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永武先生與敦煌學及其敦煌唐詩研究之成就

2016-07-21 06:24鄭阿財
敦煌研究 2016年3期
關鍵詞:黃永武

鄭阿財

內容摘要:黃永武先生是敦煌學界較為特殊的一位學者,既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以獨樹一格的優(yōu)雅風貌而稱著文壇;又在小學、經學、中國詩學等諸多學術研究上有所成就。尤以中國詩學的研究成果最為卓著,學林共稱。他在敦煌學方面也是貢獻良多,特別是在敦煌文獻的編纂與敦煌唐詩的研究上,更是影響深遠。文章介紹其學術簡歷,藉以彰顯其學術背景,論述其總體學術成果與特色;說明其對敦煌文獻編纂工作的貢獻,析論其在敦煌唐詩研究的重要成就,以及其他有關敦煌文獻叢考的具體呈現(xiàn);并附錄黃永武先生敦煌學研究論著集目,以供學界完整之參考。

關鍵詞:黃永武;敦煌寶藏;敦煌唐詩;中國詩學

中圖分類號:K8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6)03-00132-09

Abstract: Mr. Huang Yongwu is an exceptional scholar in the circle of Dunhuang Studies who is not only famous in literary circles for his unique writing, but also for his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Chinese poetry; of which his achievements in Chinese poetry are the most remarkable. He has also contributed a great deal to Dunhuang Studies, particularly in the compilation of Dunhuang documents and research of Tang dynasty Dunhuang poetr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Mr. Huangs academic career and qualifications, discusses the achiev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ork, expounds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ilation of Dunhuang documents, analyzes his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f Tang dynasty Dunhuang poetry, and additionally explores the exact extent of his work with other relevant Dunhuang documents.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is a catalogue of Mr. Huang Yongwus research resul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Huang Yongwu; Dunhuang treasures; Dunhuang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research of Chinese poetry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一 前 言

浙江雖與敦煌一在東南一在西北,遠隔千山萬水,遙遙相望,但在中國敦煌學發(fā)展史上卻始終是居于重鎮(zhèn)的地位。自1910年以來,以羅振玉(1866—1940)、王國維(1877—1927)為首的一大批浙江籍以及在浙江長年工作生活的學者,一直為推動中國敦煌學的形成與研究發(fā)展而努力,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浙江大學“一帶一路”合作與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為總結浙江學者敦煌學與絲路文化研究的成績,擬編輯出版《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書系》。

相對于浙江,臺灣同處東南,遠居海隅,與敦煌的距離更是遙遠,但在敦煌學的發(fā)展上,學者的孜孜矻矻努力以赴,也是卓越有成就。其中文學家兼學者的黃永武先生,不但情深心細,才氣縱橫,而且學問淵博,著作豐富。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筆下厚度與深度,獨樹一格的優(yōu)雅風貌,稱著文壇。學術研究上,不論小學、經學,還是中國詩學,均面向寬廣,尤以中國詩學的研究成果最為卓著,學林共稱。而在敦煌學方面,他也是貢獻良多,特別在敦煌文獻的編纂與敦煌唐詩之研究上,更是影響深遠。《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書系》的編選,黃先生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黃先生現(xiàn)旅居加拿大,專事寫作,書系編委會以我長年關注敦煌學研究發(fā)展,對臺灣敦煌學研究信息較為嫻熟,因此要我承擔黃先生部分的編務工作。1982年我的博士論文《敦煌孝道文學研究》口試時,黃先生是答辯委員,是我的座師,且平時對我鼓勵有加,編務自是不敢推辭。如今編選完成,編委希望于書前略作導讀,乃謹就黃先生之生平及學術簡歷略加介紹{1},并簡述其總體學術成果與特色,論其對敦煌文獻編纂的貢獻,以及敦煌唐詩研究等方面的成就。佛頭著糞,不敢妄言導讀,只是略盡弟子之誼,希望能有助本書之閱讀。

二 黃永武先生的學術簡歷

黃永武本名淮,字永武,以字行,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人。1936年生,1945年抗戰(zhàn)勝利,由屯溪回上海讀小學五年級。1950年底,由上海至香港。來年,由香港到臺灣,插班入臺南一中夜間補校初中三年級就讀。1952年考入省立臺南師范學校,并開始寫作、投稿。1956年師范畢業(yè)后,任教于臺南師范附屬小學,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呢喃集》[1],署名“詠武”。1957年發(fā)表了《易經蒙卦啟示的教育理論與方法》[2],是他第一篇正式發(fā)表的學術文章。

1958年考入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就讀,創(chuàng)辦“大學詩社”,任社長;1961年出版《大學詩刊》,為首開臺灣大學寫作新詩風氣之社刊,期間常在《聯(lián)合報》副刊發(fā)表創(chuàng)作的新詩。

1962年東吳大學畢業(yè),考入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班,1964年以論文《形聲多兼會意考》{2}獲得碩士學位。畢業(yè)后,曾在臺北第一女子中學任教,后來出版的修辭學專著《字句鍛煉法》一書,其初稿開始就是為北一女學生上課用而編寫的{3}。1965年進入同校博士班繼續(xù)深造,期間持續(xù)發(fā)表多篇與《易經》有關的論文{4}。1969年,書稿《字句鍛煉法》正式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70年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yè),以《許慎之經學》[3]獲文學博士。

1971年7月出版《詩心》[4],收入剖析唐詩的論文12篇,材料專業(yè),文字通俗,深入淺出,成為一本雅俗共賞的詩歌鑒賞著作;8月任職國立高雄師范學院國文系主任兼教務長,籌編《高雄師院學報》并于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怎樣欣賞唐詩》長文[5]。1974年創(chuàng)辦高雄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并兼任所長,編纂出版專題套書《杜詩叢刊》{1};10月獲第一屆金筆獎。1976年《中國詩學:設計篇》《中國詩學:鑒賞篇》{2}出版,并編纂印行《杜甫詩集四十種索引》[6]。1977年出任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出版《中國詩學:考據篇》{3}。1979年出版《中國詩學:思想篇》{4},創(chuàng)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任創(chuàng)會會長并召開第一屆大會,出版《古典文學》第1期。1980年7月父親黃麟書(1899—1980)逝世,開始著手編纂《敦煌寶藏》以資紀念。

1981年,《敦煌寶藏》第1輯10冊問世。1983年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任期屆滿,赴美國康乃爾大學任訪問教授;出版與張高評合著之《唐詩三百首鑒賞》{5},并與張高評開始編纂《全宋詩》。1984年返回中興大學任教,出版《詩與美》{6}。1985年出任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創(chuàng)辦歷史語言研究所并兼所長;出版《載愛飛行》《珍珠船》{7}、《抒情詩葉》等書,并編纂出版《敦煌叢刊初集》,同年《敦煌寶藏》全部140冊印成。1986年編印《敦煌古籍敘錄新編》及《敦煌遺書最新目錄》出版。

1987年將十多年考訂敦煌寫卷李白、王昌齡、孟浩然、白居易等詩篇價值之篇章,結集成《敦煌的唐詩》出版,藉以說明敦煌資料對唐詩研究的重要性。又結集相關文章,出版《讀書與賞詩》{8}一書。1988年轉往市立臺北教育大學任教。1989年與施淑婷合撰《敦煌的唐詩續(xù)編》。在金山農場置“愛廬”,開始在臺灣《中央日報》開辟“愛廬小品”專欄;又在《中華日報》開辟“海角讀書”專欄;《新生報》開辟“詩香谷”專欄,進行大量文學創(chuàng)作,出版《詩林散步》。1992年出版《詩香谷》第1集、第2集,《愛廬小品》(《靈性》《生活》《勵志》《讀書》)4冊及《詩香谷》。1993年出版《愛廬談文學》《愛廬小品》。1995年出版《愛廬談心事》。

1996年2月從市立臺北教育大學退休,8月回母校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1997年出版《生活美學》(分《天趣》《諧趣》《情趣》《理趣》4冊)。1998年7月辭去東吳大學教職,移居加拿大,專事寫作(圖1),出版《愛廬談諺詩》《詩與情》{9}。

2000年6月出版《我看外星人》。2001年出版《山居功課》。2002年7月新增訂本《字句鍛煉法》由洪范書店重排問世。2006年增訂本《抒情詩葉》問世,并展開《中國詩學》鑒賞篇、思想篇、設計篇、考據篇等的增訂工作。2008年新增本《中國詩學:鑒賞篇》《中國詩學:考據篇》出版{1},并將《林下小記》稿件改名為《黃永武隨筆》{2}印行。2009年新增本《中國詩學:設計篇》《中國詩學:思想篇》出版{3}。2011年將《易象類釋》擴編并改名為《黃永武解周易》{4}印行。2012年4月出版《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9月《愛廬小品》分開成《靈性》《生活》《勵志》《讀書》4本由桂林漓江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中國詩學》增訂本的簡體字版則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發(fā)行,更便于大陸讀者與學界之閱讀與參考。2013年4訂《字句鍛煉法》(定稿本){5}。2014年出版《我心萬古心——我怎樣做學問》{6}。

三 總體學術成果與特色

近代學者兼文學家不多,文學家兼學者更是稀少。學術發(fā)展,分工專細,學者之中跨領域者有限,能通古今,擅寫作者尤為罕見。黃永武先生文學創(chuàng)作與學術研究兼通,且二者皆能卓然有成(圖2),為當代文壇之巨擘、學術之大家,更屬奇特。

黃先生年輕起即喜好寫作,并且養(yǎng)成每天清晨寫作的習慣,持續(xù)不斷,數十年如一日,退休后更是樂此不疲,尤其是寫作各類散文。從20歲第1本作品《呢喃集》的出版,至今已經集結成書正式出版的有:《心期》《載愛飛行》,《愛廬小品》靈性、生活、勵志、讀書4冊,《詩香谷》第1集、第2集,《愛廬談文學》《愛廬談心事》,《生活美學》天趣、諧趣、情趣、理趣4冊,《愛廬談諺詩》《詩與情》《我看外星人》《山居功課》《黃永武隨筆》上下兩冊等。先后于1980年獲第五屆國家文藝獎(文藝理論類),1993年獲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散文類)。

黃先生學術研究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能量無限,成就卓越,貢獻多方,影響深遠。研究與創(chuàng)作二者相互交流,彼此會通,在學術著作創(chuàng)發(fā)獨樹一幟,自成一家;文學創(chuàng)作上雋永深刻,余味無窮。

黃先生自述說自己文學之路的確有些特殊。大多數的人,到三十歲時學識已經“大定”,不再有幡然改轍的飛躍進程,而他“至四十歲后編敦煌卷,五十歲后寫散文書,幾乎每隔十年,仍對陌生領域具有高昂挑戰(zhàn)迎戰(zhàn)的好奇心。六十歲后寫外星人,寫域外考古的中華文化,七十歲后又寫易經”[7]??梢娖溲芯款I域是廣泛的,同時既具深厚的小學根柢,又在不同時段中有新開創(chuàng)的不同研究課題,且均能持之以恒,深入鉆研,而呈現(xiàn)相當的深度與廣度。加上擅于將其散文特色運用在學術成果的表現(xiàn)上,大大提升了學術成果的可讀性、趣味性,更造就了獨特的學術風格{1}。其學術著作等身,不論在文字學、經學、詩學、修辭學、文學批評、敦煌學、文獻學,以及《周易》學、《詩經》學,皆有獨到之見解。

綜觀其學術研究的著作歷程,明顯地呈現(xiàn)出由小學而經學,由經學而文學的進程。眾所皆知,傳統(tǒng)中文系的學科可大別為考據、義理、辭章三大領域,每一領域中又有無數學問。黃先生涉略既廣,鉆研也深。他在《學文的初衷》里說:“文學天地里有考據、義理、辭章的不同路程,每路段使用不同的進行工具:遇到訓詁聲韻的考據之學,我就得步行,步步踏實,不容蹈虛;遇到群經釋道的義理之學,我就得劃舟,涵泳江海,不容急躁;遇到寫詩作文的辭章之學,我就得飛航,凌空超絕,不容憑借。”[7]3可見他的研究表現(xiàn)寬廣,面向多方??傮w表現(xiàn),概而論之,其特色與貢獻,大別有三:一是傳統(tǒng)小學與經學之研究,主要成果如《形聲多兼會意考》《許慎的經學》《黃永武解周易》等。二是研究中國古典詩學與修辭學,主要成果如《字句鍛煉法》《中國詩學》(鑒賞篇、思想篇、設計篇、考據篇)、《詩與美》《讀書與賞詩》《唐詩三百首鑒賞》等。三是敦煌學方面,既在敦煌文獻資料之編輯流布做出貢獻,如《敦煌寶藏》140巨冊之出版,《敦煌叢刊初集》《敦煌古籍敘錄新編》及《敦煌遺書最新目錄》之編輯印行;又能從敦煌文獻資料中,關注唐人詩篇,充分發(fā)揮中國詩學之廣博知識與深厚學養(yǎng),成就獨到之見解,成就卓越,深受肯定{2}。

黃氏治學,從經學、考據入手,而后旁通義理,再落實到文學研究及散文創(chuàng)作上。分析縝密,語必有據,是他的特色﹔用專家的材料,寫通俗的文字,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是他的總體風格與特色。

四 敦煌文獻編纂的貢獻

黃先生從事敦煌文獻整理與研究開始于1980年,起因是父親黃麟書老先生逝世。黃老先生晚年潛心修佛,為感念父恩,乃著手編纂《敦煌寶藏》,以資紀念。編纂過程中,念及當時國人參考敦煌學相關書籍資料極其不易,特于編纂《敦煌寶藏》的同時,也將搜輯所得早期出版的敦煌書籍二十幾種,匯為16冊,于1985年影印出版《敦煌叢刊初集》[8]。其內容如下:第1冊《英倫博物館漢文敦煌卷子收藏目錄》(翟爾斯),附《英倫所藏敦煌未知名殘卷目錄的新探索》《敦煌六百無名斷片的新標目》(黃永武撰);第2冊《敦煌遺書總目索引》(王重民等編),附《劉銘恕〈斯坦因劫經錄〉之訂補》(黃永武撰);第3、4冊《敦煌劫余錄》(陳垣);第5冊《敦煌石室畫像題識》(史巖纂)、《流沙遺珍》(金祖同輯)、《敦煌石室經卷中未入藏經論著述目錄》(李證剛纂);第6冊《敦煌石室遺書百廿種》(上)(羅振玉輯);第7冊《敦煌石室遺書百廿種》(中)(羅振玉輯);第8冊《敦煌石室遺書百廿種》(下)(羅振玉輯);第9冊《敦煌雜抄》(常鈞)、《敦煌隨筆》(常鈞)、《巴黎敦煌殘卷敘録》(王重民)、《石室秘寶》(存古學會編);第10冊《敦煌石室寫經題記》《敦煌雜錄》(許國霖);第11、12冊《蘇俄所劫敦煌卷子目錄》(孟西和夫);第13冊《敦煌遺書》(羽田亨輯)、《敦煌秘籍留真》(神田喜一郎輯)、《敦煌秘籍留真新編》(神田喜一郎輯);第14冊《敦煌變文字義通釋》(蔣禮鴻);第15冊《敦煌掇瑣》(劉復);第16冊《敦煌莫高窟石窟內容總錄》。

同年,《敦煌寶藏》140冊完整印成面世(圖3),成為敦煌學研究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其中第1—55冊為英藏敦煌卷子部分,根據英國博物館和日本東洋文庫合作于1954年完成拍攝的英藏敦煌漢文文獻的縮微膠卷翻印,包含了S.1—6980號,印本P.1—19,及后來陸續(xù)補拍的殘片S.6981—7599。第56—111冊根據北京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縮微膠卷翻印,自0001號至8738號。第112—135冊為法藏敦煌資料,19世紀70年代,法國發(fā)行了敦煌文獻的縮微膠卷89卷,計P.2001—6038,由于法藏敦煌文獻基于保護考慮,館方于文獻原件上施以一層透明護膜,可免脆弱紙本的損毀,然卻影響拍攝的清晰度,使得法藏微卷質量不佳;出版公司據以翻印,質量效果就更差,造成許多圖版的難以辨識。第136—137冊則為日本大谷大學、龍谷大學等機構及臺灣圖書館散藏收集所得的精華萃要的翻印。第138—140冊主要據日本二玄社出版饒宗頤編《敦煌法書叢刊》加以翻印,為敦煌書法欣賞篇,還收入當時所能見到已公布的俄國敦煌文獻的部分圖版24號、39種。

黃先生自言:“我不是敦煌專家,卻著手編《敦煌寶藏》,是反常,別人都替我捏把冷汗,認為最多是剪刀糨糊貼貼而已,哪知道我把數千號難以查明的無名斷卷一齊考出了經名,多少專家耗一生在夢想的事竟實現(xiàn)了,就是合道?;突鸵话偎氖迌?,大功告成在我手上,當然是奇趣一樁?!盵7]3這是順著蘇東坡“反常合道生奇趣”的說法來發(fā)揮的。其實還有一樁為一般人所不知的事,那就是《敦煌寶藏》的編纂是在“請不起助理下,她(師母)一肩挑起;買不起微卷閱讀機,就自己用木箱做一個,木箱上開一個洞放微卷,箱內用燈光照,箱外用放大鏡看,煌煌大典,竟是如此克難設備下完成的”。我們很難想象數學系畢業(yè)的師母徐華美女士會對《敦煌寶藏》編纂的完成發(fā)揮極大的襄助之功。她與黃先生“共同讀完全部敦煌微卷,并從中歸納出各經卷的特點……找出幾千號無名斷卷的書名”[9]。這樣艱苦克難及同心協(xié)力下完成的學術貢獻,越顯得可貴而令人贊嘆。

《敦煌寶藏》將當時可搜輯到的世界各地敦煌文獻資料復印件圖版集中復印確實是敦煌學界的一樁盛事。有了《敦煌寶藏》,從此學者不必遠赴英、法,也不必對著昏暗的閱讀機,便可在圖書館書桌上盡情地披閱珍貴的敦煌秘籍,這無疑快速提升了敦煌寫卷的閱讀環(huán)境,大大改善了敦煌學的研究條件,許多大學均購置,使各地所藏敦煌寫卷的閱讀更為普及而方便,研究風氣大開。促使敦煌學研究逐漸跳脫了抓吃式、尋寶式等個別寫卷的研究方式,而步入專題式的系統(tǒng)整理與研究。

在《敦煌寶藏》編輯的期間,黃先生還將披覽斷簡殘篇、無名缺題之敦煌寫卷,一一辨識考定,將其所得,分別撰寫《六百號敦煌無名斷片的新標目》《英倫所藏敦煌未知名殘卷目錄的新探索》《北平所藏敦煌“俟考諸經”的新標目》《〈敦煌遺書總目索引〉之補正》等論文。為英藏S.6980后,縮微膠卷新公布的800多號未標示的斷片、碎片,加以辨識,標目。同時就翟里斯、劉銘恕等目錄對英藏寫卷未定名之殘卷,加以探索,給予標目定名。又對王重民等編《敦煌遺書總目索引》中北京藏卷60多則“俟考諸經”,進行檢索,加以定名,并補正王重民、劉銘恕《敦煌遺書總目索引》之闕漏,將其成果輯入配合《敦煌寶藏》的檢索而編的《敦煌遺書最新目錄》[10]一書,并附俄藏簡目,提供檢索敦煌寫卷的簡明目錄。

五 敦煌唐詩研究的成就

黃先生以一己之力,編成煌煌140巨冊的《敦煌寶藏》,功在學界,有目共睹。而眾所周知,中國詩學研究是黃先生的研究主力,特別在唐詩研究上更是淵博而深邃。當接觸敦煌文獻中所保存的唐人詩篇,自然引發(fā)獨特的研究興味,更是多所創(chuàng)發(fā)(圖4)。1977年起便先后發(fā)表一系列有關敦煌唐詩研究的論文篇章,如《敦煌所見李白詩四十三首的價值》《敦煌所見王昌齡詩七首的價值》《敦煌所見孟浩然詩九首的價值》《敦煌所見孟浩然詩十二首的價值》《唐代有具象詩嗎》《敦煌情歌》《昔人已乘白云去——敦煌本唐詩的價值》《敦煌本白居易詩研究》《敦煌所見白居易詩二十首的價值》《敦煌本唐詩校勘舉例——試校敦煌伯二五五五號卷子中的二十七首唐詩》《千金一字敦煌詩》《敦煌卷本中的唐詩——介紹巴黎所藏伯三六一九號卷中的唐詩》《敦煌本劉希夷詩四首研究》《敦煌斯五五五號背面三十七首唐詩研究》《敦煌本李嶠詩研究》等,這些篇章都是他在敦煌唐詩研究的具體表現(xiàn)與成就。后來將這些積累十多年唐詩寫本考訂撰述的主要篇章收入《敦煌的唐詩》[11],及與學生施淑婷合撰之《敦煌的唐詩續(xù)編》[12],成為敦煌詩歌研究的代表著作。另小部分選入《珍珠船》[13]、《讀書與賞詩》[14]等書中,讓一般讀者也能對敦煌詩歌的意涵得以嘗萬鼎之一臠。

從黃先生對敦煌寫卷所見李白、王昌齡、孟浩然、白居易等數十位詩人詩篇寫本價值的探究,提出其學術之判斷,并進行文藝賞析,可充分體會到敦煌寫本文獻對于唐詩研究的重要性,尤其黃先生還分別從字義、制度、音律、修辭、語匯、辨?zhèn)蔚确矫婕氈碌卣撌龆鼗蛯懕镜奶圃姡瑫r還每每以最達意的文字再現(xiàn)傳統(tǒng),澄清公案,提供各界讀者共賞珍貴唐寫本唐人詩歌原貌的機緣。1980年日本開始動員主要的敦煌學家編纂《講座敦煌》系列套書時,其中《敦煌の文學文獻》卷之編者金岡照光特別將其《敦煌所見李白詩四十三首的價值》請涉谷名譽一郎譯成日文,收入韻文體類之第二節(jié)中[15],足見其在敦煌唐詩研究的地位與獨特貢獻。其研究特色主要在于充分利用原始材料,考鏡源流,辨音釋義,在以敦煌本為宗的同時,并能兼采今本以附益其義,而非一味迷信敦煌寫本,能廣博參酌諸家既有的研究成果,評論選擇又能嚴謹而做出正確的判斷。開創(chuàng)多元的??狈椒?,推論闡發(fā)詳盡,論證嚴密,結論新穎,多所發(fā)明,尤其頗能理清唐詩的原始面貌[16],展現(xiàn)獨特的研究風華。

六 其他:有關敦煌

文獻的叢考

除了敦煌唐詩研究的系列成果外,在1981年至1985年140冊《敦煌寶藏》漫長的編印期間,黃先生依循敦煌史料,以及考古出土的石刻、古墓與廢墟所發(fā)掘的片圖只字,撰述清新風趣的學術性散文多篇。這些短篇的學術性散文,筆調感性與理性兼具,處處顯露出淵博寬廣的學術根柢,而選體多新鮮奇異,趣味十足,形成極具“以專家材料,寫通俗文字”特色的學術散文。其內容涉及王昭君、西施等著名美人的歷史面貌,八仙過海、三十六禽與十二生肖的解謎,《西游記》人物形象溯源,唐代的具象詩、突厥文與偽詩、怪字,以及漢代特技表演和唐詩中的酒壺等,主題環(huán)繞詩歌、小說、戲劇、民俗、藝術等,將古典文獻中的“叢考”“類稿”一類文章,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后來將這些陸續(xù)發(fā)表于報章雜志之篇章凡25篇,收羅結集成書,其中有關敦煌文獻的叢考的有:《沙漠大書坊——敦煌》《榆林壁畫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的由來》《唐代的離婚證書》《夢里乾坤》《唐朝的國際球賽》《久已失傳的望氣術》《新年談祥瑞》《笑話反應文化》《武則天喜造怪字》《唐代有具象詩嗎》《孟浩然集內的偽詩》等。此類文筆,古人每稱之為“叢考”或“類稿”,黃先生則以其“一疑偶析,如獲珠船”,乃將此書取名為《珍珠船》,個中樂趣,不言而喻,其參考價值與意義,自是不容小覷。

附:黃永武先生敦煌學研究論著集目

1.《敦煌所見李白詩四十三首的價值(上)》,《幼獅月刊》1977,46(6),第7—14頁;《敦煌所見李白詩四十三首的價值(下)》,《幼獅月刊》1978,47(1),第24—32頁

2.《孟浩然集內的偽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8-05-26;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225—229頁

3.《敦煌所見王昌齡詩七首的價值》,《中外文學》1978,6(8),第4—12頁

4.《敦煌所見孟浩然詩九首的價值》,《文史學報》1978(8),第13—21頁;又《敦煌所見孟浩然詩十二首的價值》,《敦煌的唐詩》,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5月,第87—108頁

5.《唐代的離婚證書》,《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1-11-29;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147—157頁

6.《夢里乾坤》,《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1-11-14;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173—183頁

7.《豬八戒的由來》,《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1-11-15;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159—163頁

8.《久已失傳的望氣術》,《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2-01-13;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191—199頁

9.《武則天喜造怪字》,《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2-03-04;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159—163頁

10.《英倫所藏敦煌未知名殘卷目錄的新探索(上)》,《漢學研究通訊》,1982,1(2),第41—43頁;《英倫所藏敦煌未知名殘卷目錄的新探索(中)》,《漢學研究通訊》1982,1(4),第144—146頁

11.《唐代有具象詩嗎》,《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2-05-27;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219—224頁

12.《唐朝的國際球賽》,《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2-01-02;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185—189頁

13.《笑話反映文化》,《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2-02-15;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207—217頁

14.《新年談祥瑞》,《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2-01-26;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201—205頁

15.《劉銘恕〈斯坦因劫經錄〉之訂補》,《文史學報》,1982(12),第1—18頁

16.劉銘恕《〈斯坦因劫經錄〉之訂補(續(xù))》,《文史學報》,1983(13),第15—40頁

17.《六百號敦煌無名斷片的新標目》,《漢學研究》1983,1(1=1),第111—132頁

18.《榆林壁畫中的孫悟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3-12-13;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147—157頁

19.《沙漠大書坊——敦煌》,《海潮音》,1984,65(1),第15—17頁;又載《珍珠船》,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5年,第131—146頁

20.《北平所藏敦煌“俟考諸經”的新標目》,《漢學研究通訊》,1985,4(3=15),第149—154頁

21.《敦煌情歌》,《聯(lián)合報副刊》,1986-08-01;又載《讀書與賞詩》,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第37—47頁

22.《昔人已乘白云去——敦煌本唐詩的價值》,臺灣《中央日報副刊》,1986-12-29;收入《讀書與賞詩》,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第49—65頁

23.《〈敦煌遺書總目索引〉之補正》,《漢學研究》,1986,4:2=8(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專號),第83—108頁

24. 《敦煌伯二五六七號中李昂、荊冬倩、丘為、陶翰常建詩的價值》,《敦煌的唐詩》,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第109—120頁

25 .《敦煌本白居易詩研究》,《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1986年12月29日,第12—29頁;又另題《敦煌所見白居易詩二十首的價值》,《敦煌的唐詩》,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第121—172頁

26.《敦煌本唐詩校勘舉例──試校敦煌伯二五五五號卷子中的二十七首唐詩》,《國文天地》,1986(18),第68—76頁;又載《唐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第89—108頁;又另題《敦煌伯二五五號卷子中二十七首今存唐詩的價值》,《敦煌的唐詩》,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第173—200頁

27.《千金一字敦煌詩》,《中華日報副刊》,1987-02-25

28.《敦煌卷本中的唐詩──介紹巴黎所藏伯三六一九號卷中的唐詩》,《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87,20(1),第46—51頁;又另題《敦煌伯三六一九號卷子中四十一首唐詩的價值》,《敦煌的唐詩》,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第217—249頁

29.《敦煌本劉希夷詩四首研究》,《漢學研究》,1987,5(1=9),第547—558頁;又另題《敦煌所見劉希夷詩四首的價值》,《敦煌的唐詩》,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第201—216頁

30.《敦煌斯五五五號背面三十七首唐詩研究》,《漢學研究》,1987,5(2=10),第547—557頁;又載《敦煌的唐詩續(xù)編》,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9年,第19—34頁

31.《敦煌本李嶠詩研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88,21(8=245),第8—15頁;又另題《敦煌所見李嶠詩十一首的價值》,《敦煌的唐詩續(xù)編》,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9年,第1—18頁

32.《新發(fā)現(xiàn)兩首敦煌曲》,臺灣《中央日報副刊》,1988-08-17;又載《愛廬談文學》,臺北:三民書局,1993年,第167—174頁

33.《敦煌的文學與藝術(上)》,《普門》1989(112),第83—88頁;《敦煌的文學與藝術(下)》,《普門》1989(113),第81—83頁

34 .《敦煌曲“鬪百草詞”試譯》,《第二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1年,第429—442頁;又載《愛廬談文學》,臺北:三民書局,1993年,第183-208頁

參考文獻:

[1]黃永武.呢喃集[M].臺南:學興書局,1956.

[2]黃永武.易經蒙卦啟示的教育理論與方法[J].臺灣教育輔導月刊,1957,7(1):14-16.

[3]黃永武.許慎之經學[M].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2.

[4]黃永武.詩心[M].臺北:三民書局,1971.

[5]黃永武.怎樣欣賞唐詩[J].高雄師院學報,1972(1):3-124.

[6]黃永武.杜甫詩集四十種索引[M].臺北:大通書局,1976.

[7]黃永武.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M].臺北:三民書局,2012:2.

[8]敦煌叢刊初集[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9]黃永武.嫁給老國文[J].文訊,2015,351:108-110.

[10]黃永武.敦煌遺書最新目錄[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

[11]黃永武.敦煌的唐詩[M].臺北:洪范書店,1987.

[12]黃永武,施淑婷.敦煌的唐詩續(xù)編[M].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13]黃永武.珍珠船[M].臺北:洪范書店,1985.

[14]黃永武.讀書與賞詩[M].臺北:洪范書店,1987.

[15]金岡照光.(二)敦煌に殘にさた李白詩四三首の価值[G]//講座敦煌9:敦煌の文學文獻:四韻文體類:下.東京:大東出版社,1990:267-338.

[16]林聰明.論黃永武教授斠理敦煌唐詩的貢獻[J].文學新鑰,2011,14:19-48.

猜你喜歡
黃永武
只見來船是順風
懷才不必遇
懷才不必遇
九百九十九
“將要”之美
良醫(yī)拒傳方
糊涂臉水聰明枕
糊涂臉水聰明枕
“將要”之美
丽江市| 女性| 馆陶县| 仁怀市| 布尔津县| 龙泉市| 兰西县| 买车| 共和县| 伊吾县| 嘉峪关市| 三原县| 涟水县| 社会| 德兴市| 梁河县| 法库县| 井研县| 城步| 社会| 冀州市| 吉林省| 赤峰市| 布拖县| 泾阳县| 曲松县| 临泽县| 论坛| 刚察县| 海晏县| 遂平县| 来安县| 乐东| 修水县| 嘉峪关市| 丽江市| 望江县| 奉节县| 万荣县| 天长市|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