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錦潮
?
『為民』的標簽別亂貼
□高錦潮
新增大型停車場兩個,提檔升級農(nóng)村公路78公里,提升中小學裝備水平,提高城鄉(xiāng)居民低保標準……這是某市于2015年年底時公布的該年度“為民辦的十件實事落實情況”。一件件實事均已圓滿收官,理應迎來民眾的掌聲如潮才是,而實際上,很多群眾對此不屑一顧。
不知從何時起,諸如“N件民生實事”“N大民生工程”的提法成了各地總結(jié)的“標配”。年終“曬曬”當年的“實事”完成情況,是為了下一年排定“N件民生實事”提供依據(jù),這本無可厚非。因為年終不曬成績單,百姓就無法得知“實事”的完成情況。
坊間有句俗語:裝進籃子都是菜?,F(xiàn)在有些地方,年年都要羅列出多少件為民辦的實事兒來。可仔細梳理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為民”辦的“實事兒”,不過是公共服務機構(gòu)和職能部門的應盡之責。把理應做好的工作皆納入“為民”辦的“實事兒”行列,實在讓人啼笑皆非。像“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與保單全部發(fā)放到位”“公廁實施除臭改造”之類的工作,實在不宜貼上“為民”的標簽。如若此類國家財政補貼到位、關(guān)乎百姓生活環(huán)境的事項都需要貼上“民生大事”標簽的話,那相關(guān)部門的“格局”未免低了一些,甚至有拉大旗作虎皮、無病呻吟、濫竽充數(shù)之嫌。
從行路到環(huán)境再到如廁,這些事項與其人為地貼上“為民”的標簽,不如實事求是地說成是本年度應該完成的工作任務。否則,刻意貼上“為民”標簽的結(jié)果,只能是畫蛇添足、自我標榜,不但把官民劃分成了不該有的等級,也把公務人員凌駕于人民之上或是排斥于群眾之外。
把“實事”貼上“為民”的標簽,是一種不合時宜的觀念,應屬不正之風。它揭示出一些官員不論做什么,都喜好在民眾面前擺功討好的虛榮心理。如此炫耀的結(jié)果,就是在嘩眾取寵地變相浮夸。屬不屬于“實事”、辦沒辦好“實事”、做的是不是“實事”,不是靠張冠李戴,也不是靠在“兩會”上無病呻吟地集中展示,而應該依據(jù)實情劃清界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進行填充或是湊數(shù)。
年年都會有“N件實事”出籠,年年總有列不完的“實事兒”,難道只有貼上“為民”的標簽才能算是“實事兒”嗎?
細想想,百姓的不屑的確不無道理,也更能提醒“當局”者。
【網(wǎng)絡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