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修璟
【摘 要】本文分析了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英文版中的增譯現(xiàn)象,認為增譯能夠有效地結(jié)合字面意義和交際意義,準確地講好中國故事。
【關(guān)鍵詞】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英文版;增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268-02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wù)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會后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的中英文版公布,引起了國內(nèi)英語愛好者的廣泛關(guān)注。筆者閱讀對比了政府的中英文版,發(fā)現(xiàn)其中也有增譯現(xiàn)象,認為這些增譯能夠有效地結(jié)合字面意義和交際意義(張順生,2013:56),準確地講好中國故事。
有一些學者認為:西方人不懂陰陽,不講究對偶,西方的形就是一?;诖?,漢譯英時應(yīng)采用減譯,英譯漢時應(yīng)采用增譯,比如:應(yīng)將“該公司重合同,守信譽”譯作“The company honor its contracts”,而應(yīng)將“Practice makes perfect”譯作“熟能生巧,業(yè)精于勤?!贝嗽捰^點未免有掛一漏萬之嫌。基于此,有人將英語中的諺語“There is no pot so ugly it cant find a lid”譯為“罐兒再丑,配個蓋兒不發(fā)愁;姑娘再丑,找個漢子不心憂?!保ㄎ洳?,2005:21)筆者認為這種翻譯有低估讀者智商、過度翻譯(over-translation)之嫌,因為原文用的雖是隱喻,但卻不失詼諧幽默,而譯文的補充則顯得過于直白,實在有些畫蛇添足之憾。然而,有時候翻譯之中不免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這時候則必須增譯,尤其在對外交流話語之中。
閱讀比對李克強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的中英文版,我們發(fā)現(xiàn)英文版中也有一些巧妙的增譯現(xiàn)象。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例句:
例1:
原文:體制機制弊端和結(jié)構(gòu)性矛盾是“攔路虎”。
譯文:Systemic,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problems have become “tigers in the road” holding up development.
“攔路虎”常用來比喻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阻礙,如果僅僅譯作“tigers in the road”,就只是譯了字面意思,但這種隱喻在英語國家文化中是欠額的,故此增譯“holding up development”以表示交際意義,如此一來,英語讀者結(jié)合語境不難理解其實際意義,也能夠感受出漢語的新奇和魅力。
例2:
原文:打造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和增加公共產(chǎn)品、公共服務(wù)“雙引擎”。
譯文:We need to develop twin engines to drive development: popula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aired with increased supplies of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
對比中英文,我們不難看出,因為英文是邏輯語言,漢語是表意語言,因此英文中增加了主語,而“雙引擎”的翻譯則是本句處理的難點,而“雙引擎”指打造新引擎和要改造傳統(tǒng)引擎。前者指指推動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釋放民智民力,增進大眾福祉,實現(xiàn)人生價值,推動社會縱向流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后者重點是指擴大公共產(chǎn)品和公共服務(wù)供給,補齊“短板”,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同時加大投融資、價格體制改革,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要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jiān)管,建立公平競爭環(huán)境。換而言之,通過民間和官方兩個渠道來推動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因此,如果單譯成“twin engines”,意義不甚明了,而增譯了“to drive development”之后不僅令上下文銜接自然,而且能夠更加精準地再現(xiàn)原句子的意義。
例3:
原文:嚴格執(zhí)行國務(wù)院“約法三章?!?/p>
譯文:We have been rigorously implementing the State Council's three-point decision on curbing government spending.
“約法三章”是中國的成語,源自司馬遷(前145年-前90年)《史記·高祖本紀》之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痹赣喠⒎桑幌嗉s遵守。不過,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之中,該語詞指的是控制政府公費支出。故此,譯文不僅按英語表達習慣補充了主語,而且將“國務(wù)院‘約法三章”增譯作“the State Council's three-point decision on curbing government spending”。
當然,文中還有其他一些地方也會根據(jù)需要讓意義顯化,如“深港通”和“滬港通”如果直譯作“Shengang Connect/Link”和“Hugang Connect/Link”顯然可能讓不熟悉中國文化的人摸不著頭腦,因此有必要將“深港”和“滬港”分別譯作“Shengzhen-Hong Kong”和“Shanghai- Hong Kong”,而“通”增譯作“Stock Connect”。這樣就不難理解這是金融改革方面的事情了。
增譯其實是翻譯中的常見現(xiàn)象,如果直譯說不清,意譯又會讓原文索然無味,此時我們不妨將字面意義和交際意義的翻譯相結(jié)合,這樣也許效果更好。如,將“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簡單地譯成“Three cobblers equal Zhuge Liang”會讓英美讀者感到莫名其妙,而譯作“Three cobblers match the mastermind”又顯得缺了源語言文化,故而譯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張順生,2013:56),這樣譯文中增譯了“the mastermind”,不僅使得譯文分成了三個意群,即“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equal”和“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如此一來,不僅結(jié)構(gòu)更平衡,而且前后兩個意群押韻,因此讀起來既朗朗上口,又有效地照顧了原文的形式,故而準確地講好了中國故事。
參考文獻:
[1]李克強總理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雙語版[EB/OL].http://www.hjenglish.com/new/p723767/,2016-04-16.
[3]總理說的“雙引擎”有啥含義?[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2/content_2808607.htm,2016-04-16.
[3]武波.趣話諺語[J].英語沙龍(實戰(zhàn)版),2005,(7):21-22.
[4]張順生.談俗語“打鐵還須自身硬”的英譯[J].上海翻譯,2013,(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