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
2016年6月16日新華社報道,國務院日前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指出,在全國范圍的69萬個村(居)社區(qū),全部設兒童福利督導員或者兒童權利監(jiān)察員,負責困境兒童保障最基層的日常工作,不斷充實和提升基層工作能力。
《遵義》編輯部選用“督”字作為2016年第7期“月字”欄目用字,以引起讀者對中國兒童福利事業(yè)的關注與思考。
從構字法言,“督”為形聲字。上從“叔”,亦表聲,意為“撿拾豆子”。下從目,意為“看著”。二者合起來表示“看人撿拾豆子”、“看著一顆一顆豆子被撿拾干凈”。本義為“監(jiān)工和監(jiān)察”。
《說文》:“督,察也?!?/p>
《周禮?春官?大祝》:“禁督逆祀命者?!薄妒酚?李斯傳》:“行督責之術。”督為監(jiān)察。
《莊子?養(yǎng)生主》:“緣督以為經(jīng)?!倍綖橹醒?。
目前,我國已有948.3萬兒童納入城鄉(xiāng)低保,20.4萬符合條件的兒童享受了農(nóng)村五保。接下來,全國69萬個村(居)民委員會將有69萬名兼職或專職兒童福利督導員活躍在“最后一公里”,及時幫助解決各類困境兒童問題。據(jù)悉,我國目前大約有3.6億兒童,其中留守兒童6100萬,流動兒童3200萬,服刑人員子女100多萬,孤兒52.5萬。
國家在最基層設立兒童福利督導員,求真務實地加強困境兒童的基本福利保障工作,確實是值得歌頌的善政。更重要的是暗示了一個新執(zhí)政路徑,即更多地傾向于公民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
我們都知道,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社會的預期,家庭的希望,但在對待兒童的投入上,除了父母為其物質上重視較多外,整體而言,還是相當匱乏。
對兒童的投入,實際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投資。因為投資,都是投資未來,投資希望,投資預期。如果我們希望我們有一個好的未來、希望和預期的話,我們會怎么做?當然要多投入兒童事業(yè)。
我們也都知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孩子,14歲前的經(jīng)歷直接影響他們的一生。所以,如果對于困境兒童給予足夠的關心、愛護,給他們以安全感和幸福感,那么他長大以后,激發(fā)出來的都是正能量,反之,極有可能是負能量,對社會造成仇恨和破壞,危及和諧與穩(wěn)定。
政策之好,毋庸置疑。接下來是,如何更好的實施。首要值得關心的是,這69萬名“兒童村督”的工作報酬如何落實,若按最低薪酬平均每人一年2萬元,乘以69萬人,則為138億元。那么,每年這138億元的工資報酬,誰來負責這筆巨額經(jīng)費的發(fā)放?是中央財政還是地方財政撥付,亦或是村委自行解決?
另外值得反思的是,是否也需要確立“老人福利督導員”?若再推論下去,各種弱勢群體,是否都需要一個專門的“福利督導員”?如果是這樣,政府本有的基本職能與職責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文/馬義 書法/張德林 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創(chuàng)研班助理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書畫名家專項課題高級研修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