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我們民族有一個習慣,叫砍價?!翱硟r文化”什么時候形成的呢?其實也就幾十年的光景,自打有了自由市場才開始的??硟r一開始就是抹零頭的,你在農(nóng)貿(mào)市場買點菜什么的,問這個東西多少錢,說一塊零三分,三分自然就抹去了,給一塊錢。這樣,砍價就慢慢形成了。
砍價有時候不光帶給自己樂趣,還給對方一個樂趣。對方會有什么樂趣呢?他認為,只有經(jīng)過砍價的拉鋸,最后價格得以確認,雙方才能心安理得。如果人家說這個東西賣200塊,那我給你200塊,那他馬上就心里不舒服了。他會這么想,哎喲,這個東西我要少了。
我有一塊青花瓷磚,是永樂時期的。當年,永樂皇帝在南京建造大報恩寺,里面有個大報恩寺塔。那個塔高70多米,是當時長江岸邊最雄偉的建筑。當時的地磚就是這種瓷磚,塊雖然不大,但非常厚。永樂青花作為地面,可以想見,所鋪地面該是何等奢華,比今天任何鋪地面的材料都要昂貴。
這個東西是我在天津買的。我記得很清楚,當年在天津逛古玩早市時,遇見一個老鄉(xiāng),背著好多東西,一件一件往外掏。他從包里掏出一堆爛報紙來,我件件打開來看,就認準了它。我問他多少錢?他說200。我把它捏在手里,看了一眼就馬上揣到書包里了,不能再把它露在外頭。如果引來很多人圍觀,雞一嘴鴨一嘴的,就把這事給說壞了。我說200太貴,100塊吧。不行。那你說多少?就200。那你不能開口不改呀,咱們150吧?不行。180行不行?不行,就必須200。那好,我給你200。交完錢,我就揚長而去。
我跟他拉鋸,是讓他確認200的價錢,也是給我找個討價還價的樂趣。之前我碰上過這種事,他說200,我馬上說我給你200,這東西我拿走了,他說兄弟我弄錯了,我那件東西是200,這件東西是2000,我記錯了,對不住了。我當時就沒有辦法了,你得允許人家犯錯誤。但如果在價格上拉鋸,他腦袋來不及想,我馬上說給你100,他說不行,他知道他要低了,但是他收不回去。給150不行,給180不行,給200總行了吧,是你自己開出來的價錢。討價還價的過程,有時并非為了省錢,而是為了夯實對方已說出的價格,這在過去是一種商業(yè)規(guī)律。
(清荷摘自《嘟嘟》 新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