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早上把牛奶倒入燕麥片里直接食用,英劇里也同樣有早餐吃燕麥的情節(jié),而且不止一部劇,不要問我為什么知道這些,因為一個資深吃貨對美食的敏銳觀察力是不容小覷的。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歪果仁(幽默搞笑的諧音說法,同外國人)們如此鐘愛燕麥?是什么成就了燕麥在早餐桌上的霸主地位?
國內外都有種植 但歷史地位皆不高
燕麥原產于中東,最后逐漸擴散到歐洲。在中世紀歐洲各地把燕麥作為一種賤谷拿來喂馬。從莫泊桑的名著《羊脂球》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段描述:
“前方的路上出現(xiàn)了一些小亮光,托特到了。一共走了十一個小時,加上四次讓馬吃燕麥和喘息的兩個小時,一共是十四個小時……”那會兒已經是十九世紀末期了,燕麥卻仍然遭人類嫌棄,看似翻身無望啊。
而到了1735年,在正式出版的小說《格列佛游記》中曾提到,格列佛遇到了一群會說話的馬,它們就以燕麥為待客的高級食品。格列佛不以為忤,反而在做燕麥餅的時候說道:“我一開始拒絕吃燕麥,但是想到我可以用燕麥做面包……燕麥餅在歐洲的許多地方是一種很普通的食物……”可見當時燕麥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并不高,但卻也是被人們所接受的一種普遍食物。
在我國,燕麥的廣泛種植是在明代以后了,但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并沒有在市場上看到過太多的燕麥片的身影。因為那時人們靠天吃飯,就多種抗旱、抗寒的燕麥來提升產量,抵擋饑餓。當時長期處于物質匱乏的艱苦條件下的中國人,大多以雜糧為食,因為對稀少精細食物的喜好而抵觸燕麥。至今老一輩人仍對燕麥這種對生長環(huán)境不挑剔、樸素接地氣的完美食物有著深深的陰影。
后來,在一些商場里的貨架上已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燕麥的倩影。因為在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推動中,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經常食用過于精細食物對于人體其實有著不利的影響。
于是醫(yī)生和營養(yǎng)學家們便將目光投向了燕麥。
從拒絕食用到登上餐桌霸主靠的不僅僅是營養(yǎng)豐富
現(xiàn)如今,放眼內外,人們對待燕麥的態(tài)度卻是悄悄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燕麥也以其豐富的營養(yǎng),獨特的作用完成鯉魚躍龍門的翻身偉業(yè)。
據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衛(wèi)生研究所綜合分析,燕麥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分別是小麥和玉米的4.7倍和7.7倍。此外燕麥中還含有谷類食糧中均缺少的皂甙(人參的主要成分),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均居首位,尤其是含賴氨酸高達0.68克。
歐美很多國家為了國民的健康,倡導“一碗燕麥粥”工程,從首相到平民人人食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保健食品是每天一碗燕麥粥,即使出訪國外,也要自備燕麥;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十大健康食品中,燕麥名列第五,它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保健品;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認證:燕麥是唯一具有保健功效的谷物食品,燕麥含有豐富營養(yǎng)物質,它是一種低糖、高營養(yǎng)、高能食品,是世界公認營養(yǎng)價值最高的雜糧之一,并有煮飯,熬粥,煲湯等美味吃法。
因減脂降糖 咸魚翻身成為膳食之寶
燕麥含有高粘稠度的可溶性纖維,能延緩胃的排空,增加飽腹感,進而控制食欲,改善血糖,并且能減少胰島素依賴,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長期食用燕麥,有利于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的血糖和體重的控制。
近20年來,中國糖尿病的患病率成倍增長,目前中國約有1.5億糖尿病患者,并向年輕化發(fā)展。
國家發(fā)改委公眾營養(yǎng)與發(fā)展中心主任于小冬指出,全谷物食品是我國糧食加工和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已經列入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而全谷物的主要保健作用是降低2型糖尿病危險21%-30%。除了正規(guī)的藥物治療外,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是關鍵,要求患者飲食清淡,無糖或低糖,但也要保證營養(yǎng)充足,要控制好每日所需營養(yǎng)元素及每日所需熱量。
燕麥米作為一種全營養(yǎng)谷物,很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特別是燕麥米中所含有的β-葡聚糖、皂甙(人參的主要成分)、水溶性膳食纖維三大保健元素,使其成為膳食之寶。
燕麥之所以稱之為燕麥主要是因為燕麥的麥殼造型是向下的兩個尖,看上去如同燕子的美麗尾巴。希望燕麥能夠幻化為身輕如燕的健康天使,飛進尋常百姓家,造福萬千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