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
摘 要 新聞采訪的對象通常是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若想出色的完成采訪任務采訪者必須要善于發(fā)現其采訪對象的內心,只有這樣才能高效的收集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所以,心理學應該是新聞人員必修的一門課程。實際采訪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突發(fā)情況,例如,受采訪者拒絕接受采訪、認為采訪者別有用心等等。只有學習好心理學,才能夠在面對各種各樣受采訪者時,對其加以正確的誘導順利的得到真實可靠的信息。本文以心理學為基礎,對心理學在新聞采訪在重要性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心理學;新聞采訪;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2-0001-02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新聞業(yè)逐漸發(fā)展起來,新聞心理學作為新聞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應運而生。顧名思義,新聞心理學就是結合了新聞學和心理學兩大學科,主要研究的就是新聞采訪過程中被采訪對象的心理現象。當代的新聞學早已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只是研究該行業(yè)的性質、特點及任務的一門學科,新聞工作的方法和原則也是該學科研究的重要部分,另外,實踐性是其必不可少的部分。
1 新聞心理學在采訪中的研究對象
受采訪者是新聞研究過程中的主體之一,若能把握住受采訪者的心理,便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新聞任務。因此,幾年來專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新聞心理學受到了大家廣泛的關注,該學科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新聞提供者、新聞傳播者以及新聞接收者。熟練掌握新聞心理學可以幫助新聞人更好的適應新聞行業(yè),更好的服務于新聞行業(yè),成為一個更好的新聞人。
1.1 新聞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那些需要新聞的人
新聞的接收者作為新聞傳播過程中最重要的對象之一,就相當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者一樣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了解他們的需求才是新聞選材、撰寫及傳輸過程中的關鍵。
1.2 新聞傳播者是對新聞效率影響最大的因素
新聞部門在招聘工作人員時,需要對面試者進行充分的了解,除了具備各行各業(yè)都需具備的責任感以外還需要對該行業(yè)具有濃厚的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哪怕一個人因為某種原因沒有機會得到專業(yè)的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相對薄弱,但對記者這個行業(yè)有著極大的興趣。如果我們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相信在興趣的驅使之下,他能夠迅速的適應這個行業(yè),并且取得很好的成績。相反的是,一個知名大學新聞專業(yè)畢業(yè)的大學生,對新聞沒有任何興趣,只是為了生存而選擇這份工作,并不見得他的工作能夠讓人滿意。此外,相關領導應該充分了解員工的需求,更好地調動工作的積極性,如此以來必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重點研究提供新聞源的人
在采訪的過程中,遇到的采訪者無非是2種,一種是積極主動接受采訪,這時記者就需要仔細的分析他們的動機,以防被人利用傳播錯誤的新聞;另一種就是對記者具有抵觸心理的,這時就需要運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分析其心理活動并且進行合理的誘導,順利得到所需信息。因此,新聞心理學在采訪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用好心理學才能幫助記者得到準確的信息。
2 新聞心理學在采訪中的實際意義
2.1 給采訪對象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在采訪的過程當中,若能夠給受采訪者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會有助于記者順利的完成采訪任務。一般來說,采訪前記者會充分的了解被采訪人群的相關信息,但是盡管如此,面對陌生的被采訪者時也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就抵觸與陌生人接觸,所以,被采訪者往往會抵觸接受采訪。因此,記者需要想方設法的為被采訪者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作為一個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職業(yè)記者,應該懂得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即使生活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一旦開始采訪必須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如果記者本身帶有一定的情緒必然會對被采訪者產生影響,從而影響采訪所得信息的質量。無論受采訪者身份高低,作為記者都應該充分給與他們尊重,采訪過程中語氣一定要謙和,這也是一個專業(yè)的記者應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之一。
第二,在采訪過程中,著裝要恰到好處,避免穿戴奇裝異服。采訪前記者應該對采訪對象做足了解,盡量拉低穿著上的差距。若采訪對象是普通工人,穿著打扮就應該以樸素為主,若采訪對象是公司高管,那就應該穿著正式,讓人看起來毫無違和感。這樣會給被采訪者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第三,采訪前必須將必備的資料收集齊全。采訪對象所涉及的行業(yè)比較多,即使是從業(yè)多年的專業(yè)記者也不一定能輕而易舉的應對各種被采訪對象。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之前必須認真的收集好與采訪相關的材料,平日里也注意各種知識的積累。
2.2 用新聞心理學進行采訪能營造良好的氛圍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之間存在著很多障礙,例如,職位的高低、教育水平的差別甚至種族的差異等等。在這些困難面前,作為記者應該積極的應對,通過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消除這些障礙。在面對話筒面對鏡頭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緊張,使得無法流利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時候就需要記者及時的調節(jié)一下氣氛,拉近與被采訪者間的距離,讓其心情放松下來,從而更好地完成采訪。
記者說話的語氣以及一些細小的動作都可能會影響到采訪的效果。有些敏感人群的情緒特別容易受到影響,采訪過程中記者的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有可能影響到他們,因此,記者要十分注重自己的各種姿態(tài)并且時刻保持微笑傾聽的狀態(tài),注意自己的語氣充分保護好被采訪者的內心不受到傷害,這也是提高采訪質量的關鍵之一。
采訪前記者應該提前設定好需要提問的問題,采訪過程中根據被采訪者的狀態(tài)抓住機會,把自己想問的問題一一提出。記者需要完全投入到語境中,設身處地的站在被采訪者的角度來進行溝通,并且控制好聊天的方向,避免話題的偏離,要通過交流讓被采訪者自己說出你想要的答案。
一般來說,在被采訪人說的感人至深的情況下,記者也會被打動,但是作為一個職業(yè)記者,為保證新聞的真實性,需要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過度的表現出自己的感情,避免誤導觀眾。
2.3 有利于觀察采訪對象的體態(tài)語言,從而改變采訪策略
肢體語言也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表達出很多語言表達不出來的東西。一般情況下,低頭代表有抵觸心理,蹺二郎腿代表優(yōu)越感較強,到處張望表示不耐煩。此時記者就需要根據新聞心理學所學到的相關知識,采取恰當的辦法及時調整尷尬的局面,從而保證采訪的效果。
2.4 有利于改進記者提問的方式方法
針對不同類型的被采訪對象的類型,記者應該收放自如的切換不同的提問方式。主要的提問方法有如下幾種:正問法、側問法、反問法、隱問法和激將法。假如被采訪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采訪,就會使采訪變的相對簡單,記者只需要采用正問法直截了當的提問即可,但通常情況下,被采訪者都會有抵觸情緒,就需要記者結合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以及自己在實踐總結的經驗采用相應的方法,盡可能達到預想的采訪結果。
3 新聞心理學有利于控制采訪對象的心理
采用適當的方法會比較容易的將被采訪者的心理狀態(tài)調到最佳水平,在心理狀態(tài)好的情況下,高效順利的完成采訪就不會是一件難事。調控被采訪者心理狀態(tài)的方式主要由如下幾個方面:
1)采訪過程中深刻理解被采訪人的態(tài)度,并且通過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來,給對方做一個示范,這樣就會使面對采訪緊張的被采訪者更加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態(tài)度。采訪過程當中,記者要充分表現出自己的誠意,拉近與被采訪者之間的距離,讓采訪過程變成朋友間的對話般自然。俗話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記者自己本身的態(tài)度就比較惡劣,就不能責怪被采訪者不尊重他們。因此,采訪過程中記者必須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平易近人,讓被采訪者真情流露,這樣才能夠有機會來調控被采訪者的行為。舉一個例子,前一段時期黨內整風運動盛行,記者下鄉(xiāng)去采訪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干部,起初老干部還心存芥蒂,慢慢的在記者的真情打動下老干部打消的內心的顧忌,和記者就黨風問題做出了深刻的討論,采訪超出了預期的效果。
2)運用好那些約定俗成的符號,包括語言性的和非語言性的,這樣就可以強化采訪過程中被采訪者的觀點,消除一些無關行為的干擾。一般情況下,被采訪人如果持有贊成的態(tài)度,就會面帶微笑的表達出來對其的贊美之情;如果持有的是不贊成的態(tài)度,就會面帶厭惡的吐露出對其憤恨之情。無論是哪種情況下,記者都應該成功的引導他們,得到肯定后被采訪者往往會更加充滿信心的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增加新聞的多樣性。
3)說服在采訪過程中也經常用得到,一般情況下說服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帶有建議性的語言勸告被采訪人從而改變他們的對事件的看法。主要是通過2種方法實現,一種就是通過感情的流露,例如,我們要改變被訪問者的某種不恰當的行為,通常采用動之以情的方法更為有效;如果我們的目的時候讓被訪問者放棄其某些信仰時,就應該曉之以理。
4)情緒激勵,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激將法,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對被采訪人的情緒進行相應的刺激,合理的進行誘導誘導,從而得到理想的信息。想必上學期間老師都給同學們舉過這個例子,意大利的著名記者法拉奇在進行越南和平問題的采訪時,先是放了被采訪者基辛格鴿子,隨后又對其視而不見,完全看不出來其專業(yè)記者的素養(yǎng),在采訪過程中完全沒有給予基辛格充分的尊重反而多次惡語攻擊在其傷口上撒鹽。就是這小小的伎倆刺激到了基辛格,使得他真是的表達出了自己對越南問題的看法。
4 受訪對象產生抵觸心理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1)抵觸心理產生的原因。通常情況下,大多數的被采訪者會對抵觸接受采訪,其原因有很多種,有人認為事不關己,無需摻和;隨著信息傳播的發(fā)展,大家的防范意識都有所提高,有人會對記者的意圖產生懷疑,怕上當受騙;還有一部分人害怕因自己的言論損害了某些人的利益而丟掉工作或遭到迫害等等。
2)消除抵觸心理的方法。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記者應該明確自己的身份,被采訪者沒有必須接受采訪的義務,另外即使接受采訪也沒有必須回答記者提出的全部問題的義務,因此,對于肯于接受采訪的人應該報以感恩的態(tài)度。進行采訪時首先要以誠懇的態(tài)度征求被采訪者的意愿,若其不愿意接受采訪,記者應該耐心的誘導,表明自己并沒有惡意嘗試說服其接受采訪;若其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愿意接受采訪但是態(tài)度是并不積極,記者應該通過他們的言語來揣摩他們的心思,順著他們的話題像平時跟朋友討論問題一樣進行討論,同時在不經意間問出自己事先想好的問題;若能明顯的感覺到被采訪者心存芥蒂,害怕因接受采訪而受到傷害,記者應該耐心與其溝通,向其保證不會泄露采訪者的任何資料,嘗試讓其消除內心的陰影。
5 科學合理地運用心理學進行新聞采訪
1)采訪之前,一個優(yōu)秀的記者除了對被采訪者的資料做足了解之外,還應該讓自己做好心理準備。不但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新聞心理學知識應用到被采訪者身上,更重要的是用到自己身上。采訪作為記者的日常,每次采訪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同層次的被采訪對象,采訪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若自身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不能夠應對突發(fā)情況隨時將自己的心態(tài)調整到最佳,怎么會優(yōu)秀的完成一次采訪?
2)記者的任務是報道真實有效的新聞消息,因此,不能隨意亂用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學知識。有些記者為了盡快完成采訪任務,利用心理暗示誘導被采訪者跟著自己的思路回答問題,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這樣的行為是不道德的,違反了新聞采訪的規(guī)則。為了確保新聞的真實性,作為記者一定要用好自己手中的工具,把它用到必要的時刻。
6 結論
對于記者來說,心理學是一把雙刃劍。在使用得當的情況下,會大幅度提高采訪的效率,更加容易的得到準確真實的新聞信息;在使用不當的情況下,不但會傷害到被采訪人,長此以往會使群眾對采訪產生懷疑,從而抗拒采訪。因此,濫用心理學害人害己。首先,新聞工作這應該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而影響了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其次,國家和政府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或者政策,約束新聞工作者濫用心理學、報道虛假新聞及破壞新聞秩序等行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心理學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才能使我國的新聞工作更加高速有效的進行。
參考文獻
[1]李潤文,李超.新聞采訪中的思維突破與心理突破[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5(1):71-75.
[2]胡麗娟.記者采訪的非規(guī)范性視角下新聞采訪的沖突問題研究[J].新聞傳播,2015(3).
[3]彭放,陳作平.心理學視角下的新聞采訪方法探討[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6):64-65.
[4]張逸松.我國新聞心理學研究歷程及其發(fā)展方向淺析[J].科技傳播,2015(14):26-27.
[5]鄧紹根.新聞心理學在中國研究發(fā)展歷史的再考察[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7):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