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和晏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俄羅斯金工工藝的美好年代,
法貝熱借鑒傳統(tǒng)俄羅斯風格、哥特式、洛可可等歐洲藝術風格,
發(fā)展出豐富多樣的作品。
阿列克謝皇儲彩蛋?1912年現(xiàn)藏于美國弗吉尼亞藝術博物館
莉蓮·托馬斯·普拉特(Lillian Thomas Pratt)是美國弗吉尼亞州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她的商人丈夫約翰·李·普拉特曾經(jīng)是通用汽車公司的高管。從20世紀30年代起,她開始沉迷于收藏精工細琢的法貝熱作品。據(jù)紐約老俄國古董店現(xiàn)任董事馬克·謝弗(Mark Schaffer)博士撰文記述,莉蓮·普拉特是那個年代老俄國古董店最熱情執(zhí)著的客戶之一。
1936年,她第一次在古董店里見到原俄國沙皇的“彼得大帝復活節(jié)彩蛋”,一直對此縈繞于懷。1938年,她在給馬克的祖父亞歷山大·謝弗的信中寫道:“如果失去它會讓我心碎不已,但是,今年我不可能買得起?!钡搅?939年秋,她終于以1.4萬美元的價格分期付款買下了這顆珍貴的彩蛋。
莉蓮·托馬斯·普拉特1947年去世,她把非同尋常的400多件俄羅斯收藏品全部遺贈給里士滿的弗吉尼亞藝術博物館,其中包括5顆俄羅斯帝國復活節(jié)彩蛋以及約170多件法貝熱珠寶公司的作品。
作為俄羅斯帝國的象征之一,從1885至1917年,法貝熱公司總共制作了65顆彩蛋,幸存下來的42顆帝國復活節(jié)彩蛋中,如今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藏有10顆。2004年,俄羅斯億萬富翁維克托·維克塞爾伯格購買了著名的馬爾科姆·福布斯的法貝熱藏品,收藏系列中有9顆彩蛋。弗吉尼亞藝術博物館得益于莉蓮·普拉特饋贈系列中的5顆彩蛋,成為俄羅斯以外最大的法貝熱公共收藏機構(gòu)。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弗吉尼亞藝術博物館正在聯(lián)合舉辦“玲瓏萬象——來自美國的俄羅斯皇家法貝熱裝飾藝術展”,展覽一直持續(xù)到7月中旬。故宮博物院午門東雁翅樓展廳修葺一新的彩繪井口天花之下、大紅木柱之間,“彼得大帝復活節(jié)彩蛋”作為重要展品陳列在最醒目的位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為慶祝圣彼得堡建城200周年定制,贈送給他的妻子亞歷山德拉皇后。
隔著玻璃展柜,這顆洛可可風格的黃金彩蛋看起來有種陳舊的歷史感。蛋體覆蓋鑲方形紅寶石的綠金月桂葉和蒲草,白色琺瑯彩帶環(huán)繞著尼古拉二世的花押字母,底部裝飾黑色琺瑯皇家雙頭鷹。
彩蛋中間位置是四幅水晶覆蓋的微型水彩畫,1703年的彼得大帝畫像對應1903年的尼古拉二世畫像;另一軸線上彼得大帝在涅瓦河畔建造的小木屋對應有1000多間房間的宏偉冬宮,分別代表圣彼得堡的過去和現(xiàn)在。打開彩蛋,涅瓦河畔著名的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微縮黃金雕像,借著機械動力緩緩升起。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俄羅斯金工工藝的美好年代,其中藝術珠寶商彼得·卡爾·法貝熱(Peter Carl Fabergé)的名字,由于這些帝國復活節(jié)彩蛋長久地流傳下來。1885年,他為羅曼諾夫王朝制作了第一顆“金雞彩蛋”,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贈送給他的妻子瑪麗婭·費奧多羅芙娜的復活節(jié)禮物。
這件內(nèi)里隱藏著微型金雞的白色琺瑯金蛋如此討得沙皇和皇后的歡心,贈送復活節(jié)彩蛋成為俄羅斯宮廷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一直持續(xù)到1917年。這些復活節(jié)彩蛋大量使用俄羅斯的彩色硬石,彩蛋壁通常由水晶和西伯利亞玉制成,僅僅只有2到3毫米的厚度,表面再鑲嵌各種鉆石和寶石。
彼得·卡爾·法貝熱1846年出生于圣彼得堡,他的家族是法國新教徒的后裔,1870年他接任父親創(chuàng)辦的珠寶工坊,1885年成為宮廷御用珠寶師。不僅僅是帝國彩蛋,從1870到1917年間,法貝熱總共監(jiān)督生產(chǎn)了大約12萬件作品,把他父親微不足道的工坊發(fā)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珠寶公司,高峰時期,他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雇用了500多名工匠。
法貝熱指導和激發(fā)他的工匠借鑒傳統(tǒng)俄羅斯風格、哥特式、洛可可等歐洲藝術風格,發(fā)展出豐富多樣的作品,尤其完善了半透明琺瑯璣鏤的色彩。他們用144中不同色彩的顏料,在金銀璣鏤制胎上覆蓋半透明的琺瑯,表面形成彩虹般的變幻色澤和縱深感。
“玲瓏萬象”展覽上,可以看到眾多類似的杰作。從華麗的琺瑯相框、純金煙盒、插在水晶花盆中的軟玉紫羅蘭和金蓮花到玉石雕刻的小雞、大象、斗牛犬、貓頭鷹等動物俑,絕大多數(shù)作品雅致而細膩,被提升到與裝飾藝術相匹配的水準。
一個多次出現(xiàn)的工匠大師名字是米哈伊爾·佩爾欣,從1886年起到1903年去世,佩爾欣一直擔任法貝熱的工匠總監(jiān)。印章、墨水瓶、糖果盒、鴨嘴形狀的傘柄、手杖柄等生活用品,在他的手中被轉(zhuǎn)化成精美的藝術品,通常用硬綠蛇紋石等玉石制作,加上黃金、寶石、琺瑯等點綴,如今仍然泛著玲瓏剔透的光澤。
法貝熱研究專家、展覽客席策展人蓋佐·馮·哈布斯堡(Geza von Habsburg)評價說:“法貝熱作品的主要特點是新奇性和遙遙領先的風格,他把新藝術、Art Deco藝術裝飾等帶入俄羅斯。只有他能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金銀珠寶加工的各種工藝和材料,形成風格,鮮明地表現(xiàn)自己的時代?!?/p>
午門東雁翅樓展廳里的4顆帝國彩蛋中,排列在最后的是1915年的“紅十字會復活節(jié)彩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亞歷山德拉皇后和她的女兒們一起投入護士培訓工作,幾座宮殿也被改造為臨時醫(yī)院。這顆白色琺瑯包裹的彩蛋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時期的肅穆氛圍和艱苦勵志的風格,兩個紅色的十字架之間鐫刻著銘文:“最偉大的愛莫過于一個人為同伴犧牲生命?!?/p>
隱藏在彩蛋中的驚喜是五幅以鉸鏈連接在一起的折疊肖像,亞歷山德拉皇后和她的女兒們身穿樸素的紅十字會制服,嚴肅的表情中略帶憂郁,肖像頂端是鮮紅的十字架。事實上,這時候的羅曼諾夫王朝已經(jīng)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