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茵茵
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物理學習基礎,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有效發(fā)掘相應的資源,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那么具體操作中有哪些注意點呢?筆者有這樣一些思考.
1做好教材知識的銜接
在教學內容上,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識是對小學科學課程內容的重現和深化,因此,教師要明確學生小學所學和初中新授內容間的結合部分,充分發(fā)揮學生前概念認知的正遷移作用.相比于物理學習而言,小學科學課程中的物理知識相對膚淺,而且比較離散,但是學生通過相關內容的學習,再輔以自身生活中觀察和積累,他們已經對物理知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認知,因此教師必須因勢利導,將相關內容發(fā)掘出來,并對其充分利用.
例如,在初中八年級《光的直線傳播》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激活學生已有記憶——他們在小學科學課中學習過與之對應的內容有三節(jié):《光與影》、《陽光下的影子》、《光是怎樣傳播的》.實際教學中,教師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不斷對這些瑣碎的感性材料進行整理,進而圍繞“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系統(tǒng)化的認知.
當然,限于小學教材知識體系的局限性以及自身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局限性,學生的認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片面或者錯誤的地方,這可能會給學生物理學習帶來思維定勢的干擾,教師要在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和溝通互動中及時發(fā)現問題,引導學生及時糾正,以克服前概念帶來的負遷移效應.
2激活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教師任何一項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都要在充分激活學生興趣的前提下展開.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為學生展現了絢麗多彩的科學世界,因此學生對此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果能將這一興趣延伸到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那么對學生物理知識的形成和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會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事實卻與之相反,原因何在呢?筆者認為,小學科學課程科普性質較強,教材內容以及教學活動大多圍繞豐富多彩的感性素材展開,對學生的理解要求較低,相關學習目標輕而易舉就可實現,因此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具有一種主動性,而初中物理課程雖然也有大量的感性素材作為認知的基礎,但是它滲透了很多理性分析和概念構建在其中,學生的理解任務較重,再加上中考壓力,學生的主動性興趣很難被延續(xù),所以,學生的興趣需要教師合理地規(guī)劃教學,以外在手段進行激活.
初中生對新奇的事物依然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新奇的物理現象依然是激活他們興趣的有效手段.例如,講解測量操作的要點時,實驗的嚴謹性和瑣碎的注意事項往往讓課堂枯燥而乏味,這時就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講課藝術,讓平淡的課堂生動起來.以強調測量結果單位的重要性為例,筆者就給學生講了一個阿凡提測量池水的故事:國王嫉妒阿凡提的智慧才能,就出了個難題考考他:“人人都說你聰明,那么你測量一下池塘里有多少桶水?”阿凡提很快給出了答案:“如果桶和池塘一樣大,那么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那么就是兩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十分之一,那么就有十桶水.”一個智慧而幽默的故事,讓學生在適度放松的同時,也能認識到測量和比較時需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單位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又例如,口頭講解“沸點”的概念,學生缺乏直接的感性認知,有關理解就無法到位,教師通過實驗:持續(xù)對沸騰的水加熱,而溫度計示數不變.這一新奇的實驗現象不僅能促使學生自我構建概念,也能有效激起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
3引導學生系統(tǒng)構建科學概念
小學科學課程中,教師也很關注學生科學概念的形成,以及相關知識的積累,這一點為我們的物理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前概念基礎.當然,因為小學科學課程融合了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理等多學科的知識,甚至某些知識還交融在一起,因此知識呈現為片斷性,其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需要在初中學習過程中進行重新整合.從某種程度上講,初中物理知識的構建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有關操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科學探究為載體,初步感悟新知;同時教師還要啟發(fā)學生將新知與小學科學課程的已學內容相結合,進而了解新知;此外教師要提供一些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處理中活化對認知的理解,進而發(fā)掘其內涵和外延;最后是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進一步理解和鞏固認知,實現科學概念的合理建構.
教師在利用學生科學課程的知識儲備時,還要注意某些科學概念的表述差異.例如,教科版的小學科學教材和蘇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在某些核心的科學概念表述上就有著顯著的差異(如表1所示).結合表1中的內容可以發(fā)現,小學科學課程中的概念更趨于生活化,便于學生理解;初中物理的概念表述與整個物理學科體系相聯系,其描述更加嚴謹和理性.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及時更新相關概念,對某些錯誤的說法要及時更正,比如,小學將“輕重”等同于“質量”,這會導致學生對“質量”和“重力”的概念構建帶來干擾,因此必須及時糾正.
表1 小學科學課程與初中物理概念表述差異舉例小學科學結冰融化磁鐵音量輕重重量熱能初中物理凝固熔化磁體響度質量重力內能4注重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滲透
在任何一門自然學科的發(fā)展過程中,知識僅僅只是載體,科學方法是手段,而凝結在知識和方法中的科學思想才是各個學科的靈魂所在,因此教學中積極滲透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質的有效策略.小學科學課程在任何一個門類的知識探究和呈現中,都強調科學探究的重要性,其中也蘊含著很多科學方法以及相關思想,同時更是在課標中明確要求通過具體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對科學方法和思想進行切實的感悟.例如,課標要求學生能通過控制變量法來進行簡單的探究性實驗,并繪制簡單的表格,處理相關數據,完成簡單的實驗報告,與之相適應的活動建議是:“探究小車運動的速度與其載重量之間的關系”;“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受哪些因素影響”.此外,類似于放大法,等效替代法、推理法等等,小學科學課程中都有所涉及.
初中物理教學中科學方法的學科指向性更強,在具體操作上,科學方法已經不再局限于框架上定性認知,更多的是與物理學科徹底融合,拓展到定量研究的層面.因此,教師一方面可以依托學生在小學階段已有的科學方法基礎,鼓勵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積極地自我構建實驗思路,完成實驗設計;另一方面更要及時鼓勵學生將實驗設想展示出來,在交流和討論中對實驗設計進行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教師也要積極地進行評價和鼓勵.在學生實驗的操作過程和完成階段,教師還要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注意方法的歸納和整理,以實現科學方法的內化.
5鼓勵學生在課外實驗中推進物理學習
小學科學課程和初中物理都倡導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發(fā)現科學、認知科學.其中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就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學生在生活周邊取材,利用觸手可及的生活物品,設計簡單易行的物理實驗,或是結合所學完成科技小制作,這就是對課堂的有益延伸,是學生增長知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自家木料房里學著母雞孵小雞的愛迪生,最終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發(fā)明家.由此可見,課外實驗有效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以及操作水平的提升.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配合物理所學,在生活中自己尋找素材進行實驗和制作,在操作過程中驗證所學規(guī)律、探索知識的拓展領域.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里自己完成“裝滿水的杯子水面上可以放上多少根回形針”、“雞蛋的浮沉”、“制作簡易電磁鐵”等等小實驗和小制作.類似的活動,小學科學教師也曾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過,初中物理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此類活動,實際上延續(xù)了這樣一個科學探索習慣,彌補課堂實驗的不足,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讓學生了解到物理和生活的緊密聯系.
初中物理教師積極研究小學科學課程的特點,進而在實際教學中,將有關資源合理整合,實現科學課程與初中物理有效銜接.這樣的教學探索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化地構建物理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也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