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曰智+邵斌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錄像分析、訪談等方法,從動作選擇、編排等方面,分析了世界體操優(yōu)秀運動員吊環(huán)動作發(fā)展動態(tài)。結果表明:優(yōu)秀運動員對不同組別動作的選擇并非平衡,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是運動員的重點選擇,不同組別動作編排各有特點。
關鍵詞:巴西奧運周期;吊環(huán);動作;態(tài)勢
中圖分類號:G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16)03-0073-06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video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flying ring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elite gymnastics athletes in terms of element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hletes' choice of different element groups is not balanced, strength elements and hold elements are the main selection, and that the layout of different group elements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Brazil Olympic Games Cycle; ring; element; trend
自2006年國際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作出重大修改以后,除部分規(guī)定進行微調以外,未曾產生大的變動,世界體操優(yōu)秀運動員吊環(huán)成套動作的選擇與編排也呈現出“規(guī)定套”特點。倫敦與巴西奧運周期的競技體操規(guī)則并沒有大的變化,然而巴西奧運周期卻“井噴式”涌現出難新動作(難新動作主要集中于擺動至靜止動作、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然而,國內學界對世界吊環(huán)動作發(fā)展(尤其是巴西奧運周期)并沒有表現出熱情,唯有幾篇吊環(huán)項目的專門文獻或文獻的部分章節(jié)展開論述[1-4],較少的研究成果難以反映出巴西奧運周期吊環(huán)動作發(fā)展動態(tài)。那么,巴西奧運周期中世界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吊環(huán)動作發(fā)展情況如何,有何創(chuàng)新動作,這些問題需要探討。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以巴西奧運周期中2013-2015年世界體操錦標賽單項決賽前8名運動員成套動作為研究對象,并以2013-2015年世界杯系列賽的部分優(yōu)秀運動員成套動作為輔助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年來吊環(huán)項目公開發(fā)表的文獻資料以及2013-2015年世界體操錦標賽、世界杯相關比賽的新聞報道、成績,從多方面了解吊環(huán)動作變化及參賽選手的相關信息。
1.2.2 錄像分析法
通過網絡媒體等公開途徑搜集相關比賽視頻;利用在國內體操比賽執(zhí)裁機會,搜集了公開渠道所不能獲得的相關視頻。通過反復觀察所搜集的視頻資料,對吊環(huán)項目比賽動作進行統計和處理,對動作間與數據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1.2.3 訪談法
針對優(yōu)秀運動員吊環(huán)動作選擇傾向、編排特點等,對國家隊、省市隊教練員以及體操裁判員進行訪談。在研究撰寫、論證過程中,針對特定動作發(fā)展、特殊運動員動作選擇等情況,進一步訪談裁判員、教練員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優(yōu)秀吊環(huán)運動員動作的發(fā)展變化
為了更好地分析巴西奧運周期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吊環(huán)動作發(fā)展動態(tài),本研究依據《2013-2016年世界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中“動作組別”分類方法進行分析,吊環(huán)動作組別包括屈伸上和擺動動作(Ⅰ)、擺動至手倒立(Ⅱ)、擺動至靜止動作(Ⅲ)、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Ⅳ)和下法(V)。
2.1.1 屈伸上和擺動動作的發(fā)展變化
1)屈伸上和擺動動作的選擇特點。該組別動作包含了以“屈伸上”和“擺動”技術完成的動作,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動作表中由“屈伸上”完成的動作少且難度非常低,該類型動作幾乎不出現在優(yōu)秀運動員成套動作之中,故不作贅述。以“擺動”完成的動作中包含了一些較高難度價值的(團身/屈體/直體姿態(tài))前、后空翻2周,2013-2015年世錦賽單項決賽共出現10~14次(表1),這些動作也就成為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的主要選擇。但是,分析前、后空翻2周動作不難發(fā)現,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對前、后空翻2周動作的使用次數存在明顯差異,較為集中地選擇了團身或屈體前空翻2周(簡稱“前空翻2周類”),而團身/屈體/直體后空翻2周(簡稱“后空翻2周類”動作)在上述3屆世錦賽單項決賽中僅有中國隊員尤浩在2014-2015年世錦賽中使用(即,直體后空翻2周),出現次數極少。
2)屈伸上和擺動動作編排特點。運動員選擇吊環(huán)項目某一動作有著多種目的的考量,即滿足動作組別要求以獲得加分(即規(guī)則規(guī)定運動員每使用一種動作組別可獲得0.5分)、通過單個動作提高成套動作難度價值、滿足規(guī)則的特定要求、重視與前后動作的銜接以及最大限度的控制或避免扣分因素等。
從有關動作看,“后空翻2周類”動作由于使用人數和出現次數很少,并沒有表現明顯的編排特點,特有的案例就是中國運動員尤浩在2014-2015年世錦賽吊環(huán)項目中分獲第三、二名,在比賽中完成了近年來少見的“直體后空翻2周”,尤浩使用該動作目的與直接連接“李寧2成十字”有關?!扒翱辗?周類”動作的編排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如果運動員使用一個“前空翻2周類”動作,其編排位置一般處在成套動作的第三或四個動作(可計算難度的動作)位置上。這種編排與規(guī)則要求有關,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規(guī)定“成套動作中Ⅲ和/或Ⅳ組別動作連續(xù)不能超過4個,中間間隔至少要一個B組及以上難度的擺動動作”[5],運動員為了避免第Ⅲ和/或Ⅳ組別動作連續(xù)超過4個而做出如上選擇;二是,如果運動員使用兩個“前空翻2周類”動作,第一個“前空翻2周類”動作編排在成套動作的第3或4個動作位置,第二個動作則和第一個動作間隔1~2個擺動成靜止動作,或者兩個“前空翻2周類”動作連續(xù)編排。就連接的動作而言,“前空翻2周類”動作可以為其后的動作提供動力,因此其連接的動作完全是以擺動來完成的動作如“后擺成水平十字”“后擺成水平支撐”和“前空翻在環(huán)中直接成十字”??梢钥闯?,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對“屈伸上和擺動動作”選擇的目的主要是滿足規(guī)則特定要求、重視與前后動作的銜接。
2.1.2 擺動至手倒立動作的發(fā)展變化
1)擺動至手倒立動作的選擇特點。①“懸垂擺動至手倒立”的優(yōu)先發(fā)展?!皵[動至手倒立動作”可以通過支撐擺動、懸垂擺動和屈伸上等技術完成,而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動作表中僅有6個動作,可供運動員選擇的機會非常少,尤其是由“支撐擺動”和“屈伸上”完成的手倒立動作更少。因此,在近十年來的世界體操大賽中幾乎很少出現由“支撐擺動”和“屈伸上”完成的動作,僅有個別歐美運動員使用由支撐擺動完成的“宏瑪后擺成手倒立”。2013-2015年世錦賽單項決賽中,由“懸垂”擺動完成的“直臂前擺成手倒立”和“直臂后擺成手倒立”(簡稱“懸垂擺動至手倒立”)出現12~13次(表2),體現出優(yōu)秀運動員對“懸垂擺動至手倒立”優(yōu)先選擇與發(fā)展的態(tài)勢。②“懸垂擺動至手倒立”的波浪發(fā)展。綜觀近十年“直臂前或后擺動至手倒立”的發(fā)展,該類動作在不同奧運周期中使用次數呈現波浪性發(fā)展,如2010-2011年世錦賽單項決賽為12次、11次[6],倫敦奧運會單項決賽則遞減為9次[7],2013-2015年世錦賽單項決賽中為13次、13次和12次,2016年奧運會可能又會減少。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不僅在于“懸垂擺動至手倒立”動作難度較低,更重要的是運動員甚至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在完成動作時,非常容易出現環(huán)繩擺蕩、晃動、倒立不穩(wěn)等問題,通過減少該類動作的選擇,以達到避免扣分的目的。
2)擺動至手倒立動作的編排特點。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擺動至手倒立”的編排位置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①“間隔編排”和“連續(xù)編排”。如果運動員使用2個“懸垂擺動成手倒立”,可以有“間隔編排”和“連續(xù)編排”兩種方式?!伴g隔編排”即第一個“懸垂擺動至手倒立”一般置于3個第Ⅲ和Ⅳ組別動作之后(即在成套動作的第三個或第四個動作位置,主要目的是發(fā)揮“間隔”作用,簡稱“套前編排”),另一個“懸垂擺動至手倒立”置于結束動作前(主要目的是為結束動作提供動力,簡稱“套末編排”);“連續(xù)編排”是兩個“懸垂擺動至手倒立”在結束動作前連續(xù)編排,這種編排的目的在于“懸垂擺動至手倒立”之后再無其他靜止或力量動作,從而避免環(huán)繩擺動對其后靜止動作的完成帶來難度,最大程度上減少扣分因素。②如果運動員僅使用一個“懸垂擺動至手倒立”,編排亦存在“套前編排”和“套末編排”兩種。但是,綜合來看,無論運動員采用幾個“擺動至手倒立”動作,“套前編排”逐漸減少,而“套末編排”(尤其是采用單個動作)則逐漸增多。
2.1.3 擺動至靜止動作的發(fā)展變化
1)擺動至靜止動作的選擇特點。擺動至靜止動作中包括了大量由“屈伸上”和“擺動”完成的、最后靜止姿態(tài)為(銳角)十字支撐、(前)水平十字支撐和水平支撐在內的高難度動作。綜觀2013-2015年世界大賽,擺動至靜止動作的發(fā)展并不平衡,以“擺動”完成各種靜止動作備受重視(表3)。
①鮮見以“屈伸上”完成的靜止動作。巴西奧運周期中,優(yōu)秀運動員以“屈伸上”完成的擺動至靜止動作并不多見,鮮有運動員使用(如莫利納里使用了“屈伸上成銳角十字支撐”)。以“屈伸上”完成的靜止動作使用次數少,與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有關(規(guī)則規(guī)定“擺動接力量靜止動作時,如果該力量靜止動作方向相反,將被視為兩個動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類動作的使用)。
②重視以“擺動”完成的靜止動作。以“擺動”完成的各種靜止動作往往是D組及以上難度動作,在當今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追逐難度背景下,這些動作成為優(yōu)秀運動員選擇的重點則不言而喻,2013-2015年世錦賽單項決賽出現15~20次,由此可見一斑。在各種以“擺動”完成的靜止動作中,“后擺上成水平支撐”“后擺上成水平十字支撐”又是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選擇的重點,在2013-2015年世錦賽單項決賽出現10~14次。
但是,以“擺動”完成的靜止動作發(fā)展也并非平衡。首先,“前后擺動成倒十字支撐”動作明顯偏少。在世錦賽單項決賽中僅有個別運動員完成了“后擺上成倒十字支撐”,如2013年世錦賽的荷蘭范杰爾德、美國懷納和日本的山室,并且“前后擺動成倒十字支撐”幾乎不出現在2013-2015年世錦賽單項決賽前3名運動員的成套動作中。其次,以“擺動”完成的“前空翻直接在環(huán)中成十字支撐”減少?!扒翱辗苯釉诃h(huán)中成十字支撐”雖是世界體操比賽中常見的動作,但單項前8名運動員對該動作的選擇卻在減少,如2013-2015年世錦賽出現2~4次。究其上述動作發(fā)展不平衡的原因,無論是“前/后擺動成倒十字支撐”,還是“前空翻直接在環(huán)中成十字支撐”,動作難度并非很大,但運動員甚至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在完成上述類型動作過程中,往往存在“動作的角度偏差”“動作多次控制”“倒立不穩(wěn)”等問題,也就非常容易出現扣分,由此導致優(yōu)秀運動員少選或減少上述動作。
2)擺動至靜止動作的編排特點。在世界體操大賽中,以“屈伸上”完成的靜止動作出現次數很少,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編排特點,故本研究不再贅述。綜合2013-2015年世錦賽運動員以“擺動”完成的各種靜止動作,其編排主要呈現3種方式。
①由力量(靜止)動作直接連接。這種編排在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成套動作中普遍采用,但是這要依賴于運動員對環(huán)繩的嚴格控制,并從一個較高的身體位置和靜止的身體狀態(tài)來完成,如“直臂直體壓上成倒十字支撐”接“后擺上成水平十字支撐”。
②簡單動作過渡。即在“擺動至靜止動作”前使用諸如“倒懸垂”“懸垂向前慢轉肩”等簡單動作進行過渡,如“直臂直體后滾慢翻成水平支撐”落下接“倒懸垂”接“后擺上成水平十字支撐”。簡單動作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環(huán)繩的晃動,達到避免扣分的目的,并且可以獲得短暫的休息。
③空翻動作直接連接。即通過“空翻2周類”直接連接擺動至靜止動作,如“屈體前空翻2周”接“后擺成水平十字”“團身前空翻2周”接“前空翻直接在環(huán)中成十字支撐”,這也是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通用做法。
2.1.4 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的發(fā)展變化
1)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的選擇特點。①不同動作使用的差異化。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中包含了大量高難度的、最后靜止姿態(tài)為(銳角)十字支撐、(前)水平十字支撐和水平支撐動作,這也是優(yōu)秀運動員創(chuàng)新動作、優(yōu)化編排、表現自身技術特點以及提高成套動作難度的重要選擇。2013-2015年世錦賽單項決賽中,該組別動作出現11~13個/29~31次,且以E組及以上高難度動作居多,足見優(yōu)秀運動員的重視。但是,綜合3屆世錦賽運動員使用的成套動作,各種動作明顯表現出分散與集中的差異化發(fā)展特點,除“經背水平拉上成十字支撐”“直臂直體向后滾翻成水平十字支撐”高頻率使用外,其他動作在每次比賽中基本維持在1~3次,且不同屆次出現的動作甚至都互有差異。
②最高難度動作備受重視。最高難度動作的使用是運動員實力的體現,也是創(chuàng)新編排、博得裁判認同的重要尺碼。巴西奧運周期中,吊環(huán)最高難度動作備受優(yōu)秀運動員重視,F組高難度動作“從背水平壓上成水平十字支撐”“直臂直體向后滾翻成水平十字支撐”和“經背水平直臂直體壓成倒十字支撐”在比賽中多次使用,3個F組動作在2013-2015年世錦賽單項決賽中均出現9次;特別是“直臂直體向后滾翻成水平十字支撐”在3屆世錦賽單項決賽中分別出現6~7次,成為巴西奧運周期吊環(huán)動作的重要發(fā)展。另外,3屆世錦賽單項決賽中荷蘭的范杰爾德、俄羅斯的阿布里亞金以及法國的艾特賽德均使用了上述兩個F組動作,進一步說明了優(yōu)秀運動員對高難度動作的重視。
③力量過渡動作的頻繁使用。為了利于動作間的有效銜接、降低環(huán)繩的擺蕩等,優(yōu)秀運動員往往采取易控制的力量動作或簡單動作進行過渡?!皬幕蚪洷乘街苯永铣墒种巍保{卡雅馬)在成套動作中發(fā)揮了過渡動作的作用,在比賽中高頻率出現(2013-2015年世錦賽單項決賽中各出現7次);“從或經背水平直接拉上成十字支撐”的前面一般連接水平十字支撐和十字支撐動作,其后則連接擺動至靜止動作或擺動至手倒立(運動員一般采取“納卡雅馬”慢落下成懸垂,然后成倒懸垂,再接擺動至靜止動作或擺動至手倒立,這種做法意在減少環(huán)繩的過多晃動等問題)??梢钥闯觯凹{卡雅馬”與十字支撐和/或水平十字支撐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④“倒十字支撐”動作的穩(wěn)定發(fā)展。以結束姿態(tài)為“倒十字支撐”的動作中,在3屆世錦賽單項決賽中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基本維持在5~6次,使用次數相對較少,主要涉及“從懸垂直臂直體慢拉上成倒十字支撐”“從十字支撐直臂直體壓上成倒十字支撐”“從水平十字壓成倒十字支撐”。“倒十字支撐”動作使用次數少,這歸因于運動員完成倒十字過程和最后姿態(tài)肩角度過大、倒立不穩(wěn)等問題有關。
2)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的編排特點。當今,優(yōu)秀運動員“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的編排呈現出兩個特點:①力量(靜止)動作的直接連接。這種編排在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成套動作中普遍采用,力量(靜止)動作的直接連接可以很好地避免環(huán)繩的晃動,運動員一般在前1/4套動作進行編排,如“直臂直體后滾慢翻成水平支撐”接“從背水平壓上成水平支撐”接“直臂直體后滾慢翻成水平十字支撐”。②簡單動作過渡。即在“力量和靜止動作”前使用諸如“倒懸垂”“懸垂向前慢轉肩”等簡單動作進行過渡,如“直臂直體后滾慢翻成水平十字支撐”落下接“倒懸垂”接“直臂直體壓上成倒十字支撐”。通過簡單動作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環(huán)繩的晃動,達到避免扣分的目的,并且可以獲得短暫的休息。
2.1.5 下法動作的發(fā)展變化
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對吊環(huán)下法動作的選擇主要涉及“直體后空翻2周轉體360°”“直體后空翻2周轉體720°”,且以“直體后空翻2周轉體360°”居多。F組的“直體后空翻2周轉體720°”在3屆世錦賽中僅有3人4次使用,如2015年世錦賽尤浩和美國的威特伯格、2014年世錦賽俄羅斯的伊格納特耶夫、2013年世錦賽日本的山室,高質量完成下法動作是運動員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
從世界大賽比賽實況看,由于吊環(huán)很難形成穩(wěn)固的支撐點,運動員完成下法動作整個過程中,往往存在空中分腿、屈髖(尤其是第二周)、落地不穩(wěn)等問題,這可能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成績及名次。2015年世錦賽單項決賽中劉洋環(huán)上動作并不劣于第一、二名,但最后下法出現空中分腿、落地一大步的失誤,導致與冠軍失之交臂。因此,高質量下法應是運動員的發(fā)展方向,這也應是中國男子體操運動員備戰(zhàn)奧運會的重點。
2.2 巴西奧運周期吊環(huán)難新動作的出現
2.2.1 擺動至靜止動作
2013年以來,“擺動至靜止動作”中出現了多個最后靜止狀態(tài)為銳角十字支撐的難新動作,如“李寧2成銳角十字”(E組,又名楚卡哈拉)“前空翻在環(huán)中直接成銳角十字”(E組,日本運動員田中在2014年南寧世界體操錦標賽中首次完成)“屈伸上成銳角十字支撐(D組,又名莫利納里)后擺成銳角十字支撐(E組,又名加藤),這些動作是在銳角十字支撐出現后的新發(fā)展,比賽中尤其以日本運動員使用居多。2014年以前,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并未對銳角十字支撐動作的“屈體”程度提出嚴格要求,運動員完成上述動作時往往存在屈體不足等質量問題。為此,2014年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要求所有的“銳角十字類”動作都必須直腿完成,腿和面部的距離不超過“手掌”大小的距離,并且在成套動作中只有在動作連接之間必要時才能屈臂。這一措施提高了“銳角十字類”動作的完成質量,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關動作的發(fā)展。
2.2.2 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
本研究依據動作的最后靜止狀態(tài),將動作簡要分為(前)水平十字和水平支撐動作、(銳角)十字支撐動作和倒十字動作三類。
1)(前)水平十字和水平支撐動作。巴西奧運周期中,(前)水平十字和水平支撐動作難新動作出現多個,并且出現F組高難度動作?!敖洷乘剑o需停留)直體拉上經十字支撐成前水平十字支撐”(命名“扎赫蘭”,F組,2013年世錦賽中埃及運動員扎赫蘭首次完成),“從懸垂直臂垂直拉上成水平十字支撐或水平支撐”(命名“巴蘭丁”,E組,2013年歐洲體操錦標賽俄羅斯運動員巴蘭丁首次完成),“直臂直體向前慢翻經十字懸垂再壓上成水平支撐”(D組,香港運動員吳翹充在2014年仁川亞運會首次完成),“直臂直體慢翻上成前水平十字”或“阿扎良成前水平十字”(E組,英國運動員塔洛克在2014年南寧世錦賽中首次完成),這些動作在任何慢翻上階段、經過懸垂部位時或動作轉換過程中不允許出現支撐姿勢,否則將會扣分或導致動作不被承認。
2)銳角十字支撐動作。銳角十字支撐動作的出現是巴西奧運周期吊環(huán)難新動作發(fā)展的代表,“直臂直體后翻慢壓上成銳角十字支撐”(E組,2013年世錦賽中新加坡運動員Wei An Terry TAY首次完成)要求在動作轉換過程中不能出現任何支撐、停頓,“從懸垂或倒懸垂直臂直體向前慢翻成十字懸垂或直角十字”(D組,亞美尼亞運動員達夫迪安阿圖2014年卡塔爾多哈挑戰(zhàn)杯首次完成)要求在完成過程中不允許有擺動成分,“從前水平懸垂直體直臂壓上成銳角十字或PINEDA壓上成銳角十字”(E組,2014年南寧世錦賽代表澳大利亞參賽運動員冢原直也首次完成)重點強調的是銳角十字時的屈髖程度,并且強調了“從”(“前水平”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以獲得承認)而非“經”。
3)倒十字動作。巴西奧運周期中出現的倒十字難新動作多帶有向前慢翻過程,“從前水平懸垂直體直臂壓上成倒十字或PINEDA壓上成倒十字”(E組,2014年索菲亞歐洲錦標賽保加利亞運動員柏圖尼亞斯首次完成)要求從前水平至倒十字過程中不允許出現任何支撐,并且要求從前水平懸垂經十字懸垂至倒十字一直保持直體姿勢至最后姿勢;“直體直臂向前慢翻經十字懸垂成倒十字”(E組,美國運動員永利在2014年加拿大密西索加泛美錦標賽首次完成)動作要求在任何慢翻上階段或經過懸垂部位時不允許出現支撐姿勢,否則將會被扣分或導致動作不被承認。
3 結論
3.1 優(yōu)秀運動員對“屈伸上和擺動動作”選擇主要集中在“前空翻2周類”動作,“擺動至手倒立動作”表現出懸垂擺動成手倒立的優(yōu)先發(fā)展和懸垂擺動至手倒立的波浪發(fā)展特點。
3.2 優(yōu)秀運動員對“擺動至靜止動作”發(fā)展表現出不同類型動作的非均衡發(fā)展和重視以“擺動”完成靜止動作的特點;編排主要有有力量(靜止)動作直接連接、簡單動作過渡和空翻動作直接連接三種方式。
3.3 優(yōu)秀運動員對“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發(fā)展上表現出重視最高難度動作的選擇、力量過渡動作頻繁使用、“倒十字支撐”動作穩(wěn)定發(fā)展的特點,編排主要有力量(靜止)動作的直接連接和簡單動作過渡兩種類型。
參考文獻:
[1]祝文鋼,周曰智.當今世界男子競技體操動作的發(fā)展態(tài)勢[J].體育學刊,2015,22(1):109-113.
[2]姜斌.從第30屆奧運會看世界吊環(huán)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勢[J].濟寧學院學報,2013,34(3):86-91.
[3]張瑞會.第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比賽成績分析[J].體育科技,2015,36(4):46-47.
[4]關朝陽.當代世界男子吊環(huán)比賽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9):67-61.
[5]國際體操聯合會.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2013-1016年)[S].2013.
[6]周曰智.新奧運周期中國男子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動作的發(fā)展[J].體育學刊,2010,17(5):78-85.
[7]周曰智.第29屆奧運會男子體操單項決賽動作分析[J].體育學刊,2009,16(2):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