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健 栗斌
隨著高校改革開放深入,大學生的生活空間大大擴展,交流領域也不斷拓寬。在校期間,他們除了進行正常的學習、生活外,還需要走出學校參加各種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會生活知識,尤其是安全知識,勢必會導致各種安全問題的發(fā)生。尤其在新興的高職院校中,大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再加上實踐實訓課程以及社會實踐任務較多,其安全知識教育更顯得重中之重。因此,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一、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勢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高職院校的興起,高校由過去的封閉型辦學變?yōu)殚_放型辦學,有一般教學、科研機構,變?yōu)榻虒W、科研、生產、商貿等多元化的社會機構。當前高校管理方式社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學生結構復雜化,校園與社會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校園治安形勢日趨復雜嚴峻。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校園環(huán)境日趨社會化、復雜化。隨著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高校由原來單一的教學封閉型轉變?yōu)槿轿?、多功能、開放型的“小社會”,校園內不僅有教學區(qū)、生活區(qū),有的還混雜家屬區(qū)、居民區(qū);不僅有教學、科研設施,還有工廠、公司、超市、書店、銀行、郵局、醫(yī)院、賓館、浴室、飲食店、影劇院、歌舞廳等生活服務設施和機構。一所高校就像一個小縣城。這種復雜的格局,客觀上也給高校的安全造成諸多不利因素。社會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時常竄入高校進行盜竊、搶劫、詐騙、行兇等流氓犯罪活動,有的甚至危害師生的人身安全,直接影響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二是大量的外來務工、經商人員涌入校園,給學校的治安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的形成,大量的外來人員來校務工、經商。由于這部分人文化素質偏低,法制觀念淡薄,流動性較大,不易管理。因此,部分外來人員違法犯罪現象比較突出。據調查,高校外來人員引發(fā)的案件占高校刑事、治安案件的40%以上。有的外來務工人員在工余時間東逛西遛,惹是生非,尋釁滋事;有的以打工做掩護,盜竊學校公私財物;也有的聚眾賭博、打架斗毆,嚴重擾亂了校園治安秩序。三是校區(qū)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較大的隱患。高校合并辦學,打破了學校獨門獨院辦學格局。由于校區(qū)分散,相鄰校區(qū)間的人流、車流、物流互動,有的院(系)學生每天從甲校區(qū)到乙校區(qū)上課或去圖書館學習,形成了校區(qū)之間人員流動性增大,如果稍有疏忽,易發(fā)生交通事故。四是校園周邊治安環(huán)境日趨復雜。當前高校周邊治安形勢仍然嚴峻,引發(fā)校園及周邊地區(qū)治安問題的消極因素仍然大量存在,侵害學校師生人身及財產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時有發(fā)生。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高校校園內發(fā)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安全問題,大多數與學生有關。這些案(事)件的發(fā)生,不僅會給學生本身及家庭造成傷害,而且也會直接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嚴重時將危及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在社會治安形勢嚴峻、高校周邊治安環(huán)境復雜、校園治安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減少和避免發(fā)生在大學生中的各種安全問題,從而起到維護高校安全和穩(wěn)定的積極作用。
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首先,從國家面臨的安全環(huán)境來看,當前我國面臨的環(huán)境復雜多變,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境外敵對勢力和間諜情報機構為達到分化、西化中國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各種渠道,以公開或秘密的方式,傳播西方的政治和經濟模式、價值觀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養(yǎng)和平演變的“內應力量”。另一方面采取金錢收買、物質利誘、色情勾引、出國擔保等手段,或打著學術交流、參觀訪問、洽談業(yè)務等幌子,刺探、套取、收買我國家和單位秘密。其次,大學生對國家安全也存在著種種模糊的認識。一是大學生對國家安全還停留在軍事、戰(zhàn)爭、國防、領土、情報、間諜這樣一些傳統的、局部的認識上。當前,國家安全既包括國土安全、主權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國民安全等傳統內容,也包括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內容。因此,全方位理解國家安全有助于端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二是講國家安全,大學生會自然聯想到美國的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以及國家安全機關、軍隊、警察身上,這種把國家安全等同于情報間諜活動的片面認識,使大學生不能自覺地把維護國家安全與自身的責任聯系起來,或多或少地、有意無意地認為“國家安全與己無關”。三是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國際地位與日俱增,和平環(huán)境使大學生自覺不自覺地對國內外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識,認為“對外開放無密可?!保昂推狡陂g無間諜”等等。由于思想麻痹,造成國家的一些機密被泄露,更有甚者,個別經不起金錢、美色等種種誘惑,不惜喪失國格人格,出賣情報,給國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教訓極為慘痛深刻!
三、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學生自我防范、自我保護能力的需要
近年來,在校園內外發(fā)生了許多涉及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究其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數當事學生對事故的發(fā)生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和自我保護意識,面對傷害不知所措。當前大學生自我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缺乏社會經驗。當代大學生由于從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師的呵護下長大,沒有經受什么挫折,思想比較單純,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和一些壞人壞事不能作理性的認識。由于缺乏社會經驗,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對比較弱,如缺乏保管自己的貴重物品、現金的經驗,易于發(fā)生財物被盜;缺乏人際交往中的經驗,容易上當受騙。也有一些學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時,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輕而易舉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騙或威逼利誘。近年來發(fā)生的多起女大學生被拐賣、凌辱、殘害的案件就是這方面的活生生的例子。二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識。一些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對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安全問題,缺乏必要的重視和警惕,留下了種種影響安全的隱患。如人離不鎖門、貴重物品不加妥善保管、隨意丟放,導致錢物失竊;有的學生違反宿舍安全管理規(guī)定,在宿舍內亂接亂拉電線、違章使用電器、吸煙亂扔煙頭等,并由此造成各種安全事故。三是缺乏對社會消極因素的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