的感情,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以便在演奏時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音樂表現(xiàn)力。
(四)逐步轉變鋼琴教學的評判標準,加強鋼琴基本功的教學
當前社會普遍以鋼琴演奏技能的等級來衡量鋼琴水平的高低,因此高校在鋼琴教學中重視演奏技能的培訓,卻忽視了對鋼琴基本功的教學和訓練,也容易使學生喪失對鋼琴學習的興趣。因此,學校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應加強對鋼琴基本功的教學和訓練,提高音樂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時應逐步改變傳統(tǒng)的評判模式,意識到鋼琴教學的重點問題,鍛煉培養(yǎng)學生準確把握作品、對作品進行自主分析的能力,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三、結語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各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成果層出不窮,這就為鋼琴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基礎,這就需要廣大鋼琴教育工作者能夠不斷結合實際,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探索真正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掌握鋼琴理論知識和演奏方法技巧,進而實現(xiàn)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改革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陳靜.淺析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北方音樂,2014(07).
[2]魏熙暢.淺談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新[J].田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8).
[3]呂靖雅.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04).
作者簡介:
吳 ?。?978-),女,陜西西安人,西安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鋼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