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英語對比綱要》述評

2016-06-30 19:57:23潘正華
科技視界 2016年15期

潘正華

【摘 要】《漢英語對比綱要》是潘文國先生在漢英對比上的力作,其對漢英比較與對比及其哲學基礎(chǔ)、漢語與英語簡史及其研究史、漢英語法特征、漢英基本結(jié)構(gòu)的對比、漢英句子宏觀對比以及漢英語序的微、宏觀對比,漢英虛詞對比,以及漢英語法組織對比及心理對比做了詳實的論述,并對漢英對比100年的研究歷程進行了梳理。

【關(guān)鍵詞】漢英對比;宏觀對比;微觀對比

0 引言

比較與對比是語言接觸、文化接觸后人對語言、文化的一種認知方式。趙元任也曾說過:“所謂語言學理論,實際上就是語言的比較,就是世界各民族語言綜合比較分析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保ㄒ耘宋膰?,1997)語言中的比較,可以在同一語言中進行,也可以在不同語言中進行;可以是共時的,也可以是歷時的。對比語言學的思想和理論基礎(chǔ)可以上訴到19世紀上半葉的洪堡特,但對比語言學作為一門學科是在20世紀以后形成。其有著歐洲與美國兩個源頭。漢英語作為兩種不同語系中的語言,都擁有眾多母語說話者。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語言接觸不可避免。因此,語言比較不可避免。也正是因為比較,產(chǎn)生了我國第一部漢語語法《馬氏文通》以及黎錦熙的《新著國文語法》、《中國文法要略》、趙元任的《中國話的文法》和王力的《中國現(xiàn)代語法》及《中國語法理論》(連淑能,1993)。漢英對比研究可以“……促進人們對所對比語言的研究,并為語際翻譯、語言教學和雙語詞典的編撰提供理論上的指導(dǎo)?!保ㄅ宋膰?997)潘先生的《漢英語對比綱要》盡管不是新書,但是對其做一評介,讓讀者了解漢英語的異同是不無益處的。

1 該書主要內(nèi)容

全書從什么是比較語言學和對比語言學開始?!氨容^語言學”也叫“比較語法”,“它的主要職責是進行歷時的研究,為一些親屬語言建立一個共同的母語”;而“對比語言學則更多的被稱作對比分析……,它進行的主要是共時的研究,通過比較不同語言間在語音、詞匯、語法、修辭等等方面的異同,來尋求語言的變換、對應(yīng)及干擾等關(guān)系,為語言教學、語際翻譯及本族語的研究服務(wù)?!本o接著,潘先生就進行對比研究的原因及意義做了分析,并指出了進行對比研究的方法及途徑:“一個中心,兩種途徑,三種角度,四項條件”。

在第二章中,潘先生探求對比研究的哲學基礎(chǔ):語言是一種世界觀,并在本章結(jié)尾明示了語言是一種世界觀對對比研究的意義。

人們都說不懂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同樣,不懂歷史的研究者是茫然的研究者,他的研究是沒希望的。潘先生在接下來的兩章內(nèi)介紹了漢英語的歷史及漢英語的研究歷史。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以后,推行“書同文”政策,統(tǒng)一了語言文字,促進語言的規(guī)范化。之后,漢語經(jīng)歷了三次大的語言融合,大致分為四個時期:上古期(南北朝以前)、中古期(南北朝—宋)、近古期(金、元—清)、現(xiàn)代期(“五· 四” 以后)。而英語及其民族的形成與其被侵略的歷史緊密相連,大致可以分為:古英語時期(500-1066)、中古英語時期(1066-1500)、現(xiàn)代英語時期(1500-)。由于它們自身的歷史原因,在發(fā)展中漢語表現(xiàn)出獨立性與穩(wěn)定性,而英語則表現(xiàn)出開放性和劇變性。我們也不難看出,漢語的歷史比英語的歷史悠久得多。但是在語法研究上,漢語遠遠滯后于英語。潘先生在書中把英語語法的研究分為五個時期。而中國的真正的語法研究是從1898年的《馬氏文通》開始,比1568年第一部英語語法書晚了幾百年,而且中國的語法研究一直沒有脫離西方語法研究的框框,受到了西方語法的束縛。

什么是特征?潘先生在下面的第五章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認為特征是比較出來的,是一個相對概念,必須從本質(zhì)著手。通過對比漢英兩種語言,他把漢英語的特征概括為兩條:漢語語法是隱性的,英語語法是顯性;漢語語法是柔性的,英語語法是剛性的。原因大概是漢語是語義型語言而英語是形態(tài)型語言;漢語是音足型語言,而英語是形足型語言。

如果前面幾個章節(jié)是對漢英語言進行宏觀上分析,潘先生在第六、七、八、九、十章中便是從微觀處著眼來觀察了。當然我這里談及的宏觀與微觀與其在書中提到的略有不同。

在討論漢英語法的基本單位的時候,潘先生首先提及了音韻,區(qū)分了語音學與音韻學的不同,認為語音學重生理性和物理性,是人類的共性,而音韻學是為民族所特有的,并且比較了漢英兩種語言在音韻上的不同。同時,潘先生也把漢英文字進行了對比,認為“拼音文字走的是一條間接的道路,從概念先到語音再到文字,因此語音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在這種體系里,文字只能是‘符號的符號;而漢字走的是另一條道路,以形寫意,從概念直接到文字。在這種體系里,文字就是語言的符號,文字的研究就是語言學的研究。”另外,漢英兩種語言到底何為“本位”的問題也在書中得到了闡述:漢語的字本位與英語的詞本位。

在討論了漢英語法的基本結(jié)構(gòu)后,潘先生又從宏觀的角度來討論漢英句子。首先,什么是句子?潘先生對比了對漢英句子的不同理解。我國古人有音句、義句的區(qū)別。英語是樹式結(jié)構(gòu)語言而漢語是竹式結(jié)構(gòu)語言。英語是主語—謂語型語言,漢語是話題—說明型語言。

在宏觀討論完句子后,潘先生又分別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來討論語序。在微觀角度方面,他又從構(gòu)詞法層面、短語層面、小句層面、句子層面方面做了一定的對比,但是他也意識到微觀研究的不足:1)很難形成真正的對比,2)容易忽視動態(tài)的比較,3)前提的未經(jīng)證明性。微觀的語序?qū)Ρ缺M管有意義,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對兩種語言語序的認識。因為漢語是一種語義型語言,音足型語言,而英語是一種形態(tài)型語言,形足型語言,在宏觀上,漢語與英語受到一些規(guī)律的支配。漢語重邏輯,英語重形態(tài)。漢語遵守音韻律,英語遵守貼近律。邏輯律包括時間上的先后律,空間上的大小律,心理上的輕重律,事理上的因果律。他也強調(diào)說漢語重邏輯律并不是說其他語言不重視邏輯,英語也重視邏輯,只不過以形態(tài)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罷了。另外,漢語的語序也是靈活的,有時并不一定和邏輯順序一致。如果說打破英語邏輯順序的是形態(tài),那打破漢語的邏輯順序的便是漢語的音韻和節(jié)奏特點。而影響英語語序的除了形態(tài)之外,還有“臨近原則”。

隨著語言的發(fā)展,英語越來越由綜合型語言演變成分析型語言,這樣英語在形態(tài)上變得越來越簡單。為了彌補這個損失,英語借助了虛詞,因此在虛詞的使用上也表現(xiàn)出剛性。而漢語是語義型語言,虛詞的使用則是語義虛化的產(chǎn)物和填補語義空缺的語音手段,因此在使用上也表現(xiàn)出彈性和柔性。不過在進一步討論虛詞之前,潘先生首先明確了各時期對虛詞的界定,也出現(xiàn)了不同的術(shù)語,因此在這些術(shù)語的使用上是值得注意的,不能混用,不然會貽笑大方。同時,他也指出了漢語虛詞另外的表現(xiàn)形式—格式。

如果說上面的是從字、詞、短語、小句、句子的角度來討論,那么第十一章,潘先生上升到篇章的角度來談?wù)摑h英對比。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當然兩者有時可以倒過來,這里談?wù)摰膬H僅是大部分情況。

在第十二章,潘先生從語言使用者的心理角度來解釋漢英的不同。漢語是語義型語言,重悟性,英語是形態(tài)型語言,重理性推理。而悟性的特點是參與意識,理性是距離意識。這樣就有了漢英兩種語言的主題意識與客體意識的差別。另外,漢英的區(qū)別也有整體意識和個體意識的差別。

在第十三章中,潘先生對漢英對比一百年歷史做了一個梳理,也是對全書的總結(jié)。

總之,要對比漢英兩種語言,必須抓住一點的是:漢語是語義型語言而英語是形態(tài)型語言;漢語是音足型語言,而英語是形足型語言。把握了這點,也就把握住了基本。

2 評價

《漢英語對比綱要》的正如其書名那樣,對漢英的異同進行了提綱挈領(lǐng),從較高的層面來看待語言的同與異,好比一臺攝像機,往前推,能看到每一個景物的點點滴滴,往后拉,能看到事物的全景。這樣看待事物就會更空靈,會更理性,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有宏觀的把握,也有微觀的拿捏。全書章節(jié)的安排首先從宏觀上對漢英對比進行闡述,使讀者對漢英語有整體的把握,然后按照語法單位的大小進行微觀觀察,宏觀里面也有微觀,微觀里面也有宏觀,邏輯緊密,渾然一體。

全書既有對前人理論的繼承,也有獨到的見解。潘先生認為,在語言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上,宏觀更為重要。這為后來研究指明了一個方向,特別是對普通語言學研究?,F(xiàn)在的年輕學者在做語言學研究的時候,往往只會抓住某種語言現(xiàn)象進行研究,從而給出某種程度上的解釋,但脫離于語言系統(tǒng)大框架的解釋是牽強的,甚至與整個語言系統(tǒng)是相抵觸的。當然,這個不是說微觀研究不重要甚至要不得,而是說我們應(yīng)該重視宏觀研究。我們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中國缺乏像喬姆斯基、韓禮德等這樣的語言大家,就是我們?nèi)狈@種對語言的宏觀把握和宏觀構(gòu)造,結(jié)果導(dǎo)致我們對語言的微觀研究都是在西方語法體系下的零碎研究,對漢語的研究也是在西方語法體系下的附會。從1898年中國第一部漢語語法書《馬氏文通》到現(xiàn)在,漢語始終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語法解讀,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打破陳規(guī)一切重來的勇氣去宏觀構(gòu)造一個新的語法體系。因此,在我們的日常語言研究中,我們要重視語言的宏觀研究。潘先生從哲學的發(fā)展角度來看待語言其實也是為了達到這種登高望遠的效果。潘先生認為語言是一種世界觀的觀點也與其哲學、語言心理學是一致的,也是對語言的一種宏觀把握。另外,將音韻和文字的對比提高到十分重要的高度是潘先生的貢獻。

《漢英語對比綱要》著重論述的是漢英語的不同。漢英語中其實存在大量的共性的東西,這個應(yīng)該是漢英對比研究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其研究成果對普通語言學的理論研究以及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正遷移應(yīng)該是有益處的。因此,除了宏觀上把握語言的相異之處外,我們還可以從共性方面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潘文國.漢英語對比綱要[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7.

[2]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湯靜]

长宁县| 霍林郭勒市| 会同县| 东丽区| 南通市| 买车| 民权县| 波密县| 仪征市| 定边县| 舟曲县| 来安县| 合川市| 张北县| 明溪县| 鄂州市| 县级市| 云南省| 昌江| 邯郸县| 九龙城区| 罗定市| 临清市| 平谷区| 合川市| 嘉定区| 富川| 禹城市| 古交市| 英山县| 资讯 | 永吉县| 青岛市| 新源县| 高青县| 永宁县| 嘉兴市| 津市市| 盈江县| 青龙|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