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琳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1
在年初的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結束了22年的奧斯卡“陪跑”之路,終于在全球影迷的見證下,拿到了小金人。這座來之不易的小金人可得感謝影片《荒野獵人》?!痘囊矮C人》在這屆奧斯卡中獲得了12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攝影三項大獎。本片導演墨西哥人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也因此成為了如今世界電影界最優(yōu)秀的導演之一。
其實,這不是導演亞歷桑德羅第一次入圍奧斯卡獎。2001年,由他執(zhí)導的影片《愛情是狗娘》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此后,又有《通天塔》、《美錯》獲第79、8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在去年的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亞歷桑德羅結束了奧斯卡提名之路,憑借《鳥人》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在頒獎典禮上,亞歷桑德羅總是笑稱組委會總讓英語不好的自己發(fā)言。我不禁想,是什么讓一個墨西哥籍導演受到美國主流電影界廣泛認可?帶著這種疑問,我看了這部備受贊譽的影片,《鳥人》。
影片講述了一個已經(jīng)過氣的好萊塢電影明星里根·湯姆森,他曾經(jīng)所塑造的超級英雄鳥人(Bird Man)形象家喻戶曉。而今,人們不再記得他,昔日的榮耀早已消失。這時的里根轉戰(zhàn)百老匯,欲要通過改編雷蒙德·卡佛的小說《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什么》重新贏得關注與尊重。無奈現(xiàn)實總和理想有太大的差距,經(jīng)費緊張、女兒薩米剛從戒毒所出來、毒蛇評論員對此劇的不看好……為了擺脫這種窘境,里根請好萊塢當紅小生麥克· 珊農救場,但他性格張揚不羈,對里根的戲劇多加改動。一預演時有男演員被舞臺上掉下來的燈頭砸進醫(yī)院,他們還一直在打官司索賠;首演那天,里根的衣服陰差陽錯的消失了,他只得光著身子走到劇場后臺,曝光量大增;近乎絕望的里根用一把真槍代替道具槍,企圖自殺,而他也終于贏得了全場觀眾的起立鼓掌。里根這時并沒有死,槍只打中了他的鼻子。他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電視里都是他的新聞,醫(yī)院門外堵著大量記者,他終于重新獲得了關注。而此時的他好像并不在乎這些,他走到窗邊,覺得他自己就是一個會飛的鳥人,他走向窗外。女兒薩米找不到父親,她跑到窗口抬頭望著天空,露出一絲微笑……
我們總是堂而皇之地談著藝術,可是沒多少人真正在談藝術??傆幸徊糠秩嗽诟接癸L雅,把“某某曾經(jīng)說”當做提升自己的手段。其實,不要去相信“大眾藝術”之說,藝術從來都不是大眾的,它門檻高要求多,需要知識的積累、自身的修養(yǎng)等等。而“大眾藝術”的觀點就好像人人都擁有了藝術一樣,大眾的藝術只是空有藝術的殼,只是這個世界為了讓大眾相信:人人都有資格談論藝術的借口。因為許多人談藝術,依然是微博的一個轉發(fā)鍵、朋友圈讀都沒讀的一條鏈接而已。
影片中,男主人公里根的女兒薩米在父親排這部劇時說:“你在排一部60年前寫成的戲,給一千個擔心看完沒處吃點心喝咖啡的有錢人看。除了你,誰在乎!現(xiàn)實一點,爸爸,你不是做藝術,你是想找到存在感?!愫ε伦约翰恢匾!?/p>
就如里根拍的這個舞臺劇,他面對的是自己內心的掙扎,對自己一生的反省,是他自己的;然而觀眾看到了什么?觀眾看到了評論人看到的、看到了twitter看到的、還有別人看到的。站在里根的角度來看,他確實是個可憐人。自己為了這部劇近乎失去了一切,即使后來座無虛席,在媒體上實在火了一把,在沒人不知道里根的時候,卻沒人聊他的藝術,沒人在乎他的生活和痛苦(說到底誰會去在意呢)。最后一幕的戲,他的臺詞就是他的一生。他做了,把自己、生活、痛苦都訴說出來。沒用的,即使開槍自殺,多數(shù)人在意的還是血。沒錯,事實就是一個人做出了這么一臺“好”戲,正好被別人看到了。其實,觀眾則成了他們視覺的俘虜。
得到瞬間的舉手稱快簡單得很,可是想要內心的體悟就很難。這個世界有些浮躁,人都忙著賺錢、生存,誰要藝術?誰有空用心重歷藝術家的生存體驗?沒有。他們要高興,高興從哪來?從嘲笑來。里根街頭裸奔會火,麥克的表演會火,打官司也火了。觀眾們給他們這個火的機會,是建立在觀眾們潛意識的嘲笑上的。觀看的人會想“啊這人比我荒唐,我不會在臺上這么直接,也不會上街裸奔。”我們“圍觀”直接發(fā)生的事情,我們覺得好笑覺得荒唐,就是因為我們自己覺得自己比他們“聰明”、更高級,才會不停給這這些人點贊。這是無形中的。這變造成了“媚俗”比嚴肅藝術更能讓觀眾喜歡。藝術這么無聊的東西,誰看?賣弄打斗、城市災難大場面、硝煙機器鎧甲……更多人要這些,觀眾要,創(chuàng)作人也要。真正的藝術呢?還在塔尖,很少人問津。
如今的電影界可謂大片橫行,好萊塢式經(jīng)典大片成了高票房的標志。我們喜愛這類刺激感官的大片,“只要是大片都愛看”的觀眾大有人在。我并不是把電影藝術分為三六九等,認為大片不好。我們要在享受電影帶給我們的愉悅之外,多加思考表象背后的東西,而不是淪為大片、社交網(wǎng)絡的奴隸。