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軍+向仕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043-01
貞節(jié),女子操行端正,未嫁而能自守,已嫁從一而終,謂之貞;夫死守寡而不再醮,謂之節(jié);無論已嫁未嫁,夫死以身相殉,或遇強暴凌辱而以死相抗,謂之烈。在一個以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為倫理標準的封建中國,婦女被深深地圈囿于單方面的貞節(jié)牢籠之中,直至近代西方文明的傳入,才使得婦女思想得以解放。
1.基督教的影響
在近代中國,開中國婦女思想解放之風的可以說是東來的西方傳教士。他們最初的傳教活動是以散發(fā)傳單和小冊子的方式進行的。但是,如此的傳教活動對于長期以來受封建禮教所禁錮的中國人而言,作用還是微小的。于是,為了加與大傳教力度,吸納更多的信徒,傳教士們將視線轉(zhuǎn)向了教育。 1844年,英國女傳教士阿爾德賽在浙江寧波創(chuàng)建了近代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其后,從1844年到1860年間,五口通商口岸就有11所教會初等女校成立,教學內(nèi)容以宗教知識為主。起初,傳教士們以提供食宿,發(fā)給衣物,甚至是發(fā)錢來招收貧家子女,但入學有一個條件,就是女子必須放足,打破了其纏足的風俗。如果說這是一種硬性的規(guī)定,是女子們?yōu)榱松娑坏貌蛔龀龅男袨椋敲慈雽W后,她們對于西方社會先進思想的進一步了解,對于天賦人權(quán),男女平等觀念的神話,對于體育課和軍事課各項科目的訓練,則使她們真正的覺悟,開始了自我的解放。
傳教士們反對早婚,提倡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雙方共同恪守貞操等。這對當時盛行的早婚具有積極地抵制成效。傳教士還規(guī)定教民結(jié)婚由教堂神父主持,男女雙方表示同意后即接受神父的祝福,從而完成結(jié)婚手續(xù),不再繼續(xù)媒妁之言,父母?;榈膫鹘y(tǒng)婚姻形式,甚至有的傳教士還為逃婚者退還訂金,慷慨解囊。
此外,在甲午戰(zhàn)爭前,我國留學風氣未開,連男子都很少赴海外的情況下,在教會的資助下,我國出現(xiàn)了最早的一批赴美女留學生,她們的留學,以及回國后對祖國的貢獻,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揭露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謬論斷,塑造了不需要男性而獨立生存。自由,自信的女性新形象,體現(xiàn)了婦女作為人的近代化。
2.西方近代女權(quán)主義和女權(quán)運動的影響
西方女權(quán)的運動主要是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婦女針對資本主義社會廣泛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現(xiàn)象,為爭取自身的政治、經(jīng)濟、法律、教育等方面的權(quán)利,以實現(xiàn)婦女解放為目標而開展的群眾性的社會運動。西方的女權(quán)主義和女權(quán)運動給了中國近代婦女解放以極大地啟發(fā)和鼓舞。
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始于19世紀末的維新變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高舉"自由、平等、博愛"的大旗,以西方資產(chǎn)階級"天賦人權(quán)"和進化論為思想武器,向封建倫理綱常和摧殘中國婦女的封建惡習發(fā)起進攻。他們倡導男女平等,主張婦女個人的自由解放。另外,他們還倡導女子不纏足運動,解除婦女被殘害的痛苦;反對買賣和包辦婚姻,提倡婚姻自由、婚式從簡,晚婚晚育;倡導女權(quán),促進婦女參政意識的覺醒等等。在維新思想的影響下,逐漸覺醒的新型婦女積極參與維新運動,1898年7月24日,中國第一份女報《女學報》正式創(chuàng)刊,從主編到主筆都是婦女,她們聲討封建禮教對婦女的壓迫,大力宣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及婦女解放的思想,這可以說是覺醒了的新型婦女爭取男女平等的具體嘗試。
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不僅更加廣泛而深刻地批判婦女問題上的封建專制思想,倡導婦女解放新概念,如反對纏足、早婚等陋習;反對包辦婚姻,提倡婚姻自由;批判封建禮教等。而且,他們還組織女子參軍參戰(zhàn),積極從事革命活動,謀求婦女參政。
新文化運動時期是近代中國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時期,經(jīng)過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的鋪墊,這一時期民主、自由、平等的觀念已經(jīng)植入人心,女性們越來越多的要求男女平等教育、社交公開、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為社會上能夠獨擋一面的力量。同時,她們還積極參加并支援五四運動等愛國運動,在拯救國家、民族于危難之中時,也使自身得到了極大地解放。
3.西方近代婚姻法的影響
受西方近代婚姻法的影響,1911年,清政府第一部獨立的民事法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告成。雖然它仍然承襲維護封建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傳統(tǒng),但卻具有了一定的進步性。如《大清民律草案》第1341和1345條就將當事人無婚姻之意思,未呈報戶籍吏等作為婚姻無效的原因,將欺詐或脅迫作為婚姻撤銷的原因,這在中國婚姻法中開了婚姻無效與撤銷的先河。
民國時期的婚姻法吸納了清末《大清民律草案》中的許多進步條款,如在法律上明文規(guī)定了一夫一妻制原則。在夫妻及子女姓氏上,以前女子,出嫁后,其姓隨夫,而現(xiàn)在南京國民政府《民法典·親屬編》第1059條規(guī)定:"子女從父姓,贅夫之子女從母姓,但另有約定者,從其約定。"在婚姻撤銷原因上比《大清民律草案》更為全面:未達法定婚齡;結(jié)婚未征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違反監(jiān)護關系的禁婚規(guī)定;重婚;有違不得與相奸者結(jié)婚的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能人道;當事人一方在結(jié)婚時系在精神錯亂中;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結(jié)婚者等,都可以作為婚姻撤銷的原因。在離婚制度上,明確有重大不治之精神病者列為法定離婚事由。在贍養(yǎng)費的給付上,南京國民政府規(guī)定:"夫妻無過失一方,因判決離婚而陷于生活困難者,他方縱無過失,亦應給與相當之贍養(yǎng)費。"綜上可以看出,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婚姻法比清末有了明顯的進步,體現(xiàn)了男女平等的原則,更明確地保障了婦女的權(quán)利。
總之,清末,傳教士的東來,開啟了婦女貞節(jié)解放的時代,西方女權(quán)學說和女權(quán)運動促進了中國婦女解放思想的傳播和解放運動的發(fā)展,她們不再囿于家庭和傳統(tǒng)的牢籠之中,開始走出閨院,走向人類社會的各大領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