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明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由于受升學考試的影響,尤其是受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上,而輕視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而實際情況則恰恰相反,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才是一個人受用一生的財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謀職、合作、討論、請求、匯報、講課、談判、爭論、打官司,甚至吵架,卻處處都要依賴口語表達??谡Z表達已是一個開放社會的需要。
目前,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口語水平很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在學校里沒有受到正規(guī)的教育和系統(tǒng)的訓練。在我們的課堂上,老師一直是主講,說話的機會被老師壟斷,學生發(fā)言的時候少之又少,學生稀少的說話機會只是背書式的回答問題,在課堂上學生幾乎沒有機會用口語表達他們自己。由于缺乏鍛煉,他們甚至都不能夠流利地朗讀一篇課文。相比之下,美國的課堂氣氛卻非?;钴S,老師講的話并不比學生多,學生只要有疑問就可隨時向老師提出,還可以和其他同學討論。老師提問時,學生更是爭先恐后地發(fā)言,贊成、反對之聲不絕于耳,爭辯得很厲害、很熱烈。學生在爭論中不但弄清了問題,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口語的表達能力。
曾在某地舉行的一次全國少兒講故事比賽中,兒童組的選手都只有五六歲,但小家伙們個個口齒伶俐、聲情并茂,每每逗得現(xiàn)場的觀眾忍俊不禁。而少年組的選手大都已是十二三歲的五六年級的學生,與兒童組相比則相形見拙,他們大多只能背書似的匆匆說完早已準備好的演講稿。現(xiàn)場評委紛紛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會說話了?一位兒童組選手的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在幼兒園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講故事,回家也沒有多少作業(yè),就把學校講的故事講給我們大人聽,平時練多了,上臺就不慌了。而另一個少年組小朋友雖然已上了六年級了,上臺后顯得很緊張,每講一句都讓人覺得很費勁,擠牙膏似的,沒講幾句就忘詞了。急得臺下的媽媽不停地提示。孩子的媽媽告訴記者,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也參加過類似的比賽,還拿過獎?,F(xiàn)在大了,反而不如以前了?,F(xiàn)在孩子馬上就要中考了,在校有上不完的課,回家有做不完的習題,平時很少有演講、朗誦一類鍛煉的機會。上課也很少發(fā)言,回家也賴得跟我們說話。每學期的老師評語都是:希望孩子上課踴躍發(fā)言之類。由此看出,鍛煉與不鍛煉對一個人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影響是很大的。
目前,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確實存在著上述奇怪的現(xiàn)象,即年級越高,主動舉手發(fā)言的孩子越少;年齡越大,口語的表達能力越差。口語表達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學歷高的人群中表現(xiàn)更為突出。我想這種怪現(xiàn)象肯定跟我們的課堂教學輕視口語、不注重加強口語教學訓練有關?!熬用粲谛卸G于言,”就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也曾為之發(fā)出感嘆。
我的一位同事是語文老師,她在我隔壁的班級上課。每堂課開始的時候,先有一陣掌聲傳來,幾分鐘后又有一陣掌聲傳來。我很奇怪,下課后問她是怎么回事?她告訴我每節(jié)課開始前三到五分鐘,都要安排一位學生上臺演講,全班學生輪流上臺,演講的內(nèi)容不限,主要是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開始的掌聲是大家鼓掌歡迎輪到的同學大膽上臺演講,后來的掌聲是對演講者的肯定和獎勵。她說自己一直堅持這樣做。我深深地被她感動,我堅信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用的,甚至比他們將來考出的高分更有用。
只可惜,目前我國的各級各類考試和教學評估并沒有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作為一項指標納入考核范疇,這也是造成目前中小學教育和大學教育一概輕視口語教學、最終導致國民口語能力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相反,英語的各類考試中卻有聽力測試和口語測試。因此,我們希望有關研究教育教學改革的部門能盡早出臺相關政策和方案,以推動國民口語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