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鋒
最近,微信朋友圈都在瘋傳“急診的高鉀血癥越來越多,追問病史,許多人都用的低鈉鹽。因為低鈉鹽比普通鹽貴,人們認為貴的就是好的。我們腎臟科醫(yī)生天天講,就買最便宜的雪花鹽,不能買低鈉鹽,其實低鈉鹽就是高鉀鹽,是送命鹽……”低鈉鹽是什么?它真的會使人送命嗎?
什么是低鈉鹽?
“低鈉鹽”一般指的是用部分鉀鹽代替鈉鹽的食鹽產品。鉀鹽也能夠產生一定的咸味,但它不像鈉鹽那么咸。低鈉鹽中一般有60~70%氯化鈉,其余部分由鉀鹽替換。與普通鈉鹽相比,它的含鈉量更低,比純的精制鹽低25~30%,而且還含有一定量的鉀,對于有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如果不期望太影響日常飲食的口味,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食鹽,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低鈉鹽中到底有多少鉀?
我國國家標準《GB 2721-20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鹽》規(guī)定每 100 克“低鈉高鉀鹽”中氯化鉀的含量在10~35%。而市售低鈉鹽的氯化鉀含量通常在25%左右。按照我國每人每天6克鹽的推薦攝入量,6克低鈉鹽中含1.5克氯化鉀,換算成鉀元素大約是0.8克。
低鈉鹽會“送命”嗎?
流言中稱,低鈉鹽會導致高鉀血癥,使人送命。是不是這樣呢?
首先來說說低鈉鹽到底會不會導致高鉀血癥。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表的新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鈉攝取量應低于2克,即食鹽攝取量應低于5克,而鉀的攝取量應至少為3.51克(兒童酌減)。高鈉低鉀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而我國最新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DRIs(2013)認為,健康人的鉀攝入適宜量(AI)為每日2克,預防慢性病的鉀建議攝入量(PI)是 3.6克。
若每天吃6克低鈉鹽,其中含0.8克鉀,這跟我國預防慢性病的3.6克建議攝入量(PI)還差得遠呢!很多人可能會說,不是都說我們中國人鹽吃得特別多嘛。即使按照中國目前調查顯示的食鹽攝入量(人均每天吃鹽接近10克)計算,從低鈉鹽中攝入的鉀約有1.309克,也不會超過鉀的安全量。而如果你遵照不超過6克的限鹽建議,就更不必擔心了。所以,低鈉鹽會導致高鉀血癥完全是子虛烏有,從目前的飲食來看,我們并不會攝入過量的鉀。
其次,正常人體內都有調節(jié)“鉀平衡”的機制,對健康人而言,低鈉鹽是足夠安全的。人體腎臟對鉀的攝入和排出都有一套完善的調節(jié)機制,當鉀攝入不足,腎臟就會減少鉀的排泄;如果攝入過多,腎臟就會將多余的鉀排泄掉,體內多余的鉀主要通過腎臟以及腸道和汗液排出。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通過食物和吃低鈉鹽導致血液中鉀含量太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如果是腎功能正常,幾乎不會發(fā)生高血鉀。
當然,如果是腎臟功能有問題的病人,建議還是遵醫(yī)囑。
低鈉鹽其實也有好處
實際上,由于低鈉鹽中鉀含量較高,用它替換一部分食鹽,還是有益健康的。
鉀是人體必需的電解質,人體血鉀濃度為3.5~5.5毫摩爾/升,正常血鉀濃度對維持心血管等人體功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鉀攝入量不足會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結石和低骨密度等一些非傳染性疾病。增加鉀攝入量可以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強骨密度,并減輕鈉攝入量過高引起的不良后果。
而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攝取了太多的鈉,而鉀的攝取量不足。因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指出,鈉攝入每日不宜高于 5 克,而鉀的攝入不應低于3.51克。同時,WHO強烈建議成人從食物中攝入更多鉀,以便降低血壓以及發(fā)生心血管疾病、中風和冠心病的風險。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從食物中攝入鉀不用擔心會超標,WHO說的是“至少”,并沒有規(guī)定上限;而鈉規(guī)定的是“低于”,沒有下限??梢?,鉀的安全范圍還是很大的。
總的來說,對于一般人而言,低鈉高鉀鹽,不僅是安全的,而且是有益的。不過需要提示的是,低鈉鹽依然含有鈉,它有益的前提是:(1)替代原來的普通食鹽;(2)總量不能太高。因為,即便是低鈉鹽,如果比普通鹽多用25%,鈉的攝入也就和普通鹽一樣多了。
如何減鹽?
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每人每天鈉攝入量為1500毫克,相當于4克鹽不到;而預防慢性病的建議攝入量(PI)為2克/天,相當于5克鹽。所以,我們應該盡量降低鹽的攝入量。哪些方法可以減鹽呢?大家不妨從這幾個方面做起:
1.少吃薯片、牛肉干等鹽含量高的零食;
2.用各種香辛料替代鹽,給食物增加風味;
3.限制腌制食品、加工肉類等加工食品,把它們替換成新鮮肉類和蔬菜;
4.購買食物時,仔細閱讀營養(yǎng)標簽,選擇鈉含量較低的食品;
5.平時吃飯的時候,不要在餐桌上放鹽罐。
責任編輯/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