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萍萍+周顯春
摘要:愿景在指導一個領導者或者一個組織的工作中具有極端重要性。在了解到愿景的重要性的情況下,領導們經常會尋找一些工具來幫助他們擴大愿景。大數據就是這樣一個經常使用的主要工具。該文中討論了依賴大數據利與弊。通過引用柏拉圖的洞穴寓言來說明正確的愿景的主要來源應該是實際經歷,其次才是抽象的事物。
關鍵詞:愿景;大數據;領導哲學;洞穴寓言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0-0010-01
1概述
借用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的話來講,領導者的愿景就是領導者的偉大之所在[1]。愿景的定義有很多種,但是其核心就是發(fā)現未知事物的能力[2]。愿景可能是漸進的,并且可以瞥見如何改進現狀,在最極端的極端情況下也有可能具有破壞性并由此帶來新情況。
2大數據
既然愿景如此重要,有沒有什么工具可以用來擴大愿景呢?大數據就是一個經常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工具[3-4]。大數據在這個方面具有顯著的誘惑力,它被認為可以洞悉最復雜的問題。如果將組織的愿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之上,該組織就可以建立在客觀基礎之上而不用“聽天由命”。也許更重要的是,大數據預示的是基于數據的概率,也就是未來發(fā)展趨勢的概率,且這個概率會被認為相當高。如果被知道了這個發(fā)展趨勢,人們就會認為可以控制它。
上述的情況讓人難以抗拒。能夠自由地使用數據來發(fā)現曾經被沒注意的事物的能力和把握不可預測的、新出現的復雜現實情況的能力當然令人向往。為此,就應該將愿景完全寄托于大數據嗎?在任何情況下,大數據都能改善領導者的愿景嗎?
3洞穴寓言
大數據真的像人們所想的那樣有效呢?或者說,領導者們應該接受大數據的誘惑嗎?這個問題和柏拉圖的洞穴寓言[5]中的囚徒們的問題相似。寓言中的囚徒生來就被鎖在一個洞穴里面,不能回頭,他們只能看到面前的墻壁。在他們身后有一堆火,將他們的影子投射到他們面前的墻壁上。和一般人一樣,這些囚徒對事物的感知全部來自于他們獲取的數據,也就是墻壁上的影子。
有一個囚徒被釋放后,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他從冰冷的抽象中走出來,到了溫暖的太陽下。等他回到洞穴,他把所看到的事物告訴給那些仍困在里面的囚徒。他聲稱他們以前錯誤地認為那些影子,那些暗淡抽象的東西,就是現實事物本身。這個囚徒和他的所見立刻就遭到其他囚徒的排斥。就像組織里被立即解雇一樣的情況發(fā)生了,這個囚徒搬出了洞穴去其他的地方尋找機會了。
4愿景
通常,人們都期望向那個獲得自由的囚徒看齊。根據柏拉圖的語言,這個囚徒看到了真理。本質上來講,人們到底在向哪里看齊呢?過于依賴大數據的愿景其實是基于抽象的。大數據也許可以被用來抓住人們的經驗并利用這些經驗。但是一個明智的愿景首先應該建立在實際經歷上,然后再參考大數據提供的靜態(tài)的快照。簡單來說,基于大數據的愿景存在的危險在于它可就是來自于“影子”。
如果愿景建立在“影子”之上,人們就會做出各種假設,例如認為領導能力就是知識。進一步來講,領導者和下屬之間的區(qū)別在于領導者是專家,即具備知識,而下屬是可憐的愚昧者。從這個愿景的這個角度來看,領導水平可以通過領導者的知識水平以及領導者服眾的水平來衡量。按照這個觀點的定義,領導就是控制和命令。大數據是一個可以幫助領導者控制未來的工具,知識是影響下屬來實現控制未來的目標的工具。
由于愿景的定義比較模糊,領導者和下屬之間的區(qū)別經常不只是在于具備的知識的多少。組織中地位較高的人并不只是知道得更多,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更重要。也許是受愿景固有的不確定性的影響,從抽象中獲取的信息的應用可能會超出預期或者最初的參考框架。
就算是從“影子”得到的愿景,關于組織內部或者領導者的環(huán)境中分離的假設還是很明顯的。認知者被認為和被認知對象分離開來,領導者被視為獨立的,不同于下屬。從人們最自然的本性來,這個愿景表明人們都是所處位置的“囚徒”。每個人都各自獨立。自上而下的領導框架與前面所述的愿景中顯示的寓言中潛在的異化的假設是一致的。對知識的追崇似乎是一貫的,那些與外面的世界隔絕的人唯一與外界交互的模式就是獲取知識。通過這樣的遠景投影后,領導行為可以比作閱讀一本展開在人們面前的“宇宙劇本”,而不是編寫和修改劇本。
5小結
大數據在領導工程和從業(yè)者中大受歡迎,這表明了什么呢?是應該向獲得自由的囚徒看齊呢,還是向仍然鎖在原地的囚徒看齊呢?
參考文獻:
[1] William James.A Pluralistic Universe[M]. BiblioLife Press,2008.
[2] 雷強.淺談愿景領導理論[J].理論探索,2010(5).
[3] 孫強,張雪峰.大數據決策學論綱:大數據時代的決策變革[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4] 劉明輝,江允英,張帆.大數據時代的領導變革[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4(7).
[5] 田海平.柏拉圖的”洞穴喻”[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