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稚亞
電子信息技術年代把人類引上了互聯網的不歸路,只不過短短40多年的發(fā)展,人類社會就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最主要的成就就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基層協議(TCP/IP協議)使得人與人之間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進行交互?;ヂ摼W的出現引領人類進入了工業(yè)3.0時代。
近幾年,從智能家電、智慧電網到遠端居家照護……看起來,這個世界又出現了新的變革。隨著工業(yè)4.0的概念的提出,其背后的理論支持——物聯網概念變得愈發(fā)關鍵。那么,物聯網到底是什么?
在國外,歐洲將物聯網稱之為IOT,美國更多用CPS,國內根據歐洲的叫法翻譯過后名之物聯網。物聯網會是下一代互聯網嗎?它會深刻改變人類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嗎?物聯網將如何塑造我們的未來世界?《物聯網導論》一書以19章的篇幅介紹了物聯網的概念和基本技術知識以及具體應用,回答了上述問題。
簡單來說,相較于互聯網的人與人之間的交互,物聯網提供了一個更寬泛的概念——在物聯網的廣義世界里,交互關系變成了“人-人、人-物、物-人、物-物”這么幾種。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呢?其實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中,表面上人面對的是一臺機器而已,但本質上還是以人的信息為主。而到了物聯網時代,將物體的信息加入了進來,多種交互形式的一個目的就是將人的控制向物理世界(各類物體)更加精細、準確地延伸出去,而“物-物”的交互,實際上是將人虛擬為物后,實現“虛擬人”之間的交互。
可以說,物聯網的概念是如此的革命,乃至它默默等待了20年,就是為了讓技術的腳步跟得上它的步伐。就像卷積神經網絡作為深度學習算法的一個分支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出現,但是人工智能領域對此的應用卻是這兩年才有的推進,而吸引大眾眼球,真正作為標志性產物的事件則是那場“人狗”圍棋之戰(zhàn)。同理,物聯網被賦予的力量也足夠帶領人類走向一個新的紀元——工業(yè)4.0時代。
物聯網還不止于此,它的下一個方向是將不同生活場景收集到的用戶信息,從一個人的位置到他的關系網成員,整合到一起。這也是大數據的基礎。試想一下,一天的清晨,我的智能手環(huán)得知我從長長的睡夢中醒來,于是開始自動提升房間的溫度。窗簾自動拉開,安全系統(tǒng)關閉,咖啡機開始煮我最愛喝的日曬耶加雪菲。電視機打開,播放的是我最感興趣的節(jié)目,同時冰箱提醒我牛奶還有一天就要過期。這,就是《物聯網導論》里為我們打造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