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濤
摘 要:美術高考色彩備考教學策略能使教師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規(guī)范的作畫習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使學生獲得長足的進步。作為美術教師要加強美術色彩備考的教學研究,提高美術生的色彩能力。
關鍵詞:高考;美術;色彩;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B
一、尊重寬容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色彩需要作畫者的眼睛不同于平常人。針對當代高中生思維靈活、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教師要想法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而教師平易近人的作風、寬容的態(tài)度可以鼓勵學生,從而使他們敢于提出新的觀點和見解,并在學習中有所創(chuàng)新。
二、研讀考試大綱,明確考試要求
高中美術考試說明對美術考生提出了明確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對色彩的感受、認知和色彩技法的表現(xiàn)能力。鑒于此,美術教師平時要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色調意識和色彩感覺,要求學生構圖合理,色彩關系力求做到明確生動,色彩與形體結合緊密,表現(xiàn)生動,形體刻畫深入,畫面富有美感。
三、注重靜物的直觀性,做好示范
縱觀近幾年色彩高考內容,多為我們常見的花卉、蔬菜、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屬器具和各式襯布等靜物。因此教師要利用好靜物的直觀性的特點,讓學生先仔細觀察靜物,對物體的色彩、冷暖、形狀、質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然后教師要做好示范,利用分步演示法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好作畫的方法步驟,再通過臨摹、寫生、默寫等一系列訓練,就能讓學生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四、端正色彩觀察法
首先要教會學生配色,一個物體的顏色一般由幾種顏色配成,例如橘子,明暗交界線部位為橘黃+少量橘紅+少量赭石+少量熟褐。其次,色彩觀察應遵循一定的科學性,強調整體性。對描繪的對象要有一個整體的色調認識,比如是橙色調、藍色調還是紅色調;是明色調、暗色調還是中間色調等。色調的第一感覺應該是我們看到對象的第一印象,憑借第一印象把整體畫面的色調定下來。由于很多教科書上有“固有色”的概念,因此有些學生在腦海中也就形成了“固有色”的觀念,認為物體的色相是“固定”不變的,其實物象顏色本身在不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的變化,不僅有明度的變化,而且還有純度和色相的變化。
五、注重臨摹與寫生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在集中訓練的時間里,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很好地掌握色彩技法并將其運用于作品中,除要加強學生的色彩基礎理論和色調、用筆、作畫等基本步驟的訓練外,讓學生臨摹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開展寫生練習同樣重要。我常在備考輔導中拿一些優(yōu)秀作品讓學生在臨摹前先仔細觀察,找出優(yōu)秀作品在色調、用色、色彩構成、色塊布局、用筆技法等方面的特點,再指導學生根據(jù)色彩理論進行作品的臨摹,這樣學生就能認識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臨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寫生練習,寫生比較容易,可直接觀察靜物,找出它們之間的主次關系、素描關系、色彩關系、冷暖關系、虛實關系等。
六、深入塑造
深入塑造是色彩靜物繪畫的艱難時期。這階段宜采取厚薄結合的畫法,要力求用筆與用色的準確以及色彩層次的自然銜接,使物體的質感得到充分展現(xiàn)。其中高光是反映物體質感的重要因素,高光的使用不能太過簡單和隨意,以免影響作品的整體效果。塑造物體要從大局出發(fā),突出主體,切勿面面俱到。畫局部時要不斷地把所描繪的局部和其他部分進行比較,要經(jīng)常調整畫面不滿意的地方,使一切細節(jié)服從于整體。同時要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作畫原則,努力把靜物的形體、色彩、層次、空間、質感塑造到位。
總之,美術高考色彩備考策略能讓學生形成科學、規(guī)范的作畫習慣,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作為美術教師還要不斷加強美術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確保學生色彩學習在短時間內出成效,最終取得高考的勝利。
參考文獻:
[1]王娜芬.淺談美術高考色彩備考教學的有效策略[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4).
[2]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