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婕
摘 要:在中國人的審美取向里,歷來講求意境美,文人墨客往往借助外在事物來寄托自己的感情,使得人和自然融為一體。植物一直是文學(xué)作品中一種常見的意象,本文依據(jù)《全宋詞》和《李清照集校注》,窮盡統(tǒng)計李清照的四十七首詞作,具體分析花草樹木及其果實在詞作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形態(tài)、意義,最后結(jié)合詞人所處時代背景,對這些植物進(jìn)行分析,歸納詞人的價值取向、審美情趣和寫作風(fēng)格。
關(guān)鍵詞:李清照 詞 意象
緒論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婦女在各個方面都受到壓迫和歧視,在封建禮教的束縛和限制下,她們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面的才能和光芒無法得到充分展現(xiàn),她們的地位總是很低下,有關(guān)的介紹和作品集少之又少。然而,今天還有較多作品流傳,在我國文學(xué)史尤其是宋代文學(xué)領(lǐng)域內(nèi)占據(jù)重要地位的女詞人就是李清照。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新中國成立以來,封建制度徹底瓦解,使得李清照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進(jìn)一步得到肯定,出現(xiàn)了很多專門研究這位杰出女詞人的學(xué)者和論文專著,成果斐然。
在翻閱、對比了幾個本子后,我們選定中華書局的《全宋詞》和王仲聞先生的《李清照集校注》,二者兼顧,個別字詞有出入的地方依《李清照集校注》,將本文考察范圍限定在李清照的四十七首詞作中,對里面的花草樹木進(jìn)行窮盡的統(tǒng)計和分類,結(jié)合主旨分析它們表達(dá)的感情、意義,從中歸納出詞人的價值取向、審美取向和寫作風(fēng)格等一系列特點。
一、物與情的聯(lián)姻
早在《詩經(jīng)》里就有很多吟詠植物的詩句,后來屈原又開辟了以香草美人比喻賢臣圣君的傳統(tǒng),一直到今天,植物仍然是文學(xué)作品中的常見意象。我們對李清照詞作中出現(xiàn)的植物進(jìn)行考察,將花、草、樹木及其果實的涵義歸納如下:
(一)少女的純情神態(tài)
《點絳唇·蹴罷秋千》上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易安詞多處用“瘦”來形容花,表達(dá)一種凋零、傷感的情緒,但這一次,“瘦”并沒有悲傷的感情?!奥稘饣ㄊ荨笨雌饋硎菍懕恢刂氐穆端驖竦幕@得更嬌弱更纖瘦,而實則在寫人,美麗的花朵與美麗的女子融為一體,以露喻汗,以花喻人,輕衣已被汗?jié)n浸透,女子就像沾了露水的花一樣嬌艷欲滴。
(二)對愛情的渴望與熱烈追求
在文學(xué)作品中,常用梅子的成熟來比喻女子懷春?!饵c絳唇·蹴罷秋千》下片:“見客入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鄙倥б妬砜?,來不及整裝,急忙回避,但是又想偷偷看幾眼,便倚門回首,借著“嗅青梅”把女子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來客,但從少女的反應(yīng)可以印證他定是位翩翩美少年。青梅暗指含苞待放的愛情,成為展現(xiàn)自己羞澀愛情的寄托物,達(dá)到了物、人、情的完美統(tǒng)一。若用牡丹、桂花、菊花就失去了這層意義,可見其匠心獨具。
(三)個人品格的寫照
李清照平生素愛桂花和梅花,在詞作中多次用它們來抒寫自己的高尚品格,這在下文將會具體論述。另外她還借銀杏自比,以此來暗指自己雖流落異鄉(xiāng),但絕不同流合污,永保民族氣節(jié)的可貴之處?!帮L(fēng)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誰教并蒂連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fēng)味兩家新?!保ā度瘊p鴣·雙銀杏》)
(四)寂寞與愁苦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中的“細(xì)風(fēng)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好事近》中“風(fēng)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都反映幽閉于深閨之女子的寂寞與苦悶。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就出游,使得夫妻間不斷有小別,看到植物憔悴衰敗,就好像看到自己美好青春的逝去,更勾起對丈夫的無限思念,如:“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剪梅》);就連生氣勃勃的春天景象也會勾起詞人的惆悵與思念,眼前的春意盎然反襯出愁苦之深之重,如:“蕭條庭院,又斜風(fēng)細(xì)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念奴嬌·春情》)
(五)用作襯托、比較
“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用群花來襯托寒梅的與眾不同;《慶清朝慢》用“待得群花過后,一番風(fēng)露曉妝新”來突出牡丹姿色過人,即使經(jīng)歷風(fēng)霜也如同剛上了新妝一樣;在《多麗·詠白菊》中有“也不似貴妃醉臉”“微風(fēng)起,清芬蘊藉,不減酴”,“貴妃醉臉”語出《松窗雜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認(rèn)為李正封詠牡丹之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正像貴妃臉帶酒意,分外妖艷的樣子?!百F妃醉臉”因之用以比喻牡丹。“酴”也作“荼蘼”,一種落葉小灌木,攀緣莖,莖上有鉤狀的刺,羽狀復(fù)葉,小葉橢圓形,花白色,有香氣,供觀賞,詞中用這兩種植物襯托白菊之高標(biāo)隱逸,偉傲不屈和香味過人。
(六)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李清照生性活潑開朗,青年時期的她更是清新充滿活力,雖然她仍然是封建禮教壓迫下的深閨女子,但表現(xiàn)出反封建、反禮教等不同于尋常女子的勇氣與舉動,敢于走出閨房去親近大自然親近生活,寫下不少優(yōu)美的詞句。著名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有“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句子,描繪出一幅歡快的生活圖景,表現(xiàn)少女純真、活潑的性格和早期美好的生活。
(七)南渡后的凄苦和對國事的憂懷
李清照的一生和她的創(chuàng)作可以南渡分為前后兩期,后期的作品多反映金兵南下,戰(zhàn)亂紛擾帶給國家民族和自己的苦難。這時她筆下的花草樹木多具凄涼、香消玉殞之感。群花呈現(xiàn)“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武陵春》)的境地;用“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fēng)遲日也,別到杏花肥”(《臨江仙·梅》)反映自己后半生的痛苦經(jīng)歷,暖風(fēng)再也不理會飄盡芳香的梅花了,而是另外尋到杏樹枝頭去了;“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是說自己抱病在身,終日以藥相伴;當(dāng)這種愁苦無法擺脫時,詞人也會就著苦悶去飲酒或賞花以自我排遣,如:“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和“醉莫插花花莫笑”(《蝶戀花·上巳召親族》),這時候的梅子不再是女子懷春之標(biāo)志,而是用其“酸”這個特點來突出酸梅釀出的酒正好適合自己辛酸的懷抱?;ㄒ膊皇且酝蝗送榈膶ο?,而是反過來嘲笑人的衰老。
(八)對故國、故鄉(xiāng)、丈夫的思念
時常與丈夫的小別,以及南渡之后的凄慘境地使李清照寫下很多懷念祖國、懷念故土和思念丈夫的作品?!赌细枳印分杏小按滟N蓮蓬小,金銷藕葉稀”,這里的蓮蓬和藕葉并非實際植物,但是衣飾上的植物同樣寄托著她的感情,顯示出秋天到來,幽居獨處的寂寞?!吧徟睢钡摹吧彙迸c“憐”諧音,“藕葉”的“藕”與“偶”諧音,暗示夫妻本來應(yīng)該是雙宿雙飛、互相憐惜的,而此時的自己與丈夫卻是別易會難。“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怨王孫·帝里春晚》),則用皎潔月色中潔白、美麗的梨花象征自己的思念和愿望的純潔與美好?!按扒罢l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全宋詞》作《添字采桑子》,《李清照集校注》作《添字丑奴兒》,據(jù)王仲聞先生所說,《采桑子》即《丑奴兒》同調(diào)異名),表達(dá)自己流落異鄉(xiāng),對中原故國、家鄉(xiāng)故土的無限思念與懷戀。
(九)吉祥祝賀
在易安所有詞作中有一首格調(diào)頗不相同的作品,那是為賀壽而作的《長壽樂·南昌生日》,其中“望日邊,六葉階初秀”“更值棠棣連陰”和“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中的階、棠棣和松椿皆為吉祥之物,用于向人賀壽。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78),階即莢,古代傳說中一種象征祥瑞的草?!疤拈Α币沧鳌疤崎Α?,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據(jù)王仲聞版本,“棠棣”:《毛詩·棠棣·序》棠棣,燕兄弟也。后世以“棠棣”代指弟兄?!八纱弧倍际浅G嘀参?,詞中用它們來向過生日的人祝壽。
經(jīng)統(tǒng)計,我們研究的四十七首詞作中只有四首沒有花草樹木,它們分別是《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蝶戀花·昌樂館寄姊妹》和《鳳凰臺上憶吹蕭》。其余詞作中花草樹木總共二十七種,它們的名稱、功能意義和出現(xiàn)次數(shù)如下:
二、詞人獨特的視角
在古典文學(xué)作品中,有一些常用意象,它們總是與一定的感情相聯(lián)系,李清照的文學(xué)造詣之所以如此高超,就在于她善于利用,也用“活”了這些意象,在她的筆下,這些意象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某種外在寄托物,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當(dāng)事人”,在選擇和使用這些意象時她也表現(xiàn)出自己的審美情趣。
(一)與梅花的不解之緣
早在《詩經(jīng)·有梅》中就有這樣的句子:“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頃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本詩描寫未嫁的女子感嘆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時來求婚。詩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尤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時光變換,層層遞進(jìn)表達(dá)出女子內(nèi)心強烈的感情。
宋代創(chuàng)造了空前絕后的詠梅盛況,無論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上都達(dá)到了一定的高度。僅陸游一生所做詠梅詩就有165首,其他文人如張道洽、劉克莊、林逋等都有大量詠梅作品流傳于世。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外患糾結(jié)困擾中步步退讓、屈膝求和的軟弱氛圍和黨爭激烈的政治環(huán)境中謀求生存的宋代文人,其審美觀已由盛唐的恢弘綺麗、昂揚奮進(jìn)之特質(zhì)轉(zhuǎn)趨瘦峭清寒、雅潔清麗,由外向而轉(zhuǎn)入內(nèi)省,注重追求主體人格內(nèi)在道德心性修養(yǎng)的完善。因此,霜天雪地、瘦枝冰花的寒梅成為宋人審美觀賞的最佳對象和人格精神的理想形態(tài)。這種審美時尚和文化追求必然影響到宋代女性文學(xué)的美學(xué)特征。李清照一生也酷愛梅花,從下表看出,在我們統(tǒng)計的四十七首作品中,梅花出現(xiàn)二十次,不過詞人使用了一些變通的方法化出十一種名稱,以避免重復(fù)和單一。以下是詞人對“梅花”的不同稱呼:
這些梅花,主要有兩類,一類直接承載詞人的感情,另一類則進(jìn)一步融入其他事物,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用作襯托、用作妝飾、化為笛聲等。
1.一塵不染的梅花
在《漁家傲》《滿庭芳》《臨江仙·梅》中,詞人著力突出梅花晶瑩的外觀和不染塵滓,寄托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zhì),表達(dá)自己如梅一樣孤高自傲、不折不撓又清瘦高雅的品格?!把├镆阎盒胖粒伏c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樽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保ā稘O家傲》)
2.閑愁離恨的梅花
作為女性,詞人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反映了她一生的心路歷程?!朵较场贰缎≈厣健贰兜麘倩ā贰肚迤綐贰分?,我們依稀看見詞人閨閣生活的寂寞惆悵,也看到她婚后丈夫出仕,空房獨守的思念,更看到了她晚年的滄桑。“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浣溪沙》)
3.憂國憂民的梅花
在《菩薩蠻》《玉樓春·紅梅》這些晚年的詞作里,充滿著與丈夫分離的痛苦和對國事的擔(dān)憂?!皻w鴻聲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fēng)留舊寒?!保ā镀兴_蠻》)
4.襯托對比的梅花
李清照是愛梅花的,但是也偶爾會用梅花來襯托桂花的與眾不同,是以自勉。為了給桂花以極高評價,已經(jīng)說它是花之首,又用自己平生最愛的梅花和菊花來突出桂花之無與倫比的高貴品質(zhì)?!鞍档p黃體性柔,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鷓鴣天》)
5.妝飾中的梅花
在《減字木蘭花》和《菩薩蠻》中,鬢上的梅花盡顯詞人對愛情的觀點。把買來的梅花插在頭上和自己的容貌做比較,怕郎覺得自己不如梅花漂亮,反映出婚后的幸福生活和心中對愛的執(zhí)著追求?!百u花擔(dān)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保ā稖p字木蘭花》)
6.笛聲中的梅花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保ā队烙鰳贰罚┯脑沟拿返崖暪雌鹪~人的濃愁,不禁要問:外面的春色如何了?表達(dá)今非昔比的情緒體驗。在另一首《孤雁兒》里,用“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fēng)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來表達(dá)笛聲吹綻了萬樹梅花,又一個春天到來,而丈夫已經(jīng)去世,只有自己一人孤寂凄婉的心情。
笛聲中的梅不一定是實際中的梅,可以是意念中、想象中的梅,這么做超越了季節(jié)限制,為詠梅拓展了更為廣泛的疆域。與現(xiàn)實中的梅有所不同的是曲中梅塑造的是一種音樂的形象,樂曲特有的旋律和韻味,給梅花創(chuàng)造了別具一格的流動的審美意象,給審美主體帶來的是回味無窮的審美感受。因此,曲中梅與抒情主體感情的關(guān)合更為密切,更富有抒情的功能。
(二)與桂菊的相通之處
李清照對桂花向來是給予極高評價的,她稱贊桂花是以內(nèi)質(zhì)動人而不以外形取媚。在《鷓鴣天》中寫道:“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惫鸹ú黄鹧郏瑳]有燦爛鮮艷的顏色,也沒有耀眼的外形,但溫雅清淡,這是一種品格美、內(nèi)在美。在《攤破浣溪沙》又寫道:“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fēng)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边@是唯一一首直接出現(xiàn)桂花意象的詞,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78),“木犀: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小,白色或暗黃色,有特殊的香氣,結(jié)核果,卵圓形?;ü┯^賞,又可做香料。通稱桂花”。自己因病而終日看花,不說人看花卻說花向人,表明桂花多情,溫雅清淡,以自己的清純幽香無私面向人們,只奉獻(xiàn)而無索取。這些都是李清照自身人格的寫照。
宋代文人特別推崇魏晉南北朝時期仁人和報國志士的民族氣節(jié)和高尚品德,李清照對這些人也是加倍愛戴。這樣一來,反對虛偽的禮法、禮教,追求真實、自然的人生這一主題便在她的作品中得到體現(xiàn)。菊花象征孤傲隱逸、清瘦、脫俗和堅貞不屈。李清照推崇的文人之一陶淵明就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表現(xiàn)出不屈膝于封建禮教,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zhì)。在她的《多麗·詠白菊》《鷓鴣天》《聲聲慢》和《醉花陰》中,她都大力歌頌菊花的高潔、自愛。比如《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yīng)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yuǎn)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fù)東籬菊蕊黃?!贝嗽姳磉_(dá)的是因為菊花的清高、孤傲,所以在心中苦悶無法排遣時,作者會想到賞菊以自慰。
(三)柳意象之新用
柳是一種美好的植物,由于與“留”諧音,常出現(xiàn)在古人送別的詩句中。古人送別常折柳相送,表示心里希望留住別人的美好愿望。古代還有個地方叫灞橋,是送別的地方。有詩云:“傷心不過灞橋柳”,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不過,李清照在詞作中五次使用柳意象,卻一次也沒有用來與送別相聯(lián)系,而是用初春時節(jié)柳芽生長,惹動春思來抒發(fā)閨中寂寞,思念丈夫和對國破山河碎的痛心。如:“蕭條庭院,又斜風(fēng)細(xì)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念奴嬌·春情》)
(四)草意象之離愁
芳草在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常與離愁相聯(lián)系,在易安詞中,我們體會到望眼欲穿,盼望丈夫歸來的心情。如:“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點絳唇》)
(五)“愁”的內(nèi)容逐漸充實
如果說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還停留于抒發(fā)個人愁苦,傾訴個人狹小空間的寂寞惆悵的話,南渡之后的作品則因為深入民間,與百姓接觸,親眼目睹朝廷求和退讓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而轉(zhuǎn)入了沉郁蒼涼。前期的“愁”多是閨中之愁,愛情之愁,身為大家閨秀的她或多或少受到那個時代的局限而看不到外面的廣闊天空。南渡之后的“愁”卻因為有了更廣闊的內(nèi)容而顯得充實和有分量,那是經(jīng)歷大起大落之后的詞人老淚縱橫、痛徹心肺的控訴。
梧桐代表一種凄涼、悲咽和衰敗的景象,古人經(jīng)常悲秋,梧桐入秋即落葉,預(yù)示著秋天的到來。李清照這一時期的作品多處用梧桐來表達(dá)家國淪喪的悲哀和痛苦,正如:“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fēng)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憶秦娥》)“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中所反映的那樣,霜打落葉,秋風(fēng)無情地吹落樹葉,國破山河碎在詞人感情上精神上造成了凄慘無比的影響。
三、詞人之真性情
(一)多愁善感,敏感而細(xì)膩
古代婦女迫于封建禮教的壓迫,很難看到外面的世界,無法感知大自然的美麗,這就很容易生出愁、悶、苦、寂寞、惆悵等心情。李清照身為大家閨秀,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環(huán)境,自幼便知書達(dá)理,才華橫溢。然而她亦無法完全擺脫封建壓迫,狹小的閨閣鑄就了她的多愁善感,人間一片花一片葉的凋零都會引起她的無限傷感。惜花即惜人,她愛把女子比作花,把花之凋零比作人之容顏老去,青春不再,也用花之受風(fēng)雨摧殘卻仍堅韌不屈來比喻人的頑強,也用花的枯萎表達(dá)對丈夫的思念和對國難的哀悼。因為敏感而細(xì)膩,所以她能捕捉到常人無法感知的變化,即使是婚后的幸福生活也不能完全消除她心中淡淡的偶爾的傷感。因不忍親眼看見花被狂風(fēng)亂雨打落而飲酒過量,沉沉睡去,清晨醒來酒還未盡消。雖不愿看但還是忍不住要問卷簾人門外海棠花的情況,粗心的侍女的回答“海棠依舊”與詞人發(fā)出的感慨“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馬上形成鮮明的對比,顯示她驚人的細(xì)膩感情。
(二)反對禮教,崇尚自由和愛情
雖然生在封建社會,詞人還是表現(xiàn)出了勇敢無畏的反叛精神。李清照性格活潑開朗,志趣高雅脫俗,有幾分不拘禮法的豪放?!稇浲鯇O》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從閨思閑愁中解脫出來,寄情于水光山色,追求超逸、歡快生活的秋天郊游圖景,其中“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花汀草”絲毫沒有悲觀感傷的成分,而是看到了生命和希望,閃耀著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
對“追求愛情”的否定更是幾千年來對古代婦女最沉重的精神壓迫,但我們偉大的女性們?nèi)栽诟邏ι钤簝?nèi)以不同的方式道出了對愛情的強烈渴望與追求。卓文君、杜十娘、杜麗娘、崔鶯鶯、祝英臺這些千古留名的女子哪一個不是熱情勇敢的奇女子?在《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中,詞人用芙蓉花開指女子嬌好的容貌和主人公心底正在綻放的愛情之花,表現(xiàn)出其大膽、天真的性格和蘊藏于心底的細(xì)膩幽深的感情。又用“月移花影約重來”指花前月下玉人雙雙相約而來,互訴衷情,表達(dá)對愛情的渴望。
(三)一生的自勉——對人格美的追求
李清照不同于一般女性還在于她特別注重自身人格的修養(yǎng),她的眼界遠(yuǎn)遠(yuǎn)超出閨房生活。以桂花、梅花、銀杏等植物的自喻恰說明她一生都在不停地反省和勉勵自己,不斷地追求著高尚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這種追求留給后世一位巾幗不讓須眉,高大而光輝的女性形象。
(四)憂天下之憂
李清照的偉大不僅來源于對藝術(shù)的貢獻(xiàn),也不僅是因為其創(chuàng)作的技巧,還來源于與祖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懷。在國難當(dāng)頭之際,她時刻不忘祖國形勢。這說明一個不關(guān)心國家大事,不理會時代變遷的人不可能成為偉大作家,其吟唱只能是空洞而乏味的自我憑吊。只有憂天下之憂的人才能寫出有深刻思想內(nèi)容的篇章。
結(jié)論
蒼天有淚,草木有情。一棵樹、一株草、一片葉、一枝花無不具有人的感情。李清照借花草樹木抒懷,將它們與人、人的感情三位一體結(jié)合起來,為更好地傳情達(dá)意提供了可能,成為其詞作的顯著特點之一。從中,我們也看出了這位偉大女詞人的喜好和內(nèi)心,理解了她的人生和追求。
{1} 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第11-12頁。
參考文獻(xiàn):
[1] 唐圭璋.全宋詞(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9.
[2] 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7.
[3] 遼寧大學(xué)中文系《李清照詞賞析》編寫組.李清照詞賞析[M].長春:遼寧大學(xué)出版社,1982.
[4] 劉憶萱.李清照詩詞選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8.
[6] 舒紅霞.女性·審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學(xu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 詩詞曲賦名作鑒賞大辭典[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89.
[8] 唐圭璋.李清照詞鑒賞[M].濟南:齊魯書社,1986.
[9] 陳玉蘭.李清照[M].北京:中華書局,2010.
[10] 盧靜云.李清照詞傳[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4.
[11] 衛(wèi)淇.李清照:人生不過一場絢爛花事[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0.
[12] 柯寶成編.李清照全集[M].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