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楊詩源
奧地利維也納的霍夫堡皇宮,是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帝的冬宮?,F(xiàn)在部分皇宮房間對游客開放,包含有數(shù)個博物館,其中最受到女性游客追捧的是“茜茜公主博物館”。
“當你感到憂愁和煩惱的時候,就到這兒來敞開胸懷遙望大自然。你能從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片草,每一個生靈里,感到上帝無所不在,你就會得到安慰和力量……”這是影片《茜茜公主》中的經(jīng)典臺詞,無數(shù)影迷被熱情奔放、熱愛自然的茜茜感動。但電影并沒有告訴觀眾故事晦暗的底色:電影中那個在巴伐利亞青山綠水間策馬奔馳的茜茜,其實是“國家造星運動”的產(chǎn)物,她的真實人生是一個悲劇。
霍夫堡皇宮內(nèi),穿過宮廷議會那條回廊的一部分就是茜茜公主博物館。它是維也納政府為紀念國王約瑟夫一世和王后伊麗莎白結婚150年而建造的。館內(nèi)集中展示茜茜公主的個人生活,“特別是她對宮廷禮儀的反抗、對美麗和瘦身的瘋狂追求、對體育的極度熱衷”。茜茜,即伊麗莎白皇后,嫁給弗朗茨·約瑟夫的時候只有16歲,還是少女懷春,卻尚不懂婚姻的年紀。稀里糊涂地成為萬眾矚目的皇后,她卻十分厭惡皇后這一標簽給她帶來的束縛和羈絆。
通過博物館的解說我們了解到:伊麗莎白的性格自由奔放又叛逆,如同一匹野馬。宮廷生活充斥著繁文縟節(jié),她盡量回避外交場合和政治事務,因此被皇室和民間批判為“不愿承擔和履行皇后的責任”。很多人認為她對丈夫并沒有愛意——游客可以看到,在她生前的房間里,竟然沒有一張丈夫的照片,全都是年幼時和家人的合影。在后期,伊麗莎白的兒子魯?shù)婪蜃詺?,就像溺水的人看到最后一根稻草被淹沒,絕望和孤寂啃噬著她的內(nèi)心,此后,她常年穿著一身黑衣,蒙著黑紗,直到在日內(nèi)瓦被刺身亡。博物館中保留有若干她后期身著黑衣、表情陰郁的肖像畫。這位皇后在生前不受皇室歡迎,當她死后,國家卻希望把她塑造成一位傳奇人物。她因此成為維也納,乃至全國僅次于莫扎特的第二張文化名片。如今,走在維也納街頭,處處可見以茜茜公主為主題的旅行紀念品。
博物館的展品包括伊麗莎白的夏裝、結婚前夜的禮服復制品、不同時期的肖像畫(如圖)、她用過的船只、車廂的仿制品、個人生活用品、帶有海豚標志的銀質(zhì)餐具以及她被刺殺后的面部石膏像等。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那個保守的年代,她竟然在臥室中安裝了全套體操設備,讓皇室大跌眼鏡。
電影《茜茜公主》還有一個更宏大的背景:伊麗莎白皇后的丈夫弗朗茨·約瑟夫是一個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生不逢時,搖搖欲墜的哈布斯堡王朝很難再獲輝煌。伊麗莎白參與的重要政治事件就是促成奧匈帝國建立。后來,弗朗茨皇帝的侄子在薩拉熱窩被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由此爆發(fā)。這家由昔日王宮中的幾個房間改造成的博物館,以茜茜公主的生平為切入點,介紹了奧匈帝國是如何在弗朗茨一世期間達到國運頂峰,然后又如何走向衰落和滅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