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紅
摘 要 識字教學在低年級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學中要重視識字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升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 低年級 識字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寫字教學為主,現(xiàn)在教材識寫分開,多認少寫,鼓勵自主識字,識字量很大(要求會認的字 1600—1800;要求會寫的字 800—1000),往往是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那么如何挖掘?qū)W生的最大潛能,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多識字、快識字、識好字,從而高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呢?
1激發(fā)學生的各種感官共同參與
在識字教學中,我們?nèi)裟芨鶕?jù)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各種教法,各種途徑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識字,學生不但能熟練地掌握所學的漢字,還掌握了識字的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依據(jù)識字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運用掛圖、投影、表演、繪畫、音樂、活動等,讓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使學生對字的第一印象強烈、深刻。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強,識字教學與實物形象相結(jié)合,利于學生識記。
2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激發(fā)識字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睘榱颂岣邔W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告訴小朋友,我們中國的漢字很奇妙,一個漢字可以是一首詩,一首歌,一幅畫,一個故事。小朋友聽了十分有興趣。在我們歷史上,有許多人利用漢字演繹出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在識字教學中,如果穿插一些講解,不僅可以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而且能有效引起和維持學生的有意和注意。如“合”字,教師對學生說這個字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學生聽到“故事”二字,頓時神情專注起來,接著講到,三國時,魏國丞相曹操的部下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叫楊修。一天,曹操與群臣商議國事,有人送來一塊大點心,看到鮮美的點心,大家都很想嘗嘗,可又不知曹操意下如何。只見曹操微微一笑,提筆寫了一個“合“字,楊修很快就會出了意,拿起點心吃了一塊,接著又叫每人吃一口。 類似這樣簡短的故事,的確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子的興趣。
3自主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yīng)該激發(fā)學生的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況且單純的識字枯燥無味,學生往往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必須結(jié)合學生心理特點,從教學需要出發(fā),依據(jù)識字內(nèi)容,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表演、繪畫、音樂、掛圖等),幫助并促進學生識字。
3.1圖畫識字
只有遵循兒童的識字規(guī)律,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學生具體地去觀察、體驗、歸納,在識字掌握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他們才會產(chǎn)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興趣。為了提高學生識字興趣,教師在教學中用了很多孩子們喜愛的識字方法。圖畫法就是其中的一種。圖畫言簡意賅、形象生動,而且內(nèi)蘊豐富,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低年級兒童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例如教學“走”時,先讓學生觀察這個字,然后根據(jù)走的字形作畫,孩子的畫雖然不夠好看,但十分形象、生動:一個側(cè)身走路的人,頭小小的、長長的,兩只胳膊揮得高高的,成了一條直線,兩條腿一前一后邁開。樣子栩栩如生。形象直觀、寓教于樂,這種形式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很快接受了生字,記住了字形。其他的象形字,都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慢慢地學生也掌握了這種方法,培養(yǎng)了他們識字的能力。
教材的識字課也為我們打開了識字的又一扇大門?!端募尽愤@一課所描寫的景色十分美麗,如果只靠教師上課講,孩子們會感到枯燥,就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chǔ)上,將你心中的四季畫出來,結(jié)合圖畫理解四季的美。加強了漢字與事物的聯(lián)系,加深了對所認生字的印象。
當孩子們發(fā)揮想象,給一個個單調(diào)的生字配上“畫”,讓字形在腦海里如畫一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他們的內(nèi)心是多么欣喜?。?/p>
3.2游戲、謎語識字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表達動作的生字時,讓學生運用身體的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識字,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學習“搖、推、擺、掛、找、笑、哭”等字時,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動作表情進行表演,如出示“跳”字,孩子看到卡片后,原地跳幾下。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不但記得牢,而且加深了對漢字的含義的理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根據(jù)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課堂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在引導學生變換形式時,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但方式不能太單一,否則孩子們就會覺得枯燥,沒有新鮮感,我們應(yīng)時常喚起他們的注意力和好齊心,讓他們始終處于一種愉快、激動的狀態(tài)。所以教學中經(jīng)常采取形式各異的游戲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如:摘蘋果、找朋友、快樂魔方等游戲。這些游戲極大地鍛煉了他們的思維,使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孩子們的識字興趣愈來愈高。
識字是兒童從運用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chǔ),是各科基礎(chǔ)知識的起點。古人早就有這樣精辟的論述:人生聰明識字始。郭沫若也曾經(jīng)說:識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所以,在級識字教學中,要不斷學習探索,通過巧妙的教學方式,解決了識字教學的“枯燥無味”問題;通過轉(zhuǎn)換學習角度,降低了識字難度,減輕了學生的負擔;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識字量,使學生逐步形成了自主識字的能力,為以后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