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許永強
恩陽:寧靜的紅色古鎮(zhèn)
文/四川·許永強
依巴河支流而建的恩陽古鎮(zhèn)距離巴中市區(qū)17公里。古鎮(zhèn)老街共有三街二十八巷。在老街的兩側,隨處可見各種風格的亭臺樓閣、雕梁畫柱、四水歸堂等百年以上的稀罕古建筑。這一棟棟典型的川北民居,見證了古鎮(zhèn)過去的繁榮。如今,鐵匠鋪子里依舊彌漫著金屬的辛味,提糖麻餅店里仍然飄散著脆香,剃頭匠修面的刀片還在飛舞,繡花老嫗正在紅布鞋上飛針走線……
恩陽古鎮(zhèn)最早設郡縣是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期(公元525年),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義陽縣為恩陽縣。據(jù)說唐代詩人韋應物在恩陽當過官,他在這里寫下《送靈狐岫宰恩陽》等詩。
古鎮(zhèn)腹地,有一棟別具特色的建筑,就是修建于清嘉慶年間的禹王宮,由“湖廣填四川”時來恩陽的郭、陳、鄔、謝等姓的后裔合資修建,又叫“湖廣會館”。門上有對聯(lián)“八載勞心福萬世,千秋廟貌撫三巴”,匾額為“恩陽楚蜀”,其意是在蜀川落戶的楚人,在禹王的恩賜下,已發(fā)揚光大。從恩陽二小背后沿階梯而上,穿過一個六角亭,再往上便是修建于明代的“文昌閣”。這是后人為了紀念棄官不做、隱居于此得道成仙的宋代進士張文治而造。
古鎮(zhèn)的上正街和下正街,是紅軍文化遺址最多的街。在長約400米的街道上,共有原中共川陜省儀閬縣委、恩陽縣委、恩陽財政委員會、法庭、紅軍經(jīng)理處、“列寧學?!钡雀黝悪C關學校遺址13處。據(jù)說在陜北因燒炭而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張思德就曾在此地的“列寧學?!弊x過書。“紅軍勝利萬歲”“粉碎川陜會剿”“為土地歸農民而戰(zhàn)爭”等紅軍石刻標語隨處可見。看到這些標語,當年轟轟烈烈的革命場景不禁浮現(xiàn)眼前,古鎮(zhèn)因此顯出了壯烈的氣息。有人說,恩陽“猶如一座露天革命博物館”。
恩陽曾是川東北最大的水運碼頭,享有“川北小上?!泵雷u。這里水碼頭特別繁榮,南來北往的游人、商旅都要在此歇息、游覽。據(jù)史載,明清時期,恩陽鎮(zhèn)內常住人口一萬人,并常有3000多商人往來于此,建有大小商號150多家,其中鹽店19家,飲食店60多家,客棧、茶坊、酒肆50多家,商號小販不下200家,所以這里成為川東北大巴山深處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流傳著“早晚都是恩陽河,到了恩陽歇一腳”的民諺。
古鎮(zhèn)的繁榮其實和古蜀道米倉道有很大的關系。米倉道是連接西南地區(qū)與中原的重要通道,最早源于大巴山西段巴人部落狩獵的路線。它北起陜西南鄭縣,南經(jīng)四川南江縣到達巴中,全長250公里。經(jīng)過米倉山后,米倉道大多改為水運,經(jīng)恩陽、儀隴可到重慶;經(jīng)恩陽、閬中可到成都。恩陽也就成為米倉道上的重要節(jié)點。所以巴中人都說,恩陽古鎮(zhèn)因水而生,因道而盛。隨著現(xiàn)代交通的發(fā)展,米倉古道衰落,恩陽的水碼頭變得冷清起來。如今,它已成為了古鎮(zhèn)3萬多居民與自然親近的好地方。小孩戲水、母親浣衣的場景,在河邊隨處可見。
米倉古道不僅給恩陽古鎮(zhèn)帶來了繁榮,也讓古鎮(zhèn)出現(xiàn)了具有500多年歷史的獨特美食——提糖麻餅。提糖麻餅選用上等的精面、糯米、大麥、紅糖、芝麻、香油等8種全天然原料,經(jīng)過要求苛刻的72道工序制成。剛出爐的提糖麻餅,形如滿月,色澤金黃,滿月上還有密密麻麻的白芝麻,入口皮酥心脆,香甜化渣。
現(xiàn)在,恩陽是全國文明集鎮(zhèn),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還是四川省十大文明古鎮(zhèn)。古色古香的老街,純粹樸實的人民,讓恩陽有種家在風景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