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橋
[摘要]目前關于腐敗問題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學和法學領域,并偏重于對腐敗行為的社會原因、政治原因等宏觀層面的理論分析,但普遍缺乏在微觀層面對個體受賄行為決策的影響因素及一般規(guī)律的實證性探索。本文在行為決策學的視閩下,對個體受賄行為的選擇傾向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損失時間和損失概率都不確定時,被試會更傾向于選擇受賄;當損失時間確定但損失概率不確定時,被試可能遭受的損失程度越大,其受賄傾向越弱;當損失概率確定但損失時間不確定時,被試可能遭受的損失程度越大,其受賄傾向越弱。
[關鍵詞]個體受賄;行為決策學;腐敗行為;反腐策略
中圖分類號:F06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096(2016)03-0012-07
一、問題的提出
杜絕官員的受賄行為是一項非常棘手的問題。我國的法律條文中對受賄罪有如下描述: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受賄行為的本質(zhì)是一種權(quán)錢交易,嚴重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正義。而目前,對于受賄行為的影響因素、如何對受賄行為進行懲戒,以及如何阻止受賄行為的產(chǎn)生和擴散等問題,法學和政治學的研究占據(jù)了主導。這些研究主要站在宏觀的角度看待受賄行為,缺乏對受賄行為的微觀分析。本文認為,對受賄行為的研究,不能僅僅關注其應然性,更要深入探索其實然性,必須將受賄行為放在一個存在收益和損失兩種可能的風險情境中,將面臨受賄決策情境的個體視作理性的經(jīng)濟人,在這一視角下,實際觀察并研究個體是如何在受賄與不受賄兩個備選方案中進行決策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地制定行之有效的反腐策略。目前,已有一些學者站在這一視角研究腐敗問題,但經(jīng)驗研究相當缺乏。本文基于行為決策學的視角,使用經(jīng)驗研究方法對個體的受賄行為進行分析。
在實際生活中,當個體在受賄與不受賄之間進行決策時,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收益和損失兩種。其中,收益主要是指從他人那里獲得的財物等不正當利益,損失則主要是指個體可能受到的法律懲罰。在一般性的受賄情境中,個體的收益通常是確定的,但個體的損失則通常是不確定的,即當個體做出受賄行為后,有可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受到法律的懲罰,也有可能會僥幸逃脫。根據(jù)以上分析,當個體面臨行賄者的行賄時,可供選擇的方案及相應的后果有兩種:保守方案(不受賄),如果選擇這一方案,則個體既無收益,也無損失;冒險方案(受賄),如果選擇這一方案,則個體會獲得一筆確定的收益,同時需要承擔某種損失,但這種損失發(fā)生的概率和發(fā)生的時間都不確定。因此,基于行為決策學的視角,能夠影響個體選擇傾向的因素有兩大類:收益參數(shù),包括收益值、收益概率和收益時間;損失參數(shù),包括損失值、損失概率和損失時間。而本文關注的就是這些因素對個體受賄傾向的具體影響機制。
目前,一些行為決策學的相關研究結(jié)果可以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借鑒。Kahneman和Tversky的經(jīng)典研究發(fā)現(xiàn),在面臨損失時人們的選擇會更冒險,在面臨收益時人們的選擇會更保守。而關于框架效應的研究又進一步證明,邏輯意義相同但表述不同的決策任務會顯著影響個體的行為傾向。這些研究都說明,個體對收益和損失的內(nèi)在心理加工過程可能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面對不同類型的決策情境時,個體的行為傾向就會有所不同。另外,關于跨期選擇的研究表明,不確定事件在未來發(fā)生的時間也會對個體的行為傾向產(chǎn)生影響,同時個體所感知到的風險和框架效應等因素也會與事件發(fā)生的時間產(chǎn)生某種交互作用,使個體的行為傾向變得更為復雜。這些研究雖然從不同的角度探索了得失框架、時間和風險概率等因素對個體行為傾向的影響,但仍然無法直接解釋個體的受賄行為,這是因為,以往關于風險決策的研究,無論備擇方案有哪幾種,決策者所面臨的收益參數(shù)和損失參數(shù)通常都是確定的,決策者對自己所能獲得的收益和損失值、概率和時間都非常清楚。但受賄決策情境的特殊性卻在于,個體所面臨的兩個備選方案中。一個是既無收益、也無損失,而另一個則是收益參數(shù)確定,但損失參數(shù)不確定。另外,由于“花生瓣形效應”(個體的行為傾向會隨著決策所涉金額大小而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的存在,個體在面臨受賄決策情境時,所獲得的收益值大小也會對其行為傾向產(chǎn)生影響,這些因素都會使個體的決策變得更加復雜。綜上所述,為了研究個體在受賄決策情境中.受賄行為傾向的影響因素,本文設計了以下三個實驗。
實驗1:損失概率和損失時間不確定對個體受賄行為傾向的影響。這一實驗的目的是觀察當個體面臨受賄決策情境時,損失概率和時間不確定是否會對其決策行為傾向產(chǎn)生影響。本文預期,如果損失概率和時間不確定,個體會更傾向于選擇冒險方案。
實驗2:損失時間確定、損失概率不確定對個體受賄行為傾向的影響。這一實驗的目的是觀察當個體面臨受賄決策情境時,損失時間確定但損失概率不確定,個體的受賄行為傾向特點。本文預期,當損失時間確定但損失概率不確定時,個體會隨著損失時間的延長而更傾向于選擇冒險方案。
實驗3:損失概率確定、損失時間不確定對個體受賄行為傾向的影響。這一實驗的目的是觀察當個體面臨受賄決策情境時,損失概率確定但損失時間不確定,個體的受賄行為傾向特點。本文預期,當損失概率確定、損失時間不確定時,個體會隨著損失概率的提高而更傾向于選擇保守方案。
二、實證研究
(一)實驗1
被試為360名成年人(年齡18-37歲,男157人,女203人),智力、視力及矯正視力正常。實驗材料為兩個情境決策問題,分為兩組。
第1組,如果有下面兩個選項,你會選擇?
A:沒有任何金錢收益,同時也沒有任何金錢損失。
B:馬上能夠得到x元錢。但30天后則會失去Y元錢。
第2組,如果有下面兩個選項,你會選擇?
A:沒有任何金錢收益,同時也沒有任何金錢損失。
B:馬上能夠得到x元錢,但將來有可能會失去Y元錢。
其中,第1組問題用來代表損失時間和概率確定的決策情境,第2組問題則用來代表損失時間和概率不確定的決策情境。在每組問題中,x代表被試的收益值,Y代表被試的損失值,二者的組合則作為實驗的自變量。x值和Y值的設定方法是:首先將x值確定為1000、10000、100000三種,分別代表低、中、高三種收益值,然后將這三種x值進行適當比例的提高,作為對應的Y值。這是因為在真實的受賄決策情境中,個體所面臨的損失必定大于收益,同時,個體一旦選擇受賄,即使會遭受損失(即法律的懲罰),通常也只能發(fā)生在其獲得收益之后?;谝陨峡紤],本實驗中的Y值被設定為大于x值在30天以后加上利息的總收益。本文將這三種x值在30天后的總收益設定為原值的1.2-1.3倍,將Y值全部設定為x值的1.5倍,即1500、15000、150000三種。x值和Y值的組合就分為3個水平:1000-1500、10000-15000、100000-150000,并據(jù)此分出三種實驗材料。
采用2(損失概率和損失時間的確定情況:確定、不確定)×3(收益值一損失值組合方式:1 000-1 500、10 000-15 000、100 000-150 000)二因素混合實驗設計。其中,損失概率和損失時間的確定情況是被試內(nèi)變量。收益值一損失值組合方式是被試間變量。實驗過程如下:首先按隨機原則將被試平均分為三組,再分別給每組被試呈現(xiàn)其中一種收益值一損失值組合的實驗材料,請被試認真作答。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每種實驗條件下被試的選擇頻數(shù)如表1所示。
根據(jù)表1的數(shù)據(jù),將選擇冒險方案即B選項的被試人數(shù)作為因變量,將收益值一損失值組合水平和損失概率和損失時間的確定情況作為自變量進行x2檢驗。結(jié)果表明:收益值-損失值組合水平的主效應顯著,x2/360=13.060,p<0.05:損失概率和損失時間的確定情況的主效應顯著,x2=58.837,p<0.05。進一步對損失概率和損失時間不確定情況下的三種收益值-損失值組合情況進行x2檢驗,結(jié)果表明:x2=6.026,p<0.05。這一結(jié)果說明,當損失概率和損失時間不確定時,被試會更傾向于選擇冒險方案,而且被試的這種選擇傾向也會隨著收益值的增加而越來越強。
(二)實驗2
被試為360名成年人(年齡18-45歲,男133人,女227人),智力、視力及矯正視力正常。實驗材料為情境決策問題。如果有下面兩個選項,你會選擇?
A:沒有任何金錢收益,同時也沒有任何金錢損失。
B:現(xiàn)在立刻會得到x元錢,但在z個月后可能會損失Y元錢。
其中,x代表收益值,Y代表損失值,z代表損失時間。為了考察損失時間的遠近程度對被試選擇傾向的影響,本文設定的z值共有三個:1個月、6個月、12個月。x值共有三個:1 000、10 000、100 000??紤]到在跨期選擇當中存在的利息收益,同時為了考察損失程度對被試決策的影響,文本將與每一個x值對應的Y值設定為x值的1倍、3倍、5倍三種,例如,與“1 000”這一x值對應的Y值有1 000、3 000、5 000三個。以此類推。
采用3(收益值:1 000、10 000、100 000)x3(損失程度:對應收益值的1倍、3倍、5倍)×3(損失時間:1個月、6個月、12個月)三因素完全被試內(nèi)實驗設計。實驗在正常照度的安靜房間內(nèi)進行,給每個被試以完全隨機形式呈現(xiàn)所有27種實驗材料,要求被試認真作答。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27種實驗條件下被試對每個選項的選擇如表2“實驗2”一欄所示。
根據(jù)表2“實驗2”一欄的數(shù)據(jù),將選擇冒險方案即B選項的被試人數(shù)作為因變量,將收益值、損失程度和損失時間作為自變量進行X2檢驗。結(jié)果表明:收益值的主效應不顯著,X2=4.565,p>0.01;損失時間的主效應不顯著,x2=2.505,p>0.01;損失程度的主效應顯著,x2=4 736.729,p<0.01。進一步對三種損失程度之下,被試選擇B選項的人數(shù)進行兩兩比較,損失程度在1倍與3倍之間差異顯著,x2=2 751.411,p<0.01;損失程度在l倍與5倍之間差異顯著,x22 321.211,p<0.01;損失程度在3倍與5倍之間差異顯著,x2=63.406,p<0.01。這一結(jié)果說明,當損失時問確定但損失概率不確定時,被試可能遭受的損失值能夠顯著影響其行為傾向,即與被試能夠獲得的收益相比,被試可能遭受的損失程度越高,其選擇冒險方案的傾向越弱。但是,確定的損失時間與被試能夠獲得的收益值卻并不會對其行為傾向產(chǎn)生顯著影響。
(三)實驗3
被試為270名成年人(年齡20-39歲,男126人,女144人),智力、視力及矯正視力正常。實驗材料為情境決策問題。如果有下面兩個選項,你會選擇?
A:沒有任何金錢收益.同時也沒有任何金錢損失。
B:現(xiàn)在立刻會得到x元錢,但在未來有Q的可能會損失Y元錢。
其中,x代表收益值,Y代表損失值,Q代表損失概率。為了考察損失概率對被試選擇傾向的影響,本文設定的Q值共有三個:20%、50%、80%,x值共有三個:1 000、10 000、100 000。考慮到在跨期選擇當中存在的利息收益,同時為了考察損失程度對被試決策的影響,本文將與每一個x值對應的Y值設定為x值的1倍、3倍、5倍三種,例如,與“1 000”這一x值對應的Y值有1 000、3 000、5 000三個。以此類推。
采用3(收益值:1 000、10 000、100 000)×3(損失程度:對應收益值的1倍、3倍、5倍)×3(損失概率:20%、50%、80%)三因素被試內(nèi)實驗設計。實驗在正常照度的安靜房間內(nèi)進行,給每個被試呈現(xiàn)所有27種實驗材料,這些實驗材料的呈現(xiàn)順序完全隨機,要求被試認真考慮作答。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27種實驗條件下被試對每個選項的選擇如表2“實驗3”一欄所示。
根據(jù)表2“實驗3”一欄的數(shù)據(jù),將選擇冒險方案即B選項的被試人數(shù)作為因變量,將收益值、損失程度和損失概率作為自變量進行x2檢驗。結(jié)果表明:收益值的主效應不顯著,x2=4.794,p>0.01;損失概率的主效應顯著,x2=167.175,p<0.01;損失程度的主效應顯著,x2=983.079,p<0.01。進一步分別對三種損失概率和三種損失程度之下.被試選擇B選項的人數(shù)進行兩兩比較,損失概率在20%與50%之間差異顯著,x2=40.294,p<0.01;損失概率在20%與80%之間差異顯著,x2=166.407,p<0.01;損失概率在50%與80%之間差異顯著,x2=44.074,p<0.01。損失程度在1倍與3倍之間差異顯著,x2=304.755,p<0.01;損失程度在1倍與5倍之間差異顯著,x2=904.083,p<0.01;損失程度在3倍與5倍之間差異顯著,x2=190.176,p<0.01。這一結(jié)果說明,當損失概率確定但損失時間不確定時,被試可能遭受的損失概率和損失值都能夠顯著影響其行為傾向,即被試可能遭受的損失概率越大,損失程度越高,其選擇冒險方案的傾向越弱。但是,被試能夠獲得的收益值并不會對其選擇傾向產(chǎn)生顯著影響。
三、實驗結(jié)果分析
盡管有研究者曾經(jīng)對腐敗現(xiàn)象和人們在風險和不確定情況下的行為特點進行過探索,但至今鮮見專門從行為決策學的角度對個體受賄行為傾向進行研究。本文研究了影響個體受賄行為傾向的主要因素。實驗1的結(jié)果表明,當個體面臨受賄和不受賄兩個選項的選擇時,損失概率和損失時間的確定性會對個體的行為傾向產(chǎn)生顯著影響。其具體表現(xiàn)是,個體在損失時間和損失概率都不確定的情況下,會更傾向于選擇冒險方案,即受賄。行為決策學中的三參照點理論可以對這一結(jié)果進行解釋。該理論認為,個體通常會將自己決策的可能結(jié)果分為“失敗、損失、獲益、成功”四個區(qū)間,而結(jié)果對自身的價值則依照“從失敗到損失>從獲益到成功>從損失到獲益”的關系進行排列。因此,如果同時存在期望價值相同的兩個方案,其中,選擇A選項能夠保證決策者的期望效價介于損失和獲益之間.而選擇B選項則可以保證個體的期望效價跨越到成功區(qū)間中。那么根據(jù)三參照點理論,即使選擇B選項存在風險,個體也會更加傾向于選擇B選項。在實驗1中所設定的決策情境中,個體所面對的正是這樣的兩種選項:A選項是保守的不受賄,選擇這一選項會使個體沒有任何金錢收益,也沒有任何金錢損失;B選項則是冒險的受賄,選擇這一選項雖然可能會使個體遭受損失。但個體卻可以在當前獲得一筆確定的收益。根據(jù)三參照點理論,個體就會對冒險陛的受賄選項表現(xiàn)出更大的偏好。
在實驗1的基礎上,實驗2和實驗3進一步探討了損失時間的確定性和損失概率的確定性對個體受賄行為傾向的影響。實驗2的結(jié)果表明。當損失時間確定但損失概率不確定時,個體所能獲得的收益值和在未來可能遭受損失的時間都不會對個體的行為傾向產(chǎn)生顯著影響,但隨著被試可能遭受的損失程度逐漸提高,其選擇冒險方案的傾向會逐漸減弱。這意味著,只要被試不知道自己在未來遭受損失的確切概率,那么無論被試能夠在當前獲得多大收益.以及預期自己可能會在未來的什么時候遭受損失,都不會顯著影響其決策,被試的行為傾向只會隨著遭受損失程度的提高而趨向于保守。這一結(jié)果說明,個體在進行決策時,對自己在當前所能獲得的收益和未來可能遭受損失的時間都不敏感,而對自己在未來可能遭受的最大損失程度卻非常敏感。這一結(jié)果可能是由人們的損失規(guī)避傾向造成的。根據(jù)前景理論和三參照點理論,在決策活動中,與可能獲得的收益相比,人們會更加在意自己可能遭受的損失。而在損失程度確定但損失概率不確定的情況下,人們無法精確地計算自己可能遭受損失的數(shù)學期望值,因而無論這種損失會發(fā)生在未來哪個確定的時間內(nèi),人們的注意力都始終會被自己可能遭受的最大損失程度所吸引。有關的證據(jù)在實驗2的結(jié)果中也有所體現(xiàn)。在實驗2中,當損失的最大值等于收益值時,被試選擇冒險方案的傾向非常強,而當損失的最大值大于收益值時,被試選擇冒險方案的傾向就會立刻變?nèi)酢_@說明。在損失時間確定但損失概率不確定的情況下。個體會更傾向于將可能遭受損失的最大值作為決策依據(jù)。
實驗3的結(jié)果表明,當損失概率確定但損失時間不確定時,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都會對被試的選擇傾向產(chǎn)生影響。具體表現(xiàn)是:隨著被試面臨的損失概率逐漸增大。以及可能遭受的損失程度逐漸提高,其選擇冒險方案的傾向都會逐漸減弱,但被試在當前所能獲得的收益值卻不會顯著影響其決策。這一結(jié)果說明,個體在進行決策時,對當前所能獲得的收益值并不敏感,而對自己可能遭受損失的概率和損失的程度都非常敏感。由于大部分人都是遵循著損失規(guī)避原則進行決策的,因而無論個體在當前能夠獲得多大的收益,都總是會首先考慮自己在未來遭受的損失。而在個體所面臨的損失程度和損失概率都確定的情況下,個體能夠非常直接而精確地計算出自己可能遭受損失的數(shù)學期望值,并據(jù)此進行決策。有關的證據(jù)在實驗3的結(jié)果中也有所體現(xiàn)。在實驗3中,被試選擇冒險方案的傾向隨著損失程度和損失概率的提高而逐漸變?nèi)?。這說明,在損失概率確定的情況下。個體會精確地計算可能遭受損失的數(shù)學期望值,并據(jù)此進行決策。而不確定的損失時間由于不會影響到個體對自身損失數(shù)學期望值的估算,因而損失時間不確定就不會影響個體的行為傾向。
四、結(jié)論與啟示
個體在同時存在保守與冒險兩種備擇方案的受賄決策情境中,在損失時間和損失概率不確定的情況下,被試會更傾向于選擇冒險方案。當損失時間確定但損失概率不確定時,被試可能遭受的損失程度越大,其選擇冒險方案的傾向越弱。損失時間和被試能夠獲得的收益值不會對其選擇傾向產(chǎn)生影響。當損失概率確定但損失時間不確定時,被試可能遭受的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越大,其選擇冒險方案的傾向越弱,同時,被試能夠獲得的收益值并不會對其選擇傾向產(chǎn)生顯著影響。
本文從行為決策學的角度,探討個體受賄行為傾向的影響因素,這對深入了解腐敗行為并遏制腐敗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當個體面臨受賄決策情境時,如果不知道未來可能遭受的損失時間和損失概率,那么即使損失程度很大,個體也會更傾向于選擇受賄,并且個體所能立刻獲得的收益越多,受賄的傾向就越強。這一結(jié)果提示,雖然在法律中對不同程度的受賄行為存在明確的懲罰標準,但這些懲罰標準本身對有效遏制受賄行為的產(chǎn)生可能并無太大的作用。如果沒有嚴格而完善的檢察制度作為支撐。不能使具有受賄條件的人員明確自己一旦受賄會在什么時候,以及會有多大的可能受到法律制裁,那么明確的懲罰標準就很可能會失去其震懾意義,而且這些人員能夠從他人那里收受的財物越多,就越可能無視懲罰。鋌而走險選擇受賄。因此,要有效遏制受賄行為,最重要的是要設法使具有受賄條件的人員對受賄行為所能遭受的處罰概率和處罰時間形成明確的感知和預期。這不僅需要檢察機關、司法部門能夠嚴格履行職責,使任何受賄人員都無法逃脫應有的法律制裁,同時也需要社會媒體充分發(fā)揮信息傳播的作用,向具有受賄條件的人員全面而真實地通報反腐成果,對具有受賄條件的人員施加壓力。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被試所面臨的受賄決策情境中,一旦選擇受賄后的損失時間是確定的,那么被試選擇受賄的傾向會立刻減弱,無論這一時間是較近還是較遠:而一旦選擇受賄后的損失概率是確定的,那么被試則會隨著不同的概率,逐漸調(diào)整自己的決策。這一結(jié)果提示,相對于受賄后遭受處罰的概率,個體對受賄后遭受處罰的時間更為敏感,即如果選擇受賄,那么明確預知到自己會在未來可能遭受處罰的時間.比明確預知到自己遭受處罰的概率更能夠遏制個體的受賄傾向。因此,如果暫時沒有有效的方法確保所有受賄人員都一定能夠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定期地對具有受賄條件的人員進行全面深入的財務檢查可能會相對比較有效地遏制其受賄行為。
(責任編輯:鄧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