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巖清
端午節(jié)有很多種稱呼,如五月節(jié)、龍舟節(jié)和端陽節(jié),而在一個吃貨的眼里,五月初五,那可是香香糯糯的粽子節(jié)。
端午節(jié)吃粽子,古往今來,不一而同。粽子也因各地飲食習(xí)慣的不同,分出了南北兩派,甚至連包裹的粽葉和形狀都有很大的差別。
北方粽子的代表是甜粽,個頭較大,呈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大致可分為三種:純糯米的白粽子,吃時需蘸白糖,并加上一點玫瑰汁木樨鹵,清香宜人;小棗棕、蜜棗粽或豆沙粽,吃前若冷藏一下,口感更佳,黏韌甜香;還有一種黃黍做的黏米粽子,黃澄澄的黏黍中嵌著紅艷艷的棗兒,恰如“黃金裹瑪瑙”,別具風(fēng)味。
南方粽子則餡料豐富,千變?nèi)f化,而且個頭較小,外形別致,錐形、枕形、長條形等變幻多樣。廣式咸粽的內(nèi)餡有火腿、咸肉、蛋黃、燒雞、叉燒、燒鴨、蝦子等。甜餡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核桃等,還有以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diào)配為餡的什錦粽。
粽子界的甜、肉粽之爭,由來已久。這就跟元宵和湯圓、甜豆花和咸豆花一樣,當倚天遇上了屠龍,還真不好說誰才是武林正統(tǒng)。對我而言,沒有五花肉的粽子,那根本不算是粽子。肥肉之于粽子,好比靈魂與軀殼。當肉在高溫下漸漸滲出油脂,口感也變得愈加醇香,而周遭的糯米,也被這脂膏渲染得風(fēng)情萬種起來。
忽就想起金庸筆下嬌俏可愛的雙兒給小寶包了香甜可口的湖州粽子,甜有豬油豆沙,咸有火腿鮮肉。楊過更是拿粽子當“釣鉤”,粘來“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的一顆少女芳心,“我家鄉(xiāng)江南的粽子天下馳名,你不說旁的,偏偏要吃粽子?!?/p>
說一千,道一萬,難以釋懷的還是這種涼涼的清香,白胖胖,沉甸甸,入口即化的香糯滋味,彌漫在端午的粽子節(ji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