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稀見廣東俗曲版本述略
劉蕊
摘要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有一批廣府地區(qū)的俗曲唱本,具體為“雜歌曲”共84種,《第八才子花箋記》3種,《西番寶蝶全本》和其他俗曲共4種。“雜歌曲”中“富桂堂刊本”為現(xiàn)存較早的版本。此外,《大棚朱買臣分妻》《新本今晚水大》等俗曲,版本尤為珍稀,今尚未見有目錄著錄。這些文獻對研究廣東俗曲與地方文化具有特殊的價值,值得引起關注。
關鍵詞法國國家圖書館雜歌曲第八才子花箋記西番寶蝶全本
引用本文格式劉蕊.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稀見廣東俗曲版本述略[J]. 圖書館論壇,2016(6):125-133.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海外藏珍稀戲曲俗曲文獻匯萃與研究”(項目編號:11&ZD108)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還得到中山大學博士研究生國外訪學與國際合作研究項目資助
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前身是查理五世(Charles V)建立的國王圖書館;1537年,弗朗索瓦一世(Fran ?ois 1er)時轉(zhuǎn)變?yōu)榛始覉D書館;路易十四(Louis XIV)時期發(fā)展壯大;1994年正式命名為法國國家圖書館(下文簡稱“法圖”)。法圖是參與歐洲圖書館計劃的48個國家圖書館之一,現(xiàn)有館藏書籍約三千多萬冊。擁有密特朗(Bibliothèque Fran ?ois-Mitterrand)、黎塞留(Richelieu-Louvois)、阿斯納(Bibliothèque de l'Arsenal)、歌劇院圖書館-博物館(Bibliothèque-Musée de l'Opéra)四個獨立館。相關的中國古籍、敦煌寫本以及西方手稿等主要藏于黎塞留分館,其中“中文特藏”(又稱“東方手稿部”)保存有大量中國古籍刊本和抄本,是歐洲最主要的中國藏書中心之一。
法國漢學家古恒[1](Maurice Courant,1865-1935年)在1902年曾為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之漢文古籍編纂過中法文對照目錄:“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épartement Des Manuscrits. Catalogue Des Livres Chinois,Coréens,Japonais,ETC”[2],他將所藏之中國古籍分為歷史(Histoire)、地理(Géographie)、政書(Administration)、經(jīng)部(Livres canoniques)、哲學倫理(Philosophie,morale)、文學(Littérature)、想象的著作(?uvres d'imagination)等七大類。想象的著作類又分為傳奇(Romans)、故事集(Recueils de Nouvelles)、雜著(?uvres Diverses)、戲曲(Théatre)四小類,所藏之廣東地方俗曲被歸入小說和雜著類。
筆者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作訪問交流,得以對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中國戲曲俗曲作逐冊翻閱。期間,也訪問了在法國、荷蘭、丹麥、德國等地藏有漢籍的圖書館,獲見不少廣東俗曲類文獻,彌足珍貴,特撰此文,以作介紹。
所謂“雜歌曲”,1927年鄭振鐸先生在《巴黎國家圖書館中之中國小說與戲曲》[3]首次予以介紹。它并非原題,而是鄭振鐸先生根據(jù)古恒目錄中題名為“Collection de 45 chansons populaires,quelques-unes tirées de pièces de théatre;formée de 45 cahiers publiéàla salle Foukoei”(索書號:Chinois 4325)而命名的。因為“其中有的很好,有的很粗,有的是情歌,有的是故事曲。如《槐陰送別》《囑別相知》《多情笛解心》《吊秋喜解心》《江珠夜月心》,都是很好的情歌,如《伯黨追友》《散瓦崗》《義伏黃忠》《智深醉酒》,都是很好的故事曲?!彼?,鄭振鐸把在法圖所見40余種富桂堂刊廣東俗曲命名為“雜歌曲”。不過,法圖現(xiàn)藏的富桂堂刊本“雜歌曲”較鄭氏所說的多了5種。這里將索書號為Chinois 4325的45種富桂堂刊印本依照裝訂的先后次序列成表1。
表1 法圖藏富桂堂刊印“雜歌曲”45種
(續(xù)上表)
以上45種俗曲包括南音、解心、板眼、木魚書等多種體裁的印本,皆由富桂堂刊印。富桂堂是清代咸豐元年前后廣州的一家書坊,主要刊行粵曲、通俗小說等書籍。《玉葵寶扇》、班本《綁子上殿》、大明全傳《繡球緣》等皆有富桂堂刊本。富桂堂還刊印了如《紅毛番話貿(mào)易須知》之類的實用性英文讀物。
此外,據(jù)筆者調(diào)查,丹麥皇家圖書館也藏有富桂堂刊印本《秋湖歸家》《新本斬貂蟬》,為該館獨有。
除了富桂堂刊印本集成的“雜歌曲”外,法圖尚有另一部廣東地方俗曲合訂本——“Collection analogue àla précédente,formée de 38 cahiers débutant chacun par une illustration”( 索書號:Chinois 4326),實際共有廣東地方俗曲39種,詳情見表2。
表2中,多種曲本欠缺刊印書坊,或是書坊名號被剜剔,如“□□堂”?!端孜膶W叢刊》第二輯收錄有廣州五桂堂本《蘇武牧羊》四卷,內(nèi)附富桂堂主人序及目錄。序末言“本堂親往該班取此書白回來刻成發(fā)售”[5]。可見當時廣府地區(qū)各書坊間多有書板交換和往來,而個別書商為了省事,徑直將先前書坊名目剔除,如此也避免了彼此間版權的糾葛。在已知廣州書坊當中,廣文堂和丹柱堂是較早出版木魚書的書坊,而近文堂則在清末民初較有名[6]。
表2 法圖藏廣東地方俗曲合訂本中的“雜歌曲”39種
(續(xù)上表)
梁培熾先生《海外所見〈花箋記〉版本及其國際影響》[7]一文,共記海外藏《第八才子花箋記》(簡稱《花箋記》)古籍版本20種,其中14種分藏在法國、英國、荷蘭、丹麥、挪威、俄羅斯和德國。據(jù)筆者所知,以上幾個國家的《花箋記》的藏本狀況尚可作補充和調(diào)整。為便于論述,茲將梁氏所見者列表(見表3)。
《花箋記》現(xiàn)存版本較為豐富,流傳亦較為廣泛,但關于其成書時間尚未有定論,目前主要有明末和清初兩種說法。俄羅斯?jié)h學家李福清(Boris Riftin,1932-2012年)先生所撰《新發(fā)現(xiàn)的廣東俗曲書目——以明版〈花箋記〉為中心》[8]一文,考定英國牛津大學所藏《繡像花箋》(即表3第6種,殘本,缺封面、上卷前幾頁和下卷后幾頁)乃明末刻本。李文證實鄭振鐸所提法圖康熙五十二年《第八才子書花箋》序刻本(即表3第1種)分五十九回,是原本即有;而分六卷之本,卻有可能是鐘戴蒼所做,并指出清本與明本并無原則性的差別,其多條回目下首句或為清人后補,有些句子位置發(fā)生了調(diào)整。兩者最明顯的不同體現(xiàn)在插畫上:明殘本,插畫11幅,畫面較粗劣,主要描繪各種生活或者與戰(zhàn)爭相關的場景;清本,插畫則不超過10幅,多以愛情情節(jié)為主,并未涉及戰(zhàn)爭場面。此殘本之題名無“第八才子”字樣,可以作為確認它是明版的佐證。
至于保存在英國的《花箋記》,除表3所列外,尚可補充兩種。崔蘊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藏中國唱本述略》[9]詳細介紹了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所藏的這兩種《花箋記》版本:一為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年)先生所藏福文堂本,一為五桂堂本。所以,英國所藏《花箋記》的版本,至少有五種。
表3 歐洲所藏《第八才子花箋記》14種
現(xiàn)將筆者所核查和所發(fā)現(xiàn)者,略述于后。
首先,法國藏《花箋記》有四種版本,題名依首卷卷端所題,其中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了三種:
(1)《靜凈齋第八才子書花箋記》六卷(表3之第1種),清靜凈齋刻本。版式為黑口,雙魚尾,無直格,半葉十行十九字,左右雙邊。前有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朱光曾序。內(nèi)封面題“第八才子花箋/情子外集”。缺卷一(自序、總論)(內(nèi)封見圖1)。該本即為學界所熟知的清康熙五十二年序刻本,由法國漢學家儒蓮(Stanislas Julien)捐贈。梁文將儒蓮法文名誤作“Slarislas Julien”。
(2)《靜凈齋第八才子書花箋記》六卷(表3之第2種),清刻本。福文堂藏板。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直格,半葉八行十七字,左右雙邊。附圖。內(nèi)封面題“靜凈齋評/繡像第八才子箋注/續(xù)輯文章”。卷一為自序、總論(內(nèi)封見圖2)。
(3)《新刻正原本第八才子花箋書》六卷(表3之第3種),鐘映雪先生評,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省城九曜坊翰經(jīng)堂刻本。內(nèi)封面題名“第八才子花箋”。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直格,半葉上下四欄十一行,以七言韻文為主,四周單邊,版心刊“翰經(jīng)堂”。附圖。卷一為自序、總論。目錄分四卷,正文分上下兩卷(內(nèi)封見圖3)。
圖1 清康熙五十二年序本刻內(nèi)封書影
圖2 清福文堂刻本內(nèi)封書影
圖3 清道光二十年翰經(jīng)堂刻本內(nèi)封書影
圖4 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藏考文堂刻本《靜凈齋第八才子書花箋記》外封、首頁版畫、目錄及正文首頁書影
此外,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簡稱INALCO)圖書館(BULAC)亦藏有《靜凈齋第八才子書花箋記》六卷一種,即法國所藏《花箋記》的第四種版本。清廣文堂刻本。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直格,半葉九行二十字,四周單邊。卷一為自序、總論。前附繡像及“二酉齋花箋文章目次”。繡像版心刊“考文堂”(見圖4)。此版本梁文未記載。
其次,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圖書館有三種藏本:
(1)《靜凈齋第八才子書花箋記》六卷(表3之第7種),清刻本。芥子園藏板。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直格,半葉八行十七字,左右雙邊,版心刊“芥子園”,附繡像。內(nèi)封面題“靜凈齋評/繡像第八才子書”。卷一為自序、總論(內(nèi)封見圖5)。
(2)《靜凈齋第八才子書花箋記》六卷(表3之第8種),清刻本。芥子園藏板。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直格,半葉八行十七字,左右雙邊,版心刊“芥子園”,附繡像。內(nèi)封面題“靜凈齋評/繡像第八才子書/會文堂發(fā)兌”。卷一為自序、總論。首冊為“二酉齋花箋文章目次”及“文章”,但末頁被誤置于卷首。該本與上一版本同屬芥子園藏板,后由會文堂發(fā)行(內(nèi)封見圖6)。
(3)《第八才子花箋書》上下二卷(表3之第9種),清刻本。莞城明秀堂版。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直格,半葉上下四欄十二行,七言韻文為主,四周單邊。內(nèi)封面題“梅村鐘映雪先生評/第八才子花箋記/內(nèi)附瑤仙問覡/點畫無訛”。內(nèi)有貼簽“高懷義”。高懷義(Rudolph Krǒne),德國巴勉會(禮賢會)傳教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到香港,在東莞石龍各地傳教。此本為高懷義舊藏本(內(nèi)封見圖7)。
圖5 清芥子園刻本內(nèi)封書影
圖6 清會文堂刻本內(nèi)封書影
圖7 清明秀堂刻本內(nèi)封書影
圖8 清乾隆辛卯廣城勝源堂刻本內(nèi)封書影
圖9 清廣文堂刻本內(nèi)封書影
再次,丹麥皇家圖書館藏有一本《繡像花箋》,署勝源堂梁氏訂,鳳洲南園居主人鑒定,為清乾隆辛卯(1771年)廣城勝源堂刻本(表3之第10種)。版式為白口,無魚尾,無直格,半葉上下四欄十行,七言韻文為主,小字雙行。附圖。內(nèi)封面題“時調(diào)清唱分出齣全圖/繡像花箋”。卷末題“庚寅年季冬廣城打銅街勝源堂新刻花箋上、下卷終”。內(nèi)鈐“鳳洲南園居主人鑒定,城西打銅街勝源堂梓”(內(nèi)封見圖8)。
最后,德國巴伐利亞圖書館藏《新刻正原第八才子花箋書》四卷,鐘映雪先生評,系清廣文堂刻本(表3之第13種)。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直格,半葉上下四欄十一行,以七言韻文為主,四周單邊。附圖。內(nèi)封面題“較訂無訛/第八才子花箋”(內(nèi)封見圖9)。
《西番寶蝶全本》為彈詞體的粵曲唱本。法圖國家圖書館藏有兩個版本。
一為《新刻正西番寶蝶全本》二卷,清福文堂刻本。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直格,半葉上下四欄十行,以七言韻文為主,四周單邊。內(nèi)封面題“新刻西番寶蝶全本/天賜麒麟/金殿鳴冤/蘇生執(zhí)蝶/奇仙試母/瓊仙聞喜/奉旨團圓”。內(nèi)鈐“此書砌成二卷全套正西番寶蝶,買者細看與別本不同”(內(nèi)封見圖10)。
二為清刻殘本《西番寶蝶》,僅存下卷。白口,無魚尾,無直格,半葉上下三欄十行,以七言韻文為主。版心刊“西番下”。包含回目有蘇生回店、宴合瓊林、西湖失蝶、訪番寶蝶、蘇生寄書、奇仙試母、文貴發(fā)誓、別嬌回館、會試揚名、瓊仙聞喜、奉旨迎詔、回店迎親和回省團圓等(首頁見圖11)。
圖10 福文堂刻本內(nèi)封書影
圖11 清刻《西番寶蝶》殘本首頁書影
從第一種福文堂刻本內(nèi)刊“此書砌成二卷全套正西番寶蝶,買者細看與別本不同”可知,在此本刊發(fā)之時應有多種版本并行,而福文堂所刻《西番寶蝶》是為全本。至于是否真的與別的版本不同,則難以確定。第二種《西番寶蝶》由于僅存下卷,從“蘇生回店”起,以至于在古恒的目錄中誤將“蘇生回店”作為書名。
法國國家圖書館還藏有《新出祭奠潘郎》(索書號:Chinois 4327)和《新刻三鳳歸鸞康漢玉全本》(索書號:Chinois 4423)。
《新出祭奠潘郎》亦為富桂堂刻本。無板框,半葉七行十四字,版心刊“潘郎”。書衣題“南音/祭奠潘郎”。
《新刻三鳳歸鸞康漢玉全本》二卷,1冊,清刻本。佛山近文堂藏板。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直格,半葉上下四欄十行,以七言韻文為主,四周單邊。封面題“全本康漢玉三鳳鸞/禪山近文堂板/投水遇救/錯入香房/花園發(fā)誓/三鳳團圓”。
綜上所述,法國國家圖書館現(xiàn)存廣東地方俗曲文獻共約91種,涵蓋木魚歌(木魚書)、龍舟歌、南音、粵謳、板眼、班本及粵曲等多種形式。其中,富桂堂刊印本多為同類文本中版本較早者。而《大棚朱買臣分妻》《新本今晚水大》《遇吉別母》《新刻全本包心事對答》等尚未見今人目錄著錄,值得引起重視。如果能夠征集回國,影印出版,對研究廣府俗曲與地方文化,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長,孫越生,王祖望. 歐洲中國學·法國篇[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99.
[2] Maurice Courant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épartement Des Manuscrits. Catalogue Des Livres Chinois,Coréens,Japonais,ETC [Z]. Paris :[s.n.],1902.
[3] 鄭振鐸. 鄭振鐸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399-434.
[4] 劉烈茂,郭精銳. 車王府曲本研究[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22.
[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俗文學叢刊:第二輯:127冊[M]. 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7.
[6] 曾赤敏,朱培建. 佛山藏木魚書目錄與研究[M]. 廣州:廣州出版社,2009:257,271.
[7] 梁培熾. 榕蔭論稿[M].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19-41.
[8] 李福清. 新發(fā)現(xiàn)的廣東俗曲書目——以明版《花箋記》為中心[J]. 漢學研究,1999,17(1):201-227.
[9] 崔蘊華.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藏中國唱本述略[J].圖書館論壇,2015(3):93-97.
A Brief Account of the Rare Collection of Guangdong Folk Songs in French National Library
LIU Rui
AbstractFrench National Library houses a large number of scripts of Cantonese folk songs,including 84 pieces of Miscellaneous Songs,3 pieces of Diba Caizi Huajian Ji(Poetic Genius)and 4 pieces of Xifan Baodie Quanben and other folk songs. The Miscellaneous Songs printed by Fugui Tang is one of the existing earlier versions. Besides,the versions of folk songs such as Da Peng Zhu Maichen Fen Qi and Xinben Jinwanshuida are particularly rare and not cataloged yet for the present. Those literatures are extremely valuable for researches on Cantonese folk songs and Cantonese culture.
KeywordsFrench National Library;Miscellaneous Songs;Diba Caizi Huajian Ji;Xifan Baodie Quanben
作者簡介劉蕊,女,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國古文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