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鵬
楊絳,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xué)翻譯家和外國文學(xué)研究家。世人評價為:“她堅忍于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操守,她堅貞于偉大女性的關(guān)懷與慈愛,她固守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淡泊與堅韌?!?/p>
2016年5月25日凌晨,文學(xué)家錢鐘書的夫人、著名作家、文學(xué)翻譯家楊絳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享年105歲。在不少人看來,楊絳的晚景可謂凄涼。然而她卻以驚人的毅力,在晚年活出了別樣的精彩。楊絳的高壽,除了得益于她良好的生活習(xí)慣外,更得益于她平和的心態(tài)、豁達(dá)的人生境界和低調(diào)的人生哲學(xué)。
良好的生活習(xí)慣:飲食平衡堅持鍛煉
楊絳有著良好的生活習(xí)慣。她說,健康是人生基石,事業(yè)好比在基石上筑起來的大廈。人的一生,健康會像影子一樣處處跟隨著你。你重視它,它會給你帶來快樂與幸福;你忽視它,它會給你帶來疾病與痛苦。楊絳平時注意飲食平衡,粗細(xì)結(jié)合,葷素搭配但以素為主,烹調(diào)力求清淡,每餐不過飽。她的血脂曾經(jīng)偏低,她就請人買來大棒骨敲碎煮湯,再用湯煮黑木耳,每天吃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的硬朗。
到了晚年,楊絳一直保留著鍛煉的良好習(xí)慣。她曾說,運動量必須根據(jù)自己的年齡,以“適合”為宜。她習(xí)慣早上散步,高齡后改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她還堅持做保健氣功操,如:八段錦、大雁功。有時還會徘徊在樹下,低吟淺詠,吸取清爽怡人的新鮮空氣。90歲以后楊絳還能彎腰兩手著地,這在許多高齡老人中是難以做到的。
平和的處事態(tài)度:面對災(zāi)難不卑不亢
楊絳長壽的秘訣更多地來自內(nèi)心的安寧與淡泊。楊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中醫(yī)理論有‘抑郁成疾,不悅傷身之說,人要自控好,排除不良情緒對自己的侵襲與干擾?!?p>
“文革”時期,錢鐘書和楊絳受到?jīng)_擊和批斗,楊絳被造反派剃了陰陽頭。對于這樣的奇恥大辱,她泰然處之,回家后連夜趕做了個假發(fā)套,第二天戴在頭上,照樣和錢鐘書手挽手地去買菜。她還自嘲地說:“小時候老羨慕弟弟剃光頭,洗臉可以連帶洗頭,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個光頭。果然,羨慕的事早晚會實現(xiàn),只是變了樣?!?/p>
除了每天掛著牌子挨批斗、戴高帽游街外,群眾分給她的任務(wù)是清洗廁所。污垢重重的女廁所被她擦得煥然一新,毫無穢氣,進(jìn)來的女同志都大吃一驚。楊絳還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塵不染,有空時就坐在上面掏出書看。
1969年,錢鐘書和楊絳被下放至河南的干校,楊絳被安排種菜,這年她已年近六十歲。有時候,白天看管菜園,她就利用這段時間,坐在小馬扎上,把膝蓋當(dāng)成寫字臺,看書或?qū)懽?。其實十年“文革”,錢楊夫婦備受折磨,親人離散:楊絳最親的小妹妹楊必被逼得心臟衰竭辭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殺。但是沉重的傷悲未把兩人壓垮,在此期間,錢鐘書仍寫出了宏大精深的古籍評論著作《管錐篇》,而楊絳也完成了譯著諷刺小說的巔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訶德》。從干?;貋戆四旰?,楊絳動筆寫了《干校六記》,記錄了干校日常生活的點滴。這本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在國內(nèi)外引起極大反響,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喬木也很喜歡,贊賞楊絳文字樸實簡白,筆調(diào)冷峻,無一句呼天搶地的控訴,無一絲陰郁深重的怨恨,就這么淡淡地道來一個年代的荒謬與殘酷。
豁達(dá)的生命境界:人活在世要往前看
1994年,錢鐘書因病住院,楊絳悉心照料。不久,女兒錢瑗也住院了,與錢鐘書相隔大半個北京城。當(dāng)時八十多歲的楊絳來回奔波,辛苦異常。1997年,被楊絳稱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愛女錢瑗去世,當(dāng)時楊絳已是86歲的老人,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內(nèi)心的凄苦可想而知。由于當(dāng)時錢鐘書的身體狀況不佳,楊絳就一直將女兒的死訊瞞著他。一年后,錢鐘書臨終,一眼未合好,楊絳就附在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呢!”其內(nèi)心之沉穩(wěn)和強大,令人肅然起敬。
愛女和丈夫先后離世后,楊絳一度很悲傷,做夢也遇見他們。但她在感情上很克制,注意節(jié)哀,并常以體育鍛煉和寫文作畫來轉(zhuǎn)移自己的情緒,恢復(fù)平和的心態(tài)。她說:人死不能復(fù)生,該放的還得要放下。活著的人要向前看,過好每一天,不能老往回看,被悲傷牽著鼻子走。楊絳有過這樣的表述,“錢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xiàn)場,盡我應(yīng)盡的責(zé)任。”
楊絳兌現(xiàn)了諾言。在愛女、丈夫相繼辭世之后,已近九十歲高齡的她開始以驚人的毅力整理錢鐘書留下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并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她還要幫助女兒完成心愿——寫一部反映他們一家人生活的書。女兒生前已經(jīng)擬好了目錄,可惜因為英年早逝,心愿未及完成。2003年,楊絳的《我們仨》出版問世,這本書記錄一家三口的生活點滴,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其真摯的情感和優(yōu)美雋永的文筆深深打動了廣大讀者,成為2003年的超級暢銷書。時隔四年后,96歲的楊絳又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以及自己對世事的理解和洞察,被評論家稱贊:“九十六歲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嬰兒的純真和美麗?!?02歲時,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出版;一年后,《洗澡之后》出版……這位百歲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讓所有人驚嘆。
低調(diào)的人生哲學(xué):淡泊名利與世無爭
楊絳對名利沒有任何追求,不擅長也不喜愛交際應(yīng)酬,她就想安安靜靜地寫作,平平淡淡地度日。楊絳有篇散文名為《隱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錢鐘書最想要的“仙家法寶”莫過于“隱身衣”,隱于世事喧嘩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xué)。生活中的她的確幾近“隱身”,低調(diào)至極,幾乎婉拒一切媒體的來訪。人們贊譽她是著名作家,她說自己“沒有這份野心”;人們說她的作品暢銷,她說“那只是太陽曬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暫”?!稐罱{文集》出版后,出版社準(zhǔn)備大張旗鼓籌劃其作品研討會,楊絳打了比方風(fēng)趣回絕:“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她說她最大的渴望,是人們把她忘記。
楊絳和錢鐘書一樣,出了名的不喜歡過生日,九十歲壽辰時,她為避打擾,專門躲進(jìn)清華大學(xué)招待所住了幾日。她早就借翻譯英國詩人蘭德那首著名的詩,寫下自己無聲的心語:“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shù);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zhǔn)備走了?!睏罱{104歲時,曾有人開玩笑問她想活到多大歲數(shù),楊老笑著回應(yīng)說:我心靜如水,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但我也隨時準(zhǔn)備回家。
在楊絳的80歲壽誕時,夏衍為其題詞:“無官無位,活得自在;有才有識,獨鑄偉詞”,這確實是對楊絳一生絕好的概括。她是一個愛生活、愛讀書、愛寫作的有心人;是一個洞察世事、處事機敏、愛“探險”的智者;是一個愛父母、愛丈夫、愛女兒的賢妻良母;也是一個百折不撓、笑面人生的女強人。超凡脫俗的心態(tài),無意爭名奪利,對待事情自然豁達(dá),這才是楊絳養(yǎng)生之道的精髓。 (編輯/高雅 校對/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