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3-0-01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寫到“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正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知睹影知竿乃妙”,道出了側(cè)面描寫的藝術(shù)真諦?!读主煊襁M賈府》中有許多細節(jié)描寫,這些“細枝末節(jié)”,意蘊豐富,從側(cè)面刻畫了小說的主要人物,突顯了人物獨特鮮明的性格,堪稱“睹影知竿”的典范?,F(xiàn)舉例分析、探究如下。
兩行小字:不同身份的“落款”
進入堂屋中,抬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蜼彝,一邊是玻璃酼。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對聯(lián),乃烏木聯(lián)牌,鑲著鏨銀的字跡,道是:
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xiāng)世教弟勛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
這兩行小字,均屬于“落款”?!奥淇睢保冈跁?、書信、禮品等上面題的上款和下款?!吧峡睢?,指在給人的信件、禮品、書畫等上面寫的對方的名字或稱呼;“下款”,指在給人的信件、禮品、書畫等上面寫的自己的名字或別號。(《現(xiàn)代漢語詞典》)兩處落款均是“下款”。前者在正文之后,后者在正文下方,表現(xiàn)出兩者與主人之間的不同關(guān)系。
第一行小字,由兩部分組成:第一句“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點明了“榮禧堂”大匾的來源及題寫時間,表明題字是皇帝御筆親書的;第二句“萬幾宸翰之寶”,是皇帝印章上的文字,其中“萬幾”同“萬機”,就是萬事,形容皇帝政務繁多,日理萬機;“宸翰”指皇帝的筆跡;“宸”指“北宸”,即北極星,代指皇帝;“翰”,指墨跡、書法;“寶”指皇帝的印璽。短短兩句,卻包含著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既表明了題字送匾者的身份地位,也表明了賈府家庭財富的來源,又彰顯了賈府受匾人對當朝皇帝的敬重,還表明皇帝對賈府的厚愛,進而強調(diào)了賈府的煊赫的社會地位,真可謂“一箭五雕”。
第二行小字,是典型的細節(jié),可在實際教讀中,師生往往對此輕描淡寫或忽略不思。其實,這里“大有文章”。甲戌側(cè)批:“先虛陪一筆?!迸粕系囊恍行∽?,“道是‘同鄉(xiāng)世教弟勛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常識等內(nèi)容,不了解這些內(nèi)容,就不能更好地準確理解其包含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態(tài)度。其中,理解這句話的關(guān)鍵在于準確斷句。
“同鄉(xiāng)”,指同一籍貫的人(在外地時說),交代了兩家之間的地域關(guān)系,拉近了彼此之間感情的距離,流露出“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互幫度饑荒”的心態(tài)。
“世教”,《紅樓夢》第九回中有“世兄”“世翁”之稱,從構(gòu)詞方式看,“世教”,與“世交”“世親”“世襲”相同,“世教”即“世交“的關(guān)系,包括兩種情形:一指上代就有交情的人或人家,二指兩代以上的交誼;而“弟”字,指朋友相互間的謙稱,這里則是穆蒔稱賈政為世教兄,稱自己為“世教弟”,流露出他對富貴之極的皇親國戚賈氏的恭維、攀附之情態(tài)??梢姡@里的“世教弟”,表明了兩家的交情關(guān)系“非同一般”。
“勛襲”,“勛”是功勛;“襲”是承襲、沿襲;“勛襲”應是“因功勛而沿襲”?!皷|安郡王”,是封號。“郡王”,爵位名,漢、魏時只封王爵;西晉武帝封建子弟為王二十余人,以郡為國;唐宋以后,郡王皆為次于親王一等的爵號;清代宗室封爵第三級稱為多羅郡王,簡稱郡王。(《簡明中國歷代管制詞典》)曹寅之婿、曹雪芹的姑父那爾蘇為平郡王,曾隨皇十子(康熙第十子)允禵西征厄魯特蒙古,三年后,代理允禵職務(《清圣祖(康熙)實錄》)?!都t樓夢》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見熙鳳賈瑞起淫心》,也提到“南安郡王、東平郡王、西寧郡王、北靜郡王四家王爺”,便是明顯的依據(jù)。“勛襲東安郡王”,表明了題字贈匾人的身份來源及顯赫的社會地位。
“穆蒔”,交代了題字的人物。
“拜手書”,是斷句的關(guān)鍵,也是理解該句意思的難點疑惑之處。請先看兩個概念:
“拜手”,是古代的男子一種跪拜禮;既跪,兩手拱合,俯頭至手與手心平,而不至地,故稱“拜手”,亦叫“空手”“空首”。古人曾有“九拜”之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保ā吨芏Y》)這里便明確了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應遵循的規(guī)定禮儀。
“手書”,《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六版)的解釋有兩個義項:①動詞,親筆書寫。如,橫幅上“天下為公”四個字為孫中山先生手書。②名詞,親筆寫的信。如,今天接到了家父的手書。這兩個例子中的“手書”,均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介紹的。
從上文看,穆蒔對賈政執(zhí)“弟”之禮,表現(xiàn)出一種謙恭的心態(tài);執(zhí)“抬舉”之情,流露出一種攀附的心理。可見穆蒔對賈府執(zhí)的是“大禮”。“拜”字則不能表達這種“大禮”的程度(《現(xiàn)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行禮表示敬意),而“拜手”恰好契合這種情景氛圍。據(jù)此,“拜手”與“書”,兩者應切分開來;“拜手”是“書”的情態(tài),用來修飾穆蒔題字的“恭維”之情。由此可見,該句的正確讀法應為:
同鄉(xiāng)/世教弟/勛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
這行小字,這個“落款”,其稱謂的先后順序也是大有講究的。題字人先稱同鄉(xiāng),為的是將地理位置拉近;次稱“世教弟”,為的是將兩家的交情關(guān)系擺明講深;最后再稱“勛襲東安郡王”這個顯赫高貴的嚼號,“千呼萬喚始出來”,為的是強力突顯這位同鄉(xiāng)“小老弟”的顯貴地位,其最終目的仍在于以顯貴“襯托顯貴”,東安郡王尚且如此,賈府當時的煊赫地位可想而知。
總之,從組材上看,這處細節(jié)側(cè)重于“視覺”言在“此”,而意在“彼”,借助林黛玉的眼睛觀察,“總借俊眼看出來”,刻畫出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處事態(tài)度和“細心聰慧”的性格,真實地再現(xiàn)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于此可見作者那高超的謀篇布局的匠心。“睹影知竿”,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