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臨近段考或期考時,我們在一些小學常常看到語文教師在忙著“趕課”。原因是他們在前面的教學中“長文長教”,甚至“短文也長教”,導致還有許多教學內容來不及上完。語文教師為什么喜歡“長文長教”? “長文”能“短教”嗎?如何才能實現“短教”?我們擬就這些相關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喜歡“長文長教”的原因
1.教師圍著教材轉。許多教師還存在著“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的意識。他們認為,一篇課文說了什么、說了多少,教師就應該完整地把這些內容都教給學生。如果漏教,就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而且會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在他們的意識里,自己說得越多,學生就會懂得越多。
2.教師功利之心在作祟。當前,考試成績還是教學業(yè)績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好事多磨”就成為教學的主旋律。“課課細磨”“點點到位”,在教師和學生曠日持久的“苦功”下面,考試成績確實會有所提高,但幾年過后,學生的厭學情緒就會與日俱增。
3.“教參”提供便利。“教參”也就是“教師教學參考書”,為教師精講課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可以說是面面俱到。教師幾乎不用作太多的深入思考,就可以將一篇長文分析上三四個課時,甚至一首小詩或一首小詞也教上兩個課時。在教師“長文長教”,甚至“短文也長教”方面,“教參”可謂“功不可沒”。
二、長文能短教嗎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白教學課文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我們教學課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尤其是提高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因此,不管你是“長教”還是“短教”,如果都能達到這個目的,就說明教學效果是好的。其實,語文知識是有其體系的。如果我們在教每一篇課文時,緊緊地抓住其中的一至兩個知識點來學深學透(至于其他內容可簡略帶過),半個學期過去,再將所學的知識點連綴一次,就可以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學生根據這個知識體系,就能自行解決閱讀和寫作中的許多問題,“長文短教”同樣能達到“長文長教”的效果。而且,實施“長文短教”時,每個知識點都是在高度集中精力和時間下掌握的,因此學生印象會更深刻,運用起來會更自如。
“每節(jié)課學深學透一至兩個知識點”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的做法,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課一得”。只是對于一些教師來說“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罷了。
三、實施“長文短教”的注意事項
1.重視學生的自學自悟。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給學生自學自悟的時間,而且鼓勵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學生沒有做好課前預習,教師必然要被一些枝節(jié)問題所干擾,無法集中精力去落實原來擬定的教學重點、難點內容。
2.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被激發(fā),不在于教學過程是否“熱鬧”,而在于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是否有成功的體驗。因此,教師必須盡量讓學生有不斷成功的體驗,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出來,教師的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視語文知識點的學習和遷移。長文為什么能夠短教,最主要的原因是文章雖長,但只要抓住了獨具特色的知識點進行學習和遷移,文章就能“化長為短”,學生就能學到關鍵的知識。學生平時考試成績不理想,實際上就是因為對語文知識點掌握不好。
4.要有切實可行的相應教學規(guī)劃。實施“長文短教”,必須根據教材的編排,作一個統(tǒng)籌計劃:整個學期要掌握多少知識點,哪一個單元掌握什么知識點,哪一課重點掌握哪些內容,等等。做到了這些,教師心中才會有數,不至于遺漏知識點。
提倡“長文短教”,不但是為了把教師從沉重的教學壓力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我們堅信,只要教師減少功利之心,對“長文短教”深入研究和實驗,就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