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媛照 李曉樂 樊洮江 張宇璐
摘 要:本次調查面向山西省籍、在太原市內(nèi)高校就讀的在校大學生,以調查所得的數(shù)據(jù)為基礎,分別從被調查人的母語情況、方言和普通話的使用場合、程度、態(tài)度以及方言語音、詞匯保留情況等方面對山西省高校大學生的語言面貌和方言保留情況做出了較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基本分析。
關鍵詞:山西 高校大學生 語言面貌
一、導言
山西方言作為山西人的文化交流和傳播媒介,其作用不容忽視。在當代大學生順應普通話推廣的大潮下,方言在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越來越少,促進交流和傳承地方文化的作用也進一步減弱。鑒于上述原因,我們進行了本次調查,以期引起社會對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視。
(一)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抽樣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對象為山西籍的在校大學生。被調查人以本科生為主,也涉及部分??粕筒┦可?。根據(jù)侯精一、溫端政等編著的《山西方言調查研究報告》中的分片理論,將山西方言分為大包片、五臺片、并州片、呂梁片、汾河片、上黨片(東北區(qū)廣靈縣不納入此次調查范圍)。調查地點為太原市內(nèi)各大高校。
調查內(nèi)容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此次調查共計發(fā)放問卷650份,回收637份,回收率為98.00%;有效問卷610份,有效率為95.76%。
有效問卷中,被調查人主要為18~21歲的本科在讀階段的大學生,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文理工等各學科兼顧,文科生所占比例略高于其他學科,但不影響樣本的有效性??傮w上做到了樣本均衡。
(二)母語情況
被調查人母語為方言的占81.48%,母語為普通話的占16.99%,兩者都有的占1.48%(不考慮少數(shù)民族母語為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特殊情況)。這表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其母語形成階段接觸的都是方言,即大部分被調查人在這一階段都會說比較地道的方言。
為了分析被調查人在母語形成階段的語言是否受到其父母語言情況的影響,本文還收集了被調查人父母的母語情況。調查分析得出:被調查人母語與父母都相同的占88.52%,與父母一方不同的占7.54%,與父母雙方均不同的占4.26%。這說明在一個人的母語形成階段,家庭語言環(huán)境對其語言的形成有著很大影響。
(三)語言面貌
截至目前,我國的普通話推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推廣普通話會減少不同方言區(qū)的人們交際時的困難,但普通話的推廣勢必會對一個地區(qū)方言的保留產(chǎn)生影響,“不標準的普通話”和“不地道的方言”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繼續(xù)存在。高校大學生的語言面貌恰恰能反映出這一階段的語言面貌。本文就從高校大學生的語言面貌等方面分析這一現(xiàn)象。
(四)語言使用場合和對象
本文根據(jù)被調查人針對不同場合和對象使用語言的情況,分析了影響大學生使用方言和普通話的幾種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90%的被調查人在大學所在地的公共場合選擇使用普通話與人交談;超過50%的被調查人在校園中會經(jīng)常使用方言與老鄉(xiāng)交談,極少數(shù)同學會選擇使用方言與非本方言區(qū)的同學交談;有超過80%的大學生在家鄉(xiāng)使用方言與親友交談,在家鄉(xiāng)的公共場合也有超過70%的同學會使用方言與人交談。這在一定程度表明:在母語環(huán)境中,更多的人傾向于使用方言進行交際;而在非母語環(huán)境中多數(shù)人使用普通話進行交際。同時,大學生在日常交際中存在方言與普通話同時使用的現(xiàn)象,這反映出當代大學生轉換方言和普通話的靈活度較高,能根據(jù)不同的交際對象和場合選擇使用方言或普通話進行交際。約四分之三的被調查人在網(wǎng)絡聊天時會或多或少地使用方言與人交流,這說明在新媒體時代,方言仍然很有生命力。
(五)語言態(tài)度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87.05%的被調查人不知道普通話推廣宣傳周是九月的第三周;86.07%的人認為推廣普通話和方言的發(fā)展并不矛盾,這表明許多大學生對方言的態(tài)度還是很積極的,能接受在適應普通話推廣大潮之下仍然保留自己的方言;關于下一代是否有必要學習方言,14.26%的人表示沒有想過,說明人們對于方言作為交際語言的重要性的意識正在淡化。
(六)語言程度
本文分別從熟練程度、自我評價、個人期望三方面進行了數(shù)據(jù)收集。見表2:
由表2可知,大部分被調查人對自己的語言現(xiàn)狀都比較滿意,但仍然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對自己普通話水平的滿意度略低,都傾向于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
二、方言保留情況
本文結合《山西方言調查研究報告》,對山西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三方面的特征進行了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各個片的語音、詞匯的特征較有代表性,而語法特征不明顯,所以調查重點側重于語音、詞匯兩個方面。通過對各個方言片被調查人進行語音、詞匯條目測試,可以了解到關于被調查人母語語音和詞匯的保留情況。
(一)語音測試情況
語音測試部分分六個片進行,大包片的樣本數(shù)為100,五臺片為83,并州片為117,呂梁片為101,汾河片為106,上黨片為103,基本做到取樣均衡。本文針對六個方言片的語音特點,分別制訂了7個測試條目,通過被調查人的發(fā)音做出判斷。雖然每一個方言片所使用的測試條目、測試條目反映的語音特點不盡相同,數(shù)量也不相等,但是仍然可以從中窺見一些方言保留的面貌。(圖中保留情況的百分比的計算方法:符合這一條目的樣本數(shù)/樣本總數(shù))。如下:
數(shù)據(jù)表明,被調查人的方言基本上已經(jīng)不是純正的方言,他們的母語語音的保留情況并不平衡,但或多或少地都保留著本地區(qū)方言的語音特征。綜合各片比較“入聲分不分陰陽(濕和十)”的聲調特征,“入聲分陰陽”的大包片保留情況是60.82%,五臺片是59.04%;“入聲不分陰陽”的并州片保留情況是50.43%,呂梁片是57.84%,汾河片是68.87%,上黨片是61.39%。各片的被調查人的這一語音特征都保留了近六成,其中汾河片最高,并州片最低。
從六個片的具體情況看來,比較有代表性的特征分別說明如下:
大包片近90%的被調查人把“心”讀成“星”,把“根”讀成“庚”,說明鼻音韻尾合流的語音特征保留的最好;而符合“院=月”這一條目的被調查人只有不到50%,說明大包片韻母“üan、üe”不分的語音特征保留的最差。
五臺片符合“奴”≠“爐”這一條目的占87.95%,說明這一語音特征保留的最好;而符合“鋼”“光”韻母相同的只有不到20%,說明“鋼”“光”韻母開合不分的語音特征保留最差。
并州片76%以上被調查人把“心”讀成“星”,說明并州片這一語音特征保留的最好;而只有不到50%的被調查人把“婆姨”中的“婆”讀成[p],說明并州片中古全濁平聲字文白異讀現(xiàn)象保留的最差。
呂梁片反映古全濁入聲字白讀聲母送氣語音特征的測試條目中,72.55%的被調查人“白的”讀成“白[ph]的”,說明這個詞的語音特征保留最好;而只有近30%的被調查人將“毒藥”讀成“毒[th]藥”,說明這個詞的語音特征保留的最差。
汾河片近80%的被調查人把“下來”讀成“下[x]來”,說明汾河片曉組二等字讀舌根音這一語音特征保留的最好;而只有不到40%的被調查人測試“拔=爬”,說明汾河片聲母[p]、[ph]不分的語音特征保留的最差。
上黨片符合分尖團的有黎城、潞城、平順、壺關、陵川、陽城、高平7個方言點(該片共15點),而我們調查到的數(shù)據(jù)顯示,被調查人中符合分尖團特征的比例在11.65%~18.45%之間,與該方言片的其他條目相比明顯偏低,說明在大學生群體中,上黨方言分尖團這一語音特點已經(jīng)不甚明顯。
(二)詞匯測試情況
本文制訂了一個關于詞匯測試評價的等級標準:A.熟知并流利說出其方言稱呼;B.知道并能較準確說出其方言稱呼;C.不太確定其方言稱呼但能用方言讀音讀出;D.完全不知道其方言稱呼,也不能用方言讀音讀出。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由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時間名詞“昨天”“明天”“去年”的保留情況最好,其中“去年”略差;身體部位名詞“頭”“膝蓋”的保留情況次之;“太陽”“月亮”的保留情況最差。在食物、動物、昆蟲中,“土豆”“玉米”“辣椒”“麻雀”等保留情況略好,“螞蟻”“老鼠”的略差;此外,在全部15個詞匯測試條目中,D選項,即完全不會說方言詞的占10%左右,這基本可以說明山西省籍的大學生中,十人就約有一人完全不會說方言詞匯。
三、結論
此次調查歷時8個月,樣本比較全面地覆蓋了山西省的各個方言片,并且在調查中設計了語音測試和詞匯測試,基本上客觀地對當代山西省大學生的語言面貌做出了合理的判斷。
高校大學生方言調查針對的是大學生群體,由于大學生群體在校就讀期間接觸廣泛,交際面廣,社會活動豐富,其語言面貌情況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也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雖然此前已經(jīng)有人對大學生的方言或普通話情況進行了調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關于山西省籍的大學生方言和普通話情況的調查還很少,而且對于大學生的母語保留情況方面的調查,更少之又少。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便捷的網(wǎng)絡條件為此次的調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又一種可能性。盡管初次調查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在大學生群體的語音詞匯測試方面,相信本文可以為未來的大學生方言調查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郭志剛,郝虹生,杜亞軍,曲海波.社會調查研究的量化方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2]侯精一,溫端政.山西方言調查研究報告[R].太原:山西高校聯(lián)合出版社,1993.
[3]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項目組,蘇金智,李衛(wèi)紅,姚雙喜,魏暉.江蘇省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12,(1).
[4]王洋.高校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調查與研究——以湖南女子學院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5]韓亞楠,劉棕.大學生普通話與方言使用現(xiàn)狀的研究[J].科教縱橫,2009,(6).
[6]曹新尉,何偉.關于普通話與方言的調查——以山東籍大學生為例[J].文學教育,2013,(5):73-74.
(岳媛照 李曉樂 樊洮江 張宇璐 山西太原 山西大學文學院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