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
曾國藩的出世入世之道
南懷瑾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我國自唐、宋以后,以儒、釋、道三家的哲學,作為文化的主流。在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儒家偏重于入世;道家的學問,老莊之道就更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個人,跨了門檻站在那里,一只腳在門里,一只腳在門外,讓人去猜他將入或?qū)⒊?,而別人也永遠沒有辦法去猜,所以道家的學問,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在個人的養(yǎng)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了解這些精神以后,欲懂得老莊的運用之道,在“用”上發(fā)揮老莊的哲學,那必須先讀莊子的《天下篇》和《讓王篇》。且舉歷史上一個人物的行徑來說明,也許比理論上的闡述,讓大家體會得更深切。
清代的中興名臣曾國藩,后世的人說他建功立業(yè),一共有十三套本領(lǐng),但是其中有十一套大的謀略之學,都未曾流傳下來,只留了兩套本領(lǐng)。其中一套,是著了一部《冰鑒》,把相人之術(shù)——這是他老師教給他的——傳給后世。自他以后,有許多政治的、軍事的乃至經(jīng)濟等方面的領(lǐng)導人,運用他這部《冰鑒》所述的相人術(shù)選才用人,的確收到了一些效果。
另一套本領(lǐng),就是他的日記和家書?;蛘哒f:曾國藩的日記和家書,不外乎告訴家人,怎樣弄好雞窩,怎樣整理菜園,表示很快要回家種田等等,這些瑣碎小事,老農(nóng)老圃也懂,算得什么大本領(lǐng),值得留傳給后人?
這只是一種膚淺看法而已。如果進一步去分析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當時所建的功業(yè),所處的環(huán)境,時代的政治背景,歷史的軌跡,就可以了解到曾國藩絮絮于這些瑣碎細事,實際上正深厚地運用了老莊之道。
曾國藩兄弟經(jīng)過了九年的艱苦戰(zhàn)爭,終于將曾經(jīng)占領(lǐng)了半壁江山、搖撼京師、幾乎取得政權(quán)的太平天國打垮了,他們所建立的“功績”是滿族入關(guān)以來前所未有的,到達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在政治上,一個功高震主的大臣,危險與榮譽是成正比的,獲得的榮耀勛獎愈多,危險也愈大。不但隨時有失去權(quán)勢財富的可能,甚至生命也往往旦夕不保。
清朝以特務(wù)手段駕馭大臣和各級官吏,雍正皇帝是用得最著名而收效的,雍正以后的清朝帝王,均未放棄這一手法。慈禧太后以一女人而專政,就用得更多更厲害,所以曾國藩的日記與家書,寫這些個雞欄、菜圃小事,與其說是給家人子弟看,不如說是給慈禧太后看的,其在無形中消除老板的疑心,表示自己不過是一個求田問舍的鄉(xiāng)巴佬,以保全首級而已。
再從曾國藩給他弟弟曾國荃的一首詩中,也可很明顯地看到他深切地了解老莊思想,靈活運用老莊之道。這首詩說:
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
詩中“屠羊說”的典故,就出自莊子的《讓王》篇。屠羊說,本來是楚昭王時市井中一個賣羊肉的屠夫,大家都叫他屠羊說,事實上是一位隱士?!罢f”是古字,古音通悅字。當時,伍員為了報殺父兄之仇,幫助吳國攻打楚國,楚國敗亡,昭王逃難出奔到隨國。屠羊說便跟著昭王逃亡,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許多問題,乃至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幫忙解決,功勞很大。后來楚國復國,昭王派大臣去問屠羊說希望做什么官。屠羊說答復道:楚王失去了他的故國,我也跟著失去了賣羊肉的攤位,現(xiàn)在楚王恢復了國土,我也恢復了我的羊肉攤,這樣便等于恢復了我固有的爵祿,還要什么賞賜呢?
楚昭王從大臣那里聽到他這樣的話,知道這個擺羊肉攤子的并不是普通人物,于是叫大臣召他來見面。不料屠羊說更乖巧,他回答說:依照我們楚國的政治體制,一定要有很大的功勞,受過重賞的人,才可以面對面見到國王。現(xiàn)在我屠羊說,在文的方面,沒有保存國家的知識學問,在武的方面,也沒有和敵人拼死一戰(zhàn)的勇氣。當吳國的軍隊打進我們首都來的時候,我只因為怕死,而急急慌慌逃走,并不是為了效忠而跟隨國王一路逃的,現(xiàn)在國王要召見我,是一件違背政體的事,我不愿意天下人來譏笑楚國沒有法制。
曾國藩《贈顯庭參軍》扇面
楚昭王聽了這番理論,更覺得這個羊肉攤兒老板非等閑之輩,于是派了一位更高級的大臣,官司馬,名子綦——相近于現(xiàn)代的國防部長,吩咐子綦說,這個羊肉攤子的老板,雖然沒有什么地位,可是他所說的道理非常高明,現(xiàn)在由你去請他來,說我要請他做國家的三公高位。想想看,由一位全國的三軍統(tǒng)帥出面來請,這中間有些什么意味。可是屠羊說還是不吃這一套,他說我知道三公的地位,比我一個羊肉攤兒老板不知要高貴多少倍,這個位置上的薪水,萬鐘之祿,恐怕我賣一輩子羊肉也賺不了那么多。可是,我怎么可以因為自己貪圖高官厚祿,而使我的君主得一個濫行獎賞的惡名呢?我還是不能夠這樣做的,請你把我的羊肉攤子還給我吧!
當然,事實上,楚昭王能復國,許多主意并非都是由這位羊肉攤兒老板提出來的。后來他再三再四地不肯做官,就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老莊精神,正是最有學問的人。
曾國藩《倚天流水》七言聯(lián)
曾國藩寫這首詩,引用屠羊說的典故,是對他的弟弟曾國荃的警告。他知道,這時的客觀環(huán)境,對他的危險非常大。不但上面那位老太太——慈禧太后,非常厲害,難侍候之至,自己不能不居安思危,而外面議論他,批評他,講他壞話的人也很多。尤其是曾國荃打進南京的時候,太平天國的王宮里面有許多金銀財寶,都被曾國荃搬走了。這件事,連曾國藩的同鄉(xiāng)至交好友王湘綺亦大為不滿,在寫《湘軍志》時,固然有許多贊揚,但是把曾氏兄弟以及湘軍的壞處,也寫進去了。這使曾國藩兄弟也很難過。曾國荃的修養(yǎng)到底不如哥哥。還有一些重要干部,對于外來的批評,都受不了,向曾國藩進言:何不推翻清朝,進軍北京,把天下拿過來?更曾有人把這意見寫成字條提出。曾國藩看了,對那人說:“你太辛苦了,疲累了,先去睡一下?!贝虬l(fā)那人走了,將字條吞到肚中,連撕碎丟入字紙簍都不敢,以期保全自己的性命。
同時,他訓練出來的子弟兵,也已經(jīng)變成驕兵悍將。打下太平天國以后,個個都有功勞,都有得意自滿的心理,很容易驕橫。所以又教他的學生李鴻章,趕快訓練淮軍,來接他的手,沖淡湘軍的自滿驕橫。
事實上,如果曾國荃與湘軍一沖動,半個中國已經(jīng)是他的,似乎進一步就可以把大好河山拿下來。但真的拿不拿得下來呢?亦自有拿不下來的道理。我們現(xiàn)在來仔細研究當時的情況,的確有拿不下來的理由。到底還是曾國藩了不起,寧可不做這件事,所以寫了這樣一首詩,要曾國荃“低頭一拜屠羊說”。他說:盡管左面掛滿了中央政府——朝廷的獎狀,可是要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不必因此自滿自傲;右邊放了毀謗、詆咒我們的文件,這也同樣沒有什么了不起,不必生氣,“人間到處有乘除”,人世間本來就如天秤一樣,這頭高了那頭低,這頭低了那頭高,不必想不開。“低頭一拜屠羊說”,只要效法屠羊說的精神與做法,學習這位世上第一高人,那么“萬事浮云過太虛”。榮譽也好,毀謗也好,都不過是碧天之上的一片浮云,一忽兒就要被風吹散,成為過去,澄湛的碧天,依然還是澄清湛藍的。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