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紅
【摘 要】《綱要》中指出:材料可以刺激和啟發(fā)幼兒游戲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教師應多途徑地挖掘材料的來源。而廢舊材料,顧名思義就是大家不需要已經(jīng)廢棄或已經(jīng)舊了的物品。我們將大家廢棄的“垃圾”投放到美工區(qū)中,變身為幼兒喜歡的可操作材料。通過“垃圾收集——垃圾分類——垃圾投放——垃圾變身”,一步步闡述“垃圾”變身的經(jīng)過。從而促進幼兒與材料的互動,綻放“垃圾”的魅力。
【關鍵詞】廢舊材料;美工區(qū)
區(qū)域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顒訁^(qū)的材料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玩耍中鞏固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習的效果。美工區(qū)一直是幼兒喜歡的區(qū)域活動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不再滿足美工區(qū)的涂鴉活動,強烈的好奇心驅動幼兒嘗試使用各種美術工具和材料來進行美工活動。廢舊材料是指經(jīng)過處理的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自然物等均可作為幼兒美術活動的操作材料。我們平時生活中的許多看似毫無用處,被我們丟棄的“垃圾”,像吸管、一次性杯子、易拉罐、瓶子等等都是美工區(qū)中最常見的材料。這些廢舊物品取材方便、來源廣泛,既豐富了操作的材料,又節(jié)約了開支。幼兒在美工區(qū)中通過雙手對這些“垃圾”進行加工、改造,制作,創(chuàng)作出一件件傲人的藝術作品。
一、“垃圾”收集——廢舊材料的收集
廢舊材料是美工活動中主要材料之一,廢舊材料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教師發(fā)動幼兒及家長一起收集。如:瓶罐、瓶蓋、紙盒、紙箱、紐扣、毛線、繩子、包裝袋、包裝紙等,我們還在班上建立了百寶箱,把收集來的廢舊材料分類放在一起,方便幼兒拿取。通過收集材料,讓幼兒知道生活中一些無毒無害的材料都可以作為我們區(qū)域美工角中的游戲材料。同時增強了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還提高了他們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自覺性。如:在主題《驚奇一線》中我們發(fā)動家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沒用的線,利用這些線我們在美工區(qū)創(chuàng)設與線有關的活動:“娃娃扎辮子”,用線給紙娃娃裝飾頭發(fā);“彩線瓶子”,在廢舊礦泉水瓶上,繞上彩色的線,給瓶子穿上漂亮的外衣;“蜘蛛網(wǎng)”,用毛線在紙上繞成蜘蛛網(wǎng)。通過這些活動,既有效利用了孩子收集的毛線,又提升了幼兒的藝術創(chuàng)想。
二、“垃圾”分類——廢舊材料的分類、整理
《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通過不同途徑收集到的:廢舊報紙、竹子、瓶罐、瓶蓋、紙盒、紙箱、紐扣、毛線等材料成了幼兒眼中的寶貝。我們根據(jù)其不同的特性進行整理、歸類、加工成半成品,合理、巧妙地投放到我們的美工區(qū)角活動中。
(1)上色。雖然貝殼、竹筒、酸奶瓶是不同類型的物品,但它們都存在著易上色的特點,因此,不同的材料均可進行上色活動,可采用水粉、水彩、橡皮泥等進行。如貝殼、海螺的上色活動、竹筒等物品的上色活動。如:在主題《小工具大妙用》中,我們利用廢舊的白色酸奶瓶,在上面用藍色畫不同的圖案,制成一個個青花瓷瓶。我們還自己制作小花插放在青花瓷瓶中,為我們的美工區(qū)增色不少。
(2)拼搭。利用廢舊的紙盒、吸管、果凍盒、海綿塊、電線等材料,進行拼搭,粘貼,制作小船、房子等。如:在主題《小工具大妙用》中,我們用廢舊電線、吸管在美工區(qū)制作電線小人。每次看到這些可愛的電線小人孩子們臉上總洋溢著驕傲的神情。
(3)粘貼。利用材料本身的特點進行趣味粘貼,如樹葉粘貼、豆類粘貼、花瓣粘貼等。如:在主題《拜訪大樹》中,在和孩子們散步時撿了許多的樹葉,孩子們提議在美工區(qū)可以進行樹葉拼貼創(chuàng)作,就這樣一幅幅美麗的樹葉拼貼畫誕生了。
(4)裝飾。根據(jù)材料的特點進行裝飾,用喝湯用的勺子礦、泉水瓶易拉罐等來做裝飾品。如:在主題《小工具大妙用》中我們收集了廢舊的塑料湯勺,利用這些湯勺我們在美工區(qū)進行了裝飾“勺子娃娃”的活動,我們還為幼兒準備了輔助材料像皺紋紙、彩紙、吸管等,利用我們提供的材料大家的娃娃形象各異,有扎辮子的、穿裙子的、戴領結的,真是各具特色。
三、“垃圾”投放——廢舊材料的投放
(1)注重材料投放的安全性。保護幼兒的身體是幼兒開展活動的前提,只有保證了材料本身的安全,才能發(fā)揮其教育作用。材料的投放要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促使幼兒的機體得到發(fā)展,這是開展美工區(qū)活動的前提也是宗旨。但是由于樹枝、竹子等物品本身堅硬的特性也隱藏著危險,所以首先在投放之前,我們將這些材料進行裁剪、去角、磨光,保證無尖角、無棱角,確保材料自身的安全性;然后我們對幼兒進行了一些必備的安全教育,使幼兒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最后,我們還與幼兒一起制定了合理的區(qū)角活動的活動規(guī)則,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在各區(qū)角的醒目位置進行張貼,多種角度切實保證美工區(qū)活動的正常開展。如:主題《拜訪大樹》中為了讓樹葉拼貼畫的效果更好,我們又投放了些許樹枝做輔助材。因為有些樹枝有刺或接口比較的鋒利,因此在給幼兒使用之前我們都一一進行檢查,消除安全隱患。
(2)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美工區(qū)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與所要達成的教育目標緊密相關的。也就是說,投放材料應有目的性。如:在主題《蓋房子》中,要讓幼兒用廢舊紙盒制作房子。活動開展過程中,為了使孩子愿意關注家鄉(xiāng)的房子,對制作房子產(chǎn)生興趣。我們請家長在空余時間,帶幼兒去參觀周圍不同的建觀,了解房子建造過程。同時,我們在美工區(qū)中有目的的投放了各種房子制作的模型、照片、簡單構造的圖片、廢舊紙盒等材料,引導孩子自己動手制作房子。
(3)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投放材料的層次性,是指教師在選擇、投放操作材料前,能夠預先思考。將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與幼兒通過操作該材料可能達到的目標之間,按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投放。我們在美工區(qū)材料投放中也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如:在主題《驚奇一線》中制作“愛心圈”,首先要教會幼兒如何來剪愛心,等幼兒能熟練剪出愛心以后,再幼兒提供毛線。又如:“裝飾瓶娃娃”,先給幼兒提供毛線學習編辮子,然后再提供礦泉水瓶將辮子裝上去,進而裝飾娃娃身體。
四、“垃圾”變臉——廢舊材料大變身
對于孩子們自己收集來的材料,他們會格外珍惜,并更加樂于探索,充分展開豐富的想象,擺弄廢舊材料,大膽進行造型或裝飾活動,使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得到滿足。如:活動《線的妙用》,孩子們認真地擺弄自己收集來的線,擺著各種各樣的圖案,變著不同的魔術。有的小朋友擺恐龍、小兔、五角星;有的小朋友粘貼動物、植物的造型。幼兒所需要的是一個有趣的活動內容和輕松的活動形式,而我們的美工區(qū)活動就是讓幼兒在廢舊材料上做做、玩玩、剪剪、畫畫、貼貼,使他們容易接受啟示,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才能。利用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開展時裝會、玩具秀、器械展等活動。讓孩子們穿上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服裝,來走走模特步;進行愛心大拍賣,把自制的玩具進行拍賣;將自制的器械進行各類比賽,這樣的活動設計,取材方便,也讓幼兒體驗到創(chuàng)作的成功與樂趣。
俗話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我們經(jīng)常會被一些擁有美麗外表的東西所迷惑,而我們生活中那些我們認為“垃圾”卻很大程度上都是“敗絮其外,金玉其中”的,這就更需要我們帶著一顆“發(fā)現(xiàn)的心”去面對我們身邊的東西,即便它看上去已經(jīng)“沒用”了,但只要我們再用心去發(fā)現(xiàn),我們便會了解,我們那些所謂“垃圾”的無窮內在價值。
參考文獻:
[1]賀慧玲.變廢為寶,實現(xiàn)多種教育價值[J].幼兒教學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