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
何易于是唐文宗大和年間益昌(今四川廣元)縣令。有一年,上柱國(勛官的稱號)孫樵下基層,途經(jīng)益昌縣時,碰到一群老百姓攔車,吵著討說法。孫樵很納悶,也很好奇,便問個究竟。老百姓說:“皇上下詔書,考察各級官員,我們何縣令為什么才得個中上?”在老百姓的心里,何易于無論如何都應(yīng)該得個“上上”等,所以為他鳴不平。
孫樵在朝為官多年,常下基層,但從未遇到過這種事兒,于是決定把事情搞清楚。他通過詢問得知,何易于為官不計個人得失,甚至寧愿犧牲朝廷考核時尤其注重的某些“政績”,比如當(dāng)時考核制度要求地方官向百姓催征賦稅,他卻不斷向上級打報告申請放寬期限;朝廷要求地方官跟上司搞好關(guān)系,他卻一毛不拔,從不送禮行賄;朝廷要求地方官捉拿更多的盜賊,他轄區(qū)內(nèi)卻沒有盜賊可捉等。
孫樵感慨萬千。所謂“爭者,人之所本也”。為何何易于能放棄“人之所本”的地位之爭,卻做到了不懦弱、不退縮,為百姓利益的高尚之爭、抱負(fù)之爭?帶著這些問題,他進一步訪問百姓,了解了更多何易于的事跡,遂有“必將傳名于死后”的結(jié)論,開始為其撰寫人物“通訊”。
百家講壇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