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晨菲
摘 要:通過閱讀魯敏小說,筆者發(fā)現魯敏是一位擅長心理描寫和精神分析的作者,本文中也大量運用精神分析理論,然而本文卻多處表現出對精神分析的不屑與批判,兩者態(tài)度產生矛盾。本文試圖運用作者產生矛盾態(tài)度的精神分析理論來對這一矛盾進行探討。
關鍵詞:墻上的父親;精神分析;矛盾態(tài)度
“去他媽的精神分析,誰能貼近所謂的心靈深處,什么前因后果,什么無意識下意識,見鬼去吧,我們姐妹倆的往事、我們的悲歡、我們的靈魂,從來就是不適能夠附屬的能夠分析的!”
似乎這在文中單獨成一段的話語是作者對于精神分析的抵觸與不屑,但是通過對本文以及魯敏其它小說的閱讀,發(fā)現魯敏的小說中人物的痛苦往往并非是由毀滅性的災難所造成的,更多的是人物令人難以理解的癖好和精神的偏執(zhí)導致的,同時也發(fā)現魯敏是一個擅長心理描寫和精神分析的作者,那為什么文中還要通過王薔之口喊出“去他媽的精神分析”呢?
一
“俄狄浦斯情結”是本文發(fā)展的一個基礎,俄狄浦斯殺父娶母,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都有的一種欲望的典型,而女孩的情結更為復雜,她們最開始表現出對母親的依戀和對父親的敵意,隨后則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將母親排擠出局,獨占父親,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表現出來。正是由于父親的車禍,還可能是與另一個女子幽會時的車禍,以及父親經常郁郁寡歡、常常神情復雜地瞧著王薔和王薇,這些都使她們在對于父親的性沖動受到了挫折。
王嬙喜歡在公用廁所的窗沿上窺視鄰居父女的相處,來獲得性沖動的滿足,但是通過心里方式緩解欲望既不能取代對欲望的真實滿足的渴求,于是她憎恨父女之間親密的關系,當她看到老溫和女兒的親密時,她的煩躁、急迫、想大便等癥狀無不顯示出她的精神病態(tài),同時她喜歡比他老上很多的男人把對父親的性沖動投射到年長男人的身上,喊老溫“老爹”、熱愛老溫的皺紋,喜歡具有男性氣息的體毛,文中心理醫(yī)生也分析她涉及有違常倫的戀愛、情感高度不良。精神分析中認為幻想是構成欲望核心所在,而原始場景幻想是有關母親性交面的幻想,是對以創(chuàng)造出我們的目的的交配活動的幻想,對于孩子而言這一場景無疑是他根據別人的只言片語的敘述等方式觀察和再造出來的。文中王嬙常常會想起父親的夜場電影、母親的對待相好的態(tài)度和神情,都對王嬙潛意識的性幻想產生傷害,正如文中心理醫(yī)生所說的對家庭情感模式存在深深的懷疑和拒絕。
而王薇欲望的發(fā)泄方式則是吃,無意識地不停地吃來獲得感官的滿足,隨著姐姐的出嫁和母親的陪嫁,使得原本有些病態(tài)的王薇更是受到刺激,發(fā)展為早上一起床、牙不刷臉不洗,就開始吃,走路、等公交,從餐桌到沙發(fā)再到床上,不停的吃通過牙齒和舌頭咀嚼,脖子的吞咽來滿足欲望,并且王薇關于第一次偷東西被發(fā)現的記憶不是羞恥而是陌生男人的親吻,因此她享受偷東西時的興奮和欲望的滿足,通過這些方式來獲取快感。但自我與超我的個體沖突,使得她覺得吃東西會長胖,內心充滿焦慮與負罪感,于是她吃完就摳吐或者偷取吃食。這些文中心理醫(yī)生也進行了詳盡專業(yè)的分析。
綜上可見,運用精神分析理論去看這篇《墻上的父親》時,仿佛人物是依據精神分析的理論而塑造出來的,文中的心理醫(yī)生對王薔和王薇姐妹進行分析非常專業(yè)且對精神分析運用熟練,足以證明作者本人對精神分析的了解與運用,更不禁讓我懷疑這位擅長精神分析的醫(yī)生是不是擅長精神分析的作者化身呢,?作者是不是化身為心理醫(yī)生來對自己本能投射的人物進行透視與分析呢?
二
通過上面分析作者本人對精神分析理論的熟悉并且可以熟練運用到作品中,甚至可能這位醫(yī)生就是作者本人來對文中人物進行透視與分析,那為什么文中多次提到對精神分析的抵觸與不屑呢?
精神分析理論中認為藝術家的幻想則是一種"升華"作用,把本能的沖動投射出去。而文學創(chuàng)作者則是借用文學創(chuàng)作書寫內心的幽深,進行幻想的"升華",本文作者魯敏自己也曾說過也說過"寫作把我從虛妄的生活中解脫出來。且閱覽魯敏的小說,很多小說里都有無父情景的設置,這和作者的經歷不無關聯,尤其是本文更像是作者的一篇傳記小說。但作者運用藝術技巧克服她的幻想在人們心中所引起的厭惡感,從而使自己因壓抑而形成的精神緊張得到解除。而精神分析就是要找出人們進行化裝和揭露的種種痕跡,人在揭露時,往往是部分地有選擇地揭露。這就是為什么,心理醫(yī)生在對王薇進行分析后,王薔的反應是只是感到氣惱,且是對自己的氣惱而不是對精神分析理論的氣惱,而是這好像她成了間接的致病源。但當心理醫(yī)生對王薔作出分析后,王薔的反應是對精神分析的抵觸、不屑、批判,人總是害怕被揭露。而更重要的是無論如何深入地透視、解析自己,人都永遠無法在自己身上看到那些憑借分析而從自己過去中找回的東西。因為再也找不回了,只能借幻想、借文學創(chuàng)作把自己從虛妄生活的帶出,通過對各種各樣的人的感情、身世、黑乎乎的秘密、哀戚與慈悲的感知來獲得自我欲望的補償。所以作者透過心理醫(yī)生運用精神分析對她本人的投射王薔進行一番分析后,又借王薔之口表達自己對精神分析的不屑與批判。
參考文獻:
[1] 魯敏.墻上的父親[M].新星出版,2012.
[2] J·貝爾曼-諾埃爾.文學文本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影響下的文學批評解析導論[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3]賴干堅.西方文學批評方法評介[M].廈門大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