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洞洞
最近有一組楊冪劉愷威一同回香港的照片,媒體用“離婚傳聞后同框!”“全程無交流”“劉愷威臉色鐵青”等極具指向性的詞匯描述,好像這一組圖片背后的所謂種種真相都已經(jīng)了然了一樣。
本來作為女星,在生育后立即復(fù)出進入工作狀態(tài)就挺辛苦的,忙中偷閑去異地給自己的女兒過生日,你試試半天時間換兩個城市就知道,光是路上就足夠崩潰的。仔細想想,再加上過海關(guān)、途中換乘交通工具等等,且又是工作之余立刻轉(zhuǎn)場這種,確實難為人,換言之,如果不是特別想完成的事是很難做到的。
我們退一步來講,即便真離婚了,而且出于人設(shè)和工作考慮做出了暫時不公布的決定,那么我們就能自視福爾摩斯一般去揣摩明星嗎?嗯,當(dāng)然能,你有這個權(quán)利,如果你足夠聰明和對于事件的觀察足夠久和仔細,可能你猜中的概率還比較高,但這并非是你沾沾自喜并充滿優(yōu)越感和肆意挖苦別人的充分理由啊。也就是說,即便沒有新聞中后來的“劉愷威楊冪緊握小糯米手切蛋糕”,也不應(yīng)該拿所謂離婚去懷疑一位母親的愛吧?她去香港不就是去給女兒過生日的嗎,我們拿腳指頭想想也不應(yīng)該得出楊冪為了工作竟然不給女兒過生日這樣的殘酷反人性結(jié)論啊。
只是作為大冪冪的粉絲,確實要為她捏一把汗了。不說背離夫妻“小別勝新婚”的古訓(xùn),就說媒體適時推出的二度新聞稿,從事物的自然規(guī)律來說,可能此處確實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了。這里也是揣測,只要是揣測,不管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都沒有心懷憐憫重要。此時,作為一名中年男粉絲,我腦海里不是楊冪那些可愛的經(jīng)典形象,也不是她開創(chuàng)的明星自黑潮流,更不是她以往采訪中段子手般的金句,而是她那似乎有殘缺的聲音,那個是真實的,也是最初打動人的。至于她最近的生活境遇也當(dāng)然重要,但你知不道其中原委則不重要。
楊冪最近在《親愛的翻譯官》中也被瘋狂吐槽,可我也沒覺得這是一個低于中國電視劇平均水平的表演,甚至她在主任黃軒面前的羞澀和機靈勁兒,依然讓人覺得那么可愛。她的表演在“四小花旦”里也好,在更廣泛的中國演員陣營里也好,誰能告訴我你們嫌棄她的具體理由是什么?好像如今嫌棄楊冪的表演和表露撲倒黃軒的決心,已經(jīng)成了某種政治正確和體現(xiàn)偽文藝青年的證據(jù)一樣;好像你們看點兒日劇美劇,逼格就瞬間提升到可以以審美高度來嘲笑別人了似的??傊靶屯诳啾旧沓3>褪且环N輕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