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霞
?
最可愛的寶貝
□姜明霞
▲張芳寧 攝
我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我的教室里有許多“留守兒童”。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做教師已有18年了,這些年,我目睹了這些孩子的堅強、可愛。
2000年,我剛來到這個學校。那時,我的女兒才一歲,丈夫在外地工作,不能經常回家,我的那些學生便成了我的伙伴。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伴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農村小學晚上要上晚自習,他們就輪流寄宿在我家,有小女生,也有聽話的小男生。即便是周末,這群可愛的孩子也是吃完飯就往我家里跑。
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個四年級的學生,她叫鄧佳雯,她有兩顆大大的門牙,一笑就露出兩個小酒窩。若不是一次和她閑聊,我還真不知道這個瘦弱的孩子這么懂事。鄧佳雯屬于單親留守兒童,她跟著媽媽生活。她的媽媽每天都要早起上班,冬天早晨天還未亮,媽媽就出門了,走之前把做好的飯悶在鍋里,放在爐子上保溫。鄧佳雯每天按時起床,然后一個人吃完飯,把鍋碗洗干凈,再騎自行車到學校。下午放學后,若她到家了媽媽還沒有回來,就由她先做好飯,等媽媽回來再一起吃晚飯。我問鄧佳雯:“你一個人在家害怕嗎?”她稚嫩的臉上揚起淡淡的笑容:“不害怕。老師,我都習慣了?!?/p>
冬天特別冷,我發(fā)現(xiàn)鄧佳雯沒有戴手套,便喊住她:“佳雯,老師的這雙手套送給你了,路上騎車小心!”我笑瞇瞇地叮囑著,她則清脆地應著:“知道了,謝謝老師!老師再見!”她如同一只飛翔的鳥兒,滑翔出了我的視線范圍。
春天來了,我和孩子們一起去野地里放風箏。我告訴他們,你們可以在風箏上寫上對爸爸、媽媽的思念和祝福,寫上你的夢想——有夢想的孩子,會飛得更高、更遠!孩子們一會兒跟著風箏跑,一會兒又牽引著手中風箏的方向。他們揚起臉,看著自己的風箏越飛越高,那高飛的風箏,捎去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祝福和感恩。
在我們呼吸著槐花的芬芳、享受怡人美景的間隙,春姑娘撩著衣裙正準備離去,五月就邁著輕盈的腳步來了,隨之而來的還有由溫馨情感締結而成的節(jié)日——“母親節(jié)”。一次《母親節(jié),說出你的愛》的班隊活動就這樣開始了,大家紛紛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與感恩。
黃金晨:我多想克隆一個媽媽,送給天下媽媽不在身邊的孩子;我多想克隆一個媽媽,送給自己,因為我的媽媽過完新年就去太原打工了,我想讓媽媽多陪陪我。
黃如彬:轉眼間,母親節(jié)到了,媽媽,你每天為了我和妹妹在上海辛苦地打工,掙的錢都留給我們,供我們上學、吃穿。每年春節(jié),您都會回家看我們。可是假期只有十多天,過完了珍貴的十多天,您又要去上海了。我真希望您能多留在家一會兒,讓我說一聲媽媽,我愛您。
……
這些孩子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離別生活,他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傳承著父輩純樸、善良的秉性,并沒有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相反,他們天真、純潔,他們活潑可愛、懂事乖巧,他們是我心中最可愛的寶貝!
孩子們,老師愛你們!
(作者單位:河南省范縣顏村鋪鄉(xiā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