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學者》6月16日文章,原題:中美軍隊文化異同美國軍隊與中國軍隊明顯的差異可能是,解放軍使用義務兵而美國使用志愿兵。實際上,在志愿參軍的人員中,“義務兵”往往最合格。且解放軍為本來出路有限的農(nóng)村年輕人提供了誘人工作。
解放軍的志愿-義務兵與美國的志愿兵,關鍵不同在于服役期限和期望。中國義務兵服役兩年,之后優(yōu)秀者有機會繼續(xù)作為無軍銜軍官服役。而在美國,大多至少3年。且沒有什么可阻止有能力、教育良好、有抱負的軍人,在最初服役期間就成為無軍銜軍官。
在某些方面,中美軍隊文化有著驚人相似。比如,專業(yè)性的軍事教育和軍校。軍校是現(xiàn)役軍官的一大來源。美國有西點、美國海軍學院和美國空軍學院等。此外還有幾所高等軍事院校和常規(guī)大學里設立的后備軍官訓練團。
相比之下,中國有眾多國家級軍事學院,每所都側(cè)重專門的軍事領域,如裝甲或工程。這意味著畢業(yè)于軍校的多數(shù)軍官,缺少與其他軍種、部門的戰(zhàn)友廣泛共事的經(jīng)驗。新服役軍官在運用學校所學、滿足多軍種聯(lián)合作戰(zhàn)需要方面會有一個調(diào)整期。
人際文化中,最顯著差異是下級是否愿意對上級講出自己的意見。在解放軍中,除非一些災難性事件,人們期待部隊基本不會出差錯——軍隊也努力確保這點。這相對限制了內(nèi)部自由表達。美軍也有追求完美的愿望,但更注重盡力而為:籌劃時扎實但不過度,預料可能出問題的地方。只要處理得好,出問題了也不會受責罰。這種容忍意外的態(tài)度,有助于更坦誠、徹底的事后反思。
在社交方面,解放軍顯然遵循某些禮節(jié)。當然,兩軍都承認正式場合的排位,但解放軍在更廣泛場合都會遵從這些禮節(jié)。與中國軍隊互動的美軍人員應清楚并表達對長官的尊重,不然可能造成混亂和尷尬。解放軍官員也應明白,美國人一般對禮儀沒那么講究,在這方面做不好,并無怠慢之意。
隨著中美(軍隊)的接觸在頻率和重要性上繼續(xù)增加,雙方都須努力理解和適應對方習慣,同時保持自己的傳統(tǒng)。在表現(xiàn)自己的國家和軍隊文化時,要堅持和靈活性兼顧,這樣才能促成能防止簡單誤解升級為棘手分歧或更壞情況的理解和交情?!ㄗ髡弑?middot;羅森,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