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郁++吳明敏
5月28日晚,巴黎共和國廣場。
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從我們身邊經(jīng)過,開心地對著廣場的主建筑說道:雕像你好,你好漂亮!
二戰(zhàn)之后,在多數(shù)歐洲國家,多元文化主義興起,基督教與猶太教共有的歐洲觀念,面臨著歐盟內(nèi)部急劇增加的穆斯林人口的挑戰(zhàn)。其中的伊斯蘭激進分子,對于法國的自由言論及其在海外的高調(diào)軍事打擊做出了極端回應。
2015年1月7日,位于巴黎的諷刺雜志《查理周刊》總部遭到武裝分子襲擊,造成12人死亡。同年11月13日,恐怖分子在巴黎多地制造槍擊和爆炸案,至少130人死亡。兩起事件的兇手都和IS(伊斯蘭國)組織有緊密聯(lián)系。
目前,法國每年有千余人赴敘利亞參加“圣戰(zhàn)”和培訓,其中還有兩百多人“回流”。這些人構(gòu)成了歐洲新的安全隱患?!八麄冊谏钪袥]有尋找到意義,便在死亡中找尋。這是對法國社會轉(zhuǎn)型的挑戰(zhàn)?!甭?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戰(zhàn)略規(guī)劃署顧問徐波說。信仰的差距、理念的沖突、極右翼勢力對穆斯林和移民的打壓政策,令不同族群之間的關(guān)系日趨緊張。更有消息稱,在目前大量涌入歐洲的難民中也混雜著這類潛在的恐怖分子。如何把握國家安全和法國人一貫秉持的人道主義之間的分寸,在經(jīng)濟低迷、思想割裂的非常時刻,亦對法國上下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
四年一屆的歐洲杯,從來都是舉世狂歡,和主辦國的盛宴。在恐襲蒙難僅半年后的法國,這場體育盛會的安全指數(shù),能有多高?
球賽開幕前夕,我們前往巴黎進行了一周的采訪,試圖觸及大賽的安保氣氛,“少數(shù)族裔”和穆斯林的生存現(xiàn)狀,難民想要突破屏障在歐洲居留的迫切與法國在這個問題上的被動與無奈。無論是在街頭抑或邊境難民營,我們都感受到了人們強烈的傾吐欲和對獲得理解的渴望。
眾多聲音里,還有對于“理解外來人群”的呼喚。
19歲的中法混血兒歌手蘿拉(Laurie Marqueton)在2015年“11·13”恐怖襲擊后,與同學一起前往事發(fā)現(xiàn)場唱歌悼念遇難者,她覺得在巴黎發(fā)生這種事太不可思議
親歷過“11·13”恐襲的巴黎十大文學博士弗洛里安·博迪亞斯(Florian Mahot Boudias)說,共和國的價值觀從來都不是不言自明的。如今,更需要有一個真正的價值觀讓不同社群的人感受到他們擁有共同利益?!氨M管日常生活里,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很難從自己的世界和階層里走出來,去理解別人。但我們還是要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