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原政委、汕尾市公安局原局長馬偉靈涉嫌受賄一案近日在佛山中院審理。在馬偉靈被控的十四項犯罪事實里,有七項涉及買官賣官,涉及的人數達九人之多。
從曝光的馬偉靈“賣官價目表”中可見,從2011年到2013年這段時間里,馬偉靈涉及九單賣官,“售價”從十萬港幣到八萬美元不等,其中還同時有實物受賄,比如汕尾市公安消防支隊隊長楊和順就曾送給他價值二十五萬元的象牙一根。
這一“賣官價目表”讓人感到官場如市場,接受單個賄賂時,馬偉靈就零售權力;接受多人賄賂時,馬偉靈就批發(fā)權力。與市場公開買賣、明碼標價不同的是,官職買賣不是公開進行的,也不好明碼標價,屬于地下買賣或者黑市買賣。
盡管不明碼標價,但不等于完全沒有價格標準。實際上,買官賣官也有潛價格,經常表現為心照不宣的“默認價”:買官的“同行”之間會從傳聞中了解到大致價錢,一般官職越高,價格就越高。但有的職位不高,權力卻不小,價格也會高。據官場熟人介紹,“權力市場”也存在性價比,并非級別越高價格越高。
官職買賣與商品買賣的共同動機是贏利,買者肯定不想虧本而想多賺。那么買官者是如何贏利的?顯然,一是同樣賣官:從上級購得官職,手中有封官和提拔的權力之后,也可以向下級賣官;二是權力出租:在工程、采購、審批、幫人辦事、替人消災、充當保護傘等過程中,把權力變現。
市場有明規(guī)則,總體上可以公平買賣。當買賣不公時,可以差評、投訴乃至退貨和索賠。而官職買賣因為是地下交易,就不存在真正的公平公正了,坑人不見血,被坑難出聲,都是法律無法裁決的買賣是非。
官場在某些貪官手中變成市場,就會形成層層傳遞并變本加厲的惡性循環(huán),其破壞力和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
插圖 / 作繭自縛 / 楊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