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爭
【中圖分類號】G62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3-0-01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應(yīng)充分認識到二者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jié)合起來,使之和諧統(tǒng)一,達到語文教學中的雙贏。具體做法如下:
1、注重指導學生通過閱讀進行素材積累
現(xiàn)代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發(fā)表,二者是‘積蓄與‘傾吐的關(guān)系”。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為寫作積累素材。
首先,利用課內(nèi)閱讀教學指導學生積累素材。課內(nèi)閱讀是中學語文閱讀課的最重要形式,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興趣,并指導學生針對不同文體通過閱讀積累素材為作文服務(wù)。如《我的空中樓閣》一文,教師在分析課文時對文中小山及小屋環(huán)境的描寫既要分析出文中描寫的美感,又要提醒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重點段落加以重點記憶。如第五段“山上有一片純綠色的無花樹,花是美麗的,樹的美麗也不遜于花?;ê帽热说拿纨?,樹好比人的姿態(tài)。樹的美在于姿勢,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學生記住這段描寫完全可以稍加改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增加文章的色彩和感染力。其它文體閱讀亦是如此,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課內(nèi)閱讀積累大量好的素材,在寫作時就不會無話可說,寫出的文章就會飽滿,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其次,利用課外閱讀教學指導學生積累素材?!扒谟谧x書,逸于作文”,但光憑課內(nèi)閱讀積累素材是不夠的。教師可以利用部分上課時間帶領(lǐng)學生閱讀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帶領(lǐng)學生進行分析,挖掘其中的精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課外閱讀增長見識,并通過感悟思考培養(yǎng)出分析與表達能力。這樣通過課外閱讀了解的知識和感悟被積累下來,在作文時靈活地將之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素材,學生就會改變“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與檔次。
2、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完善、凝練自己的寫作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忽視詞匯和語言積累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沒有語言材料的積累閱讀就會被架空,從而直接影響到寫作時的語言表達。在閱讀中充分積累語言,作文的面貌則會煥然一新。一首清新優(yōu)美的古詞、一段典雅浪漫的句子用連貫的筆法用于文中,學生的文章一定會生動吸引人。歷年來,高考滿分作文,因詞匯豐富、語言優(yōu)美文筆好而取勝的為數(shù)不少。如一篇作文開頭“曾經(jīng)熱血沸騰地仰視你,愛你的一切。中華—我的文化,那是《詩經(jīng)》中的一注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華美的楚辭,閃閃發(fā)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爭鳴;那是大唐華章,仙樂飄飄;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長城的細細青苔,那是岳麓山莊的依依夕陽……漫步在中華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歸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黃的書頁,將精華與糟粕統(tǒng)統(tǒng)吸收”,作者生動優(yōu)美細膩的語言,沒有豐富的詞匯語言積累是寫不出來的。這樣,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刻意地積累詞匯、語言,然后靈活運用到寫作中,久而久之,學生寫作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文章也會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
3、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
一篇文章只有厚重的素材、豐富的詞匯和優(yōu)美的語言是不夠的,必須用靈活、恰當?shù)膶懽骷记蓪⑦@些素材、語言按照最適合的方式組織起來,一篇完美的文章才能形成。
首先,選材是基礎(chǔ)。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具有鮮明特征的代表性文章,引導學生去探索選材的技巧。如學習《背影》一文,可以通過分析父親爬過月臺為兒子買橘子一段。父親為了給“我”買橘子,拖著肥胖的身體吃力地過月臺這一幕,讓本來覺得自已已經(jīng)獨立父親來送行是多余的“我”潸然淚下,也更讓學生們讀之感到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時,教師就應(yīng)該指出文章的選材特點和優(yōu)點:選取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表達真摯細膩的感情??梢宰寣W生們也找出身邊一段真實的回憶寫作揣摩。這樣可以糾正學生們?yōu)榱说酶叻侄帉懸恍├淄?、感情不真摯的奇、大事件,使文章以情取勝?/p>
選材確定后,思維布局是關(guān)鍵。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具體細致地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并對不同文體的思路進行探索、分析、歸類。指導學生閱讀記敘文時要關(guān)注情節(jié)的發(fā)展;閱讀議論文時要思考作者論證的過程;閱讀說明文時要思考說明順序和方法;閱讀詩歌時思考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安排情節(jié),烘托意境的。
豐富的材料加之合理的布局,一篇好的文章已初步形成。接下來就要注意一些小的細節(jié)方面的技巧了。其中修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也是學生比較容易掌握的一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予以重視。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教師應(yīng)重點講解景物描寫,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美的同時,也學會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像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焙喍痰囊欢尉拔锩鑼?,比喻、排比、通感三種修辭手法運用得淋漓盡致,給文章增添了無窮的美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對其進行仿寫掌握其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行文中。除了這些,描寫方法,敘事方法等一系列寫作技巧都可以從閱讀中獲取,并經(jīng)過仿寫、研究、思考內(nèi)化為自己的技巧用到寫作中。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思考并總結(jié)掌握了各種文體的選材、構(gòu)思、修辭等技巧,在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就會顯得輕松自如。寫作的內(nèi)容也會由蒼白無力變得豐富充實,語言優(yōu)美,極富感染力。
閱讀與寫作是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語文教學中應(yīng)充分聯(lián)系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用各種方式將二者結(jié)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為作文進行素材積累、語言完善、技巧提高和情感遷移。這樣,二者相輔相成,達到相得益彰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的雙贏,對現(xiàn)代教學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