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忠
【摘要】 在全面推進新課程的今天,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德育滲透。
【關鍵詞】 數學 德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7-010-01
0
很多數學教師認為數學主要是學習專業(yè)知識,德育教育充其量在教學中體現一些而已,其它的德育任務是班主任、政治老師及學校德育處的事。
然而,在全面推進新課程的今天,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德育滲透。
要想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應加強各學科滲透,同時創(chuàng)新德育滲透的內容和方法,不能簡單地把德育工作看成是轟轟烈烈開展活動和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這么簡單,而應該扎扎實實地做好德育滲透的落實,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是學科滲透的關鍵
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這一時期正是他們長身體、長知識的最佳時期,同時也是他們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們不是不需要道德,但他們往往拒絕姿態(tài)很高、面目可憎的道德說教。教師的人格品行一直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著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教師沒有高尚的品德,那么他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學生。學生希望的老師不僅是教師、學者,更是長輩、朋友;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
抓住這一特征,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對一些數學人物的介紹,尤其是對他們人格及其人格力量對后世所產生的影響的分析與說明,使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fā),并循序漸進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充分挖掘教材是教師得到德育素材的前提
在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
(一)培養(yǎng)學生愛國的思想情感。比方說,在學習有關“楊輝三角”的知識時,可以介紹“楊輝三角”比“帕斯卡三角”早了500多年,這樣,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楊輝三角”,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這樣的例子在數學教材中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主要是對世界是物質的觀點、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運動變化的觀點、量變到質變的觀點、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的觀點的教育。
(三)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教育??沙掷m(xù)發(fā)展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是征服自然的能力和保護自然能力的同步發(fā)展。狹義地講是一種環(huán)境教育、生態(tài)教育、人口教育、能源教育;廣義地講是一種長遠觀點和負責任的態(tài)度的教育,是對急功近利的,對未來不負責的,不理智態(tài)度的否定。在數學中滲透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1)人口、資源教育。我國是具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如果我國人口增長率控制在1%,一年純增1300萬人,相當于澳大利亞現有的人口。我國的人均土地資源卻只相當于澳大利亞的1/58。我國的資源按人均標準是相當匱乏的,教師可以從我國的人口、資源狀況來編擬習題,讓學生從中正確理解我國的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自覺珍惜每一份資源,對合理開發(fā)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形成正確認識。
(2)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地球是我們的唯一家園,任何一個角落污染都危害整個地球以及我們的后代。我國近年來的發(fā)生的一些地質災害,便是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后所帶來的災難。
三、課堂是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陣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定理和性質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
四、思維品質教育是數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
“數學使人周密”,數學在訓練人的思維、思想方法以及熏陶人的精神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數學能使人養(yǎng)成縝密、有條理的思維方式,數學的推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反對華而不實,夸夸其談的作風。
數學中的真理是數學邏輯上的合理性,解決數學問題一定要靠著一套“定理規(guī)則”,而不是隨心所欲,信口開河。這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社會實踐中的問題時養(yǎng)成“以規(guī)矩而成方圓”的習慣。
五、各種數學活動是進行德育教育的輔助形式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另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等,這些活動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個性,在實際操作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成功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可以對他們進行了德育教育。
當然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