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載客,可容納1200名至1400名乘客;下層鏤空,馬路上的汽車可以在它‘肚子里自由穿行?!?/p>
近日,亮相第十九屆中國北京科技產(chǎn)業(yè)博覽會的“立體快巴”成為關注焦點,大家把它稱為“空中奔跑的巴士”、“陸地空客”,其幕后公司是巴鐵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該公司將它叫作“巴鐵”。
據(jù)“巴鐵”項目總工程師宋有洲介紹,巴鐵完全依靠電力驅(qū)動,是一種大運量寬體高架電車,橫跨兩個車道,鏤空底層高度為2.1米至2.2米,無論處于靜止還是行駛狀態(tài),2米以下的小汽車均可自由通行,即在行駛中,小汽車與巴鐵互不干擾。
一輛“巴鐵”的載客量是普通公交大巴的幾十倍,預計能直接減少現(xiàn)有主要交通干道35%以上的交通擁堵率。最高時速60公里,平均時速40公里(我國目前一些大中城市,普通公交大巴平均時速約15~20公里左右)。每公里綜合造價約2000萬美元,僅為地鐵造價的16%~20%,建設施工周期為地鐵的20%,一年時間就可以完成。
同時,巴士底部和后方還設有感應警報,提醒超高車輛不要駛?cè)?,或提醒“車底”的車不要太貼近兩側(cè);在其轉(zhuǎn)彎之前亦會發(fā)出警報,提醒底下司機停車等候。在夜間不使用時,“立體快巴”可停泊車站,不需另占停車場,亦不影響下方車輛通過。
據(jù)稱,“巴鐵”第一次亮相是在2010年的世博會上。當時,這種離地式巴士的設計方案一問世就引發(fā)了國際關注。《時代周刊》將其選入當年50項最佳發(fā)明,但它也遭到質(zhì)疑——人們對該提議能否兌現(xiàn)美好前景表示質(zhì)疑。批評人士指出,“巴鐵”的軌道需要建在較直的道路上,很多老城區(qū)的道路狀況不合格。此外,“巴鐵”需要建造配套的高架式車站,那會占用太多空間。
但在此之后,蘭州大學、同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在分別進行審計后都對“巴鐵”設計方案表示了認可。
宋有洲介紹說,為避免發(fā)生交通事故,將在“巴鐵”軌道和這種離地式巴士所要通過的機動車道之間修建護欄,護欄可吸收至少70%的撞擊力,這樣就可降低“巴鐵”及其他機動車的受損程度。而且“巴鐵”完全具備轉(zhuǎn)彎能力,雖然在“巴鐵”下面行駛的小汽車須等待“巴鐵”通過后再轉(zhuǎn)彎。
“巴鐵”還參加了中東國際軌道交通展、英國倫敦鐵路設備展、加拿大安大略交通展等國際性展會,巴鐵公司更是迎來了美國、法國、英國、巴西、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參觀考察團,并與多國簽署意向性訂單。河南周口、鄭州、秦皇島、天津、沈陽、濟南、溫州、無錫等地也在積極與巴鐵公司對接合作事宜。
目前,“巴鐵”第一輛樣車已進入生產(chǎn)階段,預計今年8月在秦皇島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